中國式“挫折教育”,你家孩子躺槍了嗎?

今天的話題:中國式“挫折教育”。

1 |“挫折教育”,原本是個好方法!

挫折教育是通過讓孩子體驗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挫折,培養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面對困難百折不撓的毅力,是培養孩子優秀意志品質的有效辦法。

中國式“挫折教育”,你家孩子躺槍了嗎?

可到了某些中國家長這裡,挫折教育變了味。從過度保護溺愛孩子到完全漠視甚至主動挖坑坑,對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潛藏著巨大的破壞力。我們把這種變了味的挫折教育簡稱中國式挫折教育。

2 |正確的挫折教育是怎樣的?

要知道中國式挫折教育為什麼不行,就得先搞清楚真正的挫折教育是什麼?

真正的挫折教育,是尊重孩子發展規律,讓孩子自然體驗“成長的挫折”,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獨立解決問題。比如:孩子要吃飯的時候讓他自己吃;孩子要倒水了讓他自己倒;孩子想走路了自己走;孩子要自己爬樓梯讓他爬;孩子想穿衣服讓他穿……

要求家長既不“大包大攬”,也不“這也不許那也不許”,不僅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辦”,也要創造孩子能夠無憂探索的周圍環境以保護好奇心。

更重要的是,在孩子自由探索的過程中,要敏銳地接受孩子求助的信號,用正面鼓勵的辦法讓孩子相信自己能行,啟發孩子想辦法克服挫折,這種“體驗挫折——獨立克服挫折或者在愛的鼓勵下客服挫折”的過程既培養了思考能力,又培養了抗挫折能力。

中國式“挫折教育”,你家孩子躺槍了嗎?

3 |中國式挫折教育的典型表現

一個例子感受下正確的挫折教育和中國式挫折教育的區別:

孩子摔倒哭泣,怎麼辦?

正確的挫折教育:家長不去扶,讓孩子自己爬起來,站起來後擁抱並及時安撫:寶貝,摔疼了吧。雖然受傷了還是自己爬了起來,真的很勇敢哦。

中國式挫折教育讓孩子自己爬起來,嚴厲地教育孩子:不就摔了一跤嘛!怎麼這麼嬌氣!快起來,這有什麼好哭的,不許哭。

兩者區別:

正確的挫折教育:肯定孩子的努力,鼓勵並強化孩子的正面行為,給孩子愛的撫慰。雖然孩子體驗到了疼,但在受挫的過程中,家長的愛很輕鬆的化解了受挫的沮喪。

中國式挫折教育:不肯定孩子的努力,孩子的正面行為(自己爬起來)沒有得到強化與鼓勵,孩子沒有收到愛的撫慰。身體承受了挫折,心靈收穫的是委屈甚至屈辱。

中國式“挫折教育”,你家孩子躺槍了嗎?

在孩子遇到挫折時指責甚至羞辱孩子是中國式挫折教育最明顯的表現,核心是遇到挫折時不允許孩子沮喪,傷心或者難過,孩子就得從小自強過人,有淚不輕彈,尤其是男孩子。

  • 孩子堅持自己吃飯,弄得滿地都是,家長一臉黑臉:看你弄得多髒啊,別吃了,讓我來喂吧。孩子一哭鬧,家長更來氣:這點事都做不好,還好意思哭!
  • 孩子搭的積木塌了,沮喪的大吵大叫,家長火了:你怎麼這麼嬌氣啊,積木塌了重新搭不就行了嗎,哭什麼啊你。
  • 教孩子穿鞋子,幾次沒弄好,家長不樂意了:怎麼這麼笨啊,教你這麼多次了還不會,算了,讓我來。
  • 孩子的玩具被搶走了,哇啦哇啦哭,家長看見後:你怎麼這麼沒用,玩具都看不住,怎麼好意思哭?

……

4|中國式挫折教育會讓孩子越受挫,越經不起挫折

家長們忽略了,孩子成長中遇到的這些成年人認為的“極小的挫折”在他們眼裡都是難以逾越的障礙,孩子費勁千辛萬苦不能把飯送到嘴裡的打擊不亞於我們寒窗十載卻不能榜上無名的重壓。當你大學畢業求職無門時,是家人的鼓勵能讓你更自信地出門找工作,還是冷嘲熱諷會讓你覺得更有希望和動力?

孩子因為挫敗而沮喪是正常反應,此時只有家長的鼓勵與呵護才能引導他找到解決的方法,因為只有在充滿愛的撫慰下,孩子才會有自信有勇氣在剛剛經歷挫折的時候,再去面對可能的再次挫敗。

如果因為挫折指責甚至羞辱孩子可能會導致的結果是:孩子因為擔心做不好被罵,遇到挫折就躲,根本不敢面對;或者明明努力和不努力都得不到父母的關注,換來的都是冷漠,何必再努力;更可怕的是反正你們一直說我沒用,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我就是什麼都做不好的。

中國式“挫折教育”,你家孩子躺槍了嗎?

慢慢地,孩子失去好奇心,自卑、膽小,什麼都不敢嘗試。久而久之,孩子遇到挫折時就放棄,乃至對於力所能及的任務也往往不能勝任,最終不管遇到什麼事,都認為自己不可能做好,成為低自尊、低自我效能感、充滿無助感的人。

不當的挫折教育,反而讓孩子越受挫,越經不起挫折。

5|愛,才是孩子克服挫折的力量之源

所有的孩子都是積極的,他們從出生開始就在努力學習了,從會坐、會爬、會走、會吃飯、會說話,他們遇到了這麼多挫折,但還是很積極的在努力。

真正培養孩子意志力的辦法不是在他們受挫的時候打擊他們,而是抱著他,鼓勵他:寶貝,只要再努力下,再嘗試下,你就可以做到哦。然後看著他,一步一步地慢慢長大,不管怎樣挫敗,你的愛就是他最強的後盾,讓他能汲取到無盡的能量勇往直前。

中國式“挫折教育”,你家孩子躺槍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