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徽人說徽州系列:朱村老造船工孫義根

百名徽人說徽州系列:朱村造船廠老造船工孫義根

《百名徽人說徽州》系列,一分鐘視頻,帶你走進徽州民間原生態生活,細看徽州古建,瞭解徽州百工歷史,把握徽州文化脈絡。此係棠梨文獻整理工作室出品,敬請關注。

百名徽人說徽州系列:朱村老造船工孫義根

1.朱村造船廠老造船工孫義根

百名徽人說徽州系列:朱村老造船工孫義根

老人站在江邊原船廠舊址前,回憶昔日盛景-姚斌攝

老造船工孫義根說造船的程序和昔日朱村造船廠盛景,採訪人:姚斌、王紅春

百名徽人說徽州系列:朱村老造船工孫義根

江上撐船打魚的的漁民,王紅春攝

朱村又名朱家村,為歙縣三江口,昔日大船停靠的大碼頭。

老人是朱村孫氏,自長源村遷移而來,祖輩定居於此。孫義根老人為老造船廠(後合併到歙縣航運公司)退休職工。站在江邊原造船廠舊地址前,回憶昔日盛景。原為兩層樓的船廠已成一片廢墟,無跡可尋,農人開拓為竹林、樹林,讓人唏噓不已。一個企業的消失,和一種職業或說工種的瀕臨消失,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徽州昔日非常興盛的傳統行業造船業隨著新安江水庫的建立,徽杭高速公路的開通,逐漸萎縮。但是徽州傳統手工藝中的精華部分應該得到繼承和發揚。因此這次,我們也是非常幸運的採訪到了老職工孫義根老人,他家中保留了當年造船的所有工具,整個造船的工序和流程說的非常清晰和有條理,細節分明。

據老人回憶,廠裡原來有80多個老船工,年紀大了慢慢逝世,現在村裡只剩他們兩位了,那一個都八十多歲了。當年,遠至浙江衢州、淳安,近至績溪,歙縣漁梁,都會到他們船廠來造船,所以很多人都認識他。

在採訪交流中和到江邊看遺址時,老人不時會嘆息,你們來的太晚了,老船工們逝世的太多了,太晚了。希望此次採訪能夠彌補一點老人心中的遺憾。

百名徽人說徽州系列:朱村老造船工孫義根

歙縣三江口秀色1--姚斌攝

百名徽人說徽州系列:朱村老造船工孫義根

歙縣三江口秀色2--姚斌攝

百名徽人說徽州系列:朱村老造船工孫義根

對岸浦口,還有渡船,徽杭高速開通前朱村居民進出的主要通道,王紅春攝

2.朱村為練江和漸江合流彙集為新安江之處,為三江口。

百名徽人說徽州系列:朱村老造船工孫義根

老造船工孫義根老人,王紅春攝

圖為朱村公社原址和當年造船廠的老造船工之一,孫義根老人。

百名徽人說徽州系列:朱村老造船工孫義根

老人和訪問者姚斌的合影

3.消失的老企業,消失的人

百名徽人說徽州系列:朱村老造船工孫義根

老屋一角,姚斌攝

百名徽人說徽州系列:朱村老造船工孫義根

敗落的老房子,姚斌攝

百名徽人說徽州系列:朱村老造船工孫義根

牆邊隨處可見的漁船

百名徽人說徽州系列:朱村老造船工孫義根

村中隨處可見的漁網,王紅春攝

百名徽人說徽州系列:朱村老造船工孫義根

漸江上停靠的船,王紅春攝

百名徽人說徽州系列:朱村老造船工孫義根

朱村對岸是浦口,從這裡下深渡 ,王紅春攝

漁梁是徽州主要水陸商埠之一,歙縣、績溪商人及其貨物皆由此啟航、登岸。民國時仍有店鋪 106家,其中涉及交通運輸有轎行 2家、過載轉運行 8家、船行 2家、拉船用纖繩店 1家,店鋪多前店後坊,或前店後庫。臨江有渡船頭埠、鹽埠、姚江巷埠、上埠頭埠、烏龜石埠、百步階級埠、馬家塢口埠(專裝卸木頭,馬家塢有堆木場)等船埠。

傳統農業旱糧為主,極少水田,居民多以撐船、搬運、打魚為業,有“世世代代草鞋兵”之諺。船有壩上船、壩下船之分。壩下為大駁船,有四艙、六艙、八艙三種型號,載重分別為 2噸、8噸、11 噸,計 160餘艘。六艙、八艙船用水手 2名,縴夫 6名,可附載客 16人,漁梁至杭州一個月一個來回,運酬每人最高 1.8石米,最低 8鬥米,有“撐一船,吃一年”之諺。上水載貨六艙、八艙船停泊朱家村,須分裝四倉船續運至漁梁,或搬貨入庫,或分裝壩上木筏運往府城等地。清道光、咸豐年間,村人姚宏魁改壩上筏運為小船運,始有“壩上船”。運輸線路東至績溪臨溪,西至巖寺,北至豐口。

百名徽人說徽州系列:朱村老造船工孫義根

百名徽人說徽州系列:朱村老造船工孫義根

採集時間:20191010,地點:雄村鎮朱村村原朱村公社前和江邊朱村造船廠舊址前。

採集人:王紅春、姚斌。

視頻製作人:王紅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