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水馬臨:“煤黑子”變新綠城

人民網-貴州頻道

习水马临:“煤黑子”变新绿城
习水马临:“煤黑子”变新绿城
习水马临:“煤黑子”变新绿城习水马临:“煤黑子”变新绿城
习水马临:“煤黑子”变新绿城

興於煤礦、衰於煤礦的遵義市習水縣馬臨街道(昔日馬臨工業經濟區),順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新要求,積極發展綠色產業,開啟經濟轉型。如今,“煤黑子”正逐漸變身為新綠城。

村莊新變

春日,暖陽。站在村裡的紅楓樹林裡,尚華村黨支部書記羅吉全無限憧憬著,再過3年,這片小樹林興許就成大樹林了,屆時就能產生經濟效益了。這片樹林可是尚華村黑色經濟開啟綠色發展的一個序曲呢。

尚華村,曾經是遵義市習水縣馬臨煤炭開採的戰場之一.上個世紀90年代起,該村進駐了兩家礦業,從此這個村被改變了。村裡的不少漢子在礦上就業,為家裡增收。村裡的煤炭,和其他村的煤炭一起,為馬臨經濟發展作出卓越貢獻,成就了馬臨工業經濟在全縣獨佔鰲頭的地位。然而,隨著長期的開採,村裡的地層結構在慢慢改變,漸漸地“水跑了”,村裡喝水成了大問題,莊稼地也開始塌陷,鄉親們賴以生存的莊稼地被迫變成了“荒地”。這樣的荒地,集中連片的有1000畝,涉及100餘家500多人。

2004年起,涉事村民不斷因相關問題和礦方產生矛盾,卻一直沒有找到讓雙方都滿意的解決辦法。而這些矛盾,也逐漸成為了尚華村村支兩委的棘手事。

2019年春,由馬臨街道黨工委牽頭,尚華村村支兩委組織礦方和村民一起反覆磋商,最終確定通過以下方案化解矛盾糾紛:在塌陷的1000畝地上種植富有經濟價值的紅楓樹、丹櫻、紅火球、紫薇,由礦方出資70萬元購買樹苗,村支兩委組織村民栽種,以後的樹苗管護由村支兩委成立的專門公司負責,待3年後樹苗長大產生經濟效益後,每年村委會與村民以2:8進行利益分成,以此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這事不僅妥善解決了煤災導致的礦群長期糾紛,還成為全村開啟綠色發展之門的鑰匙。

2019年春天,煤災區的第一批樹苗已經栽了50畝。三年後,三批樹苗陸續成長,屆時,尚華村將以這些樹木為母本,大力發展苗圃產業,覆蓋整個尚華村,要將全村逐步變為綠樹蔥鬱、綠意濃濃的生態區,發展以旅遊經濟為主導的綠色經濟。

尚華村的綠色發展,是習水縣馬臨街道近年實施經濟轉型發展的折射。

往日輝煌

馬臨街道,上世紀八十年代名為馬臨工業經濟區,是當時習水縣的煤炭資源核心區,煤炭開採業如火如荼。為了將煤炭輸送到更多地方,習水縣還專門修建了影響較大的馬合公路,將煤炭送上水路,通江達海,支援各地經濟建設。馬臨煤炭盛極一時。

到八十年代中後期, 馬臨36平方公里的地界上多達100多家煤礦企業,還有水泥廠、磷肥廠、火電廠。眾多廠礦的集聚,讓馬臨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縣經濟排頭兵。

隨著煤炭資源的大量開採,馬臨開始出現地質災害,地層塌陷,水位降低,環境破壞。馬臨街上長期粉塵漫天,空氣汙染嚴重。在工業經濟獨佔全縣鰲頭的同時,馬臨的髒亂差也倍受詬病。

綠色發展

轉眼進入21世紀的今天,綠色發展成為時代最強音,馬臨煤炭不再是榮光的代名詞,黑色經濟轉型發展成為必然。時不待我,2008年起,馬臨整頓煤炭企業,關停眾多散小亂的煤廠,最終保留振興、慶華等5家煤礦。眾多煤礦企業主紛紛轉向其他行業,而進軍養殖業,就是他們最典型的一種選擇。

由趙文金開辦的富興牧業成為省級龍頭企業,建成了貴州省最大的黔北麻羊保種基地,也是最純正的麻羊保種基地。如今富興已經培育出第五代種羊,每年為全省提供1000多頭種羊。富興牧業還發展商品羊,其商品價值遠遠高過市場上其他品種的商品羊,供不應求。在富興的輻射帶動下,當地磨槽灣農民羅安兵成為養殖大戶,擁有1000只麻羊,還通過合作社鏈接了70戶農民,幫助他們增收致富。

由煤礦老闆張家平發展的萬牛牧業,大有與麻羊養殖分庭抗禮之勢頭。經過五年的發展,萬牛目前常年存欄量2000頭。2019年萬牛轉向養殖貴州小黃牛,併成功打入馬雲“盒馬鮮生”,其生鮮牛肉已經進駐十多個城市。在萬牛牧業的輻射帶動下,有多家散戶開始發展肉牛養殖。

黔北麻羊和肉牛養殖的興起,帶動了上游種草產業的形成,促進下游精深加工產業的延伸。牛羊養殖產業的快速發展,有力助推了當地脫貧攻堅。不少當地農民紛紛發展牧草種植,讓馬臨擁有了1500畝牧草,黑麥草、皇竹草......全部被富興與萬牛收購,一畝牧草產量為8-10噸,少則有5000元產值。種草農民穩賺。連桿的高效全株飼料青玉米也成了牧業新寵,市場價達0.25元/斤,每畝產值達到4000元以上。相比過去300元/畝的玉米產值,農民們紛紛感嘆,現在種高效全株玉米,值了。

此外,馬臨還積極發展“稻 魚”綜合種養,共有600畝,其中400畝由沔山村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進行發展,土地流轉戶負責種田,合作社負責養魚。流轉戶不僅得到一年300元/畝的土地流轉費,還要得到全部的稻穀收成,年終稻田養魚收入的10%也歸屬流轉戶。“這樣做是為了提高農民大力發展稻田綜合種養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最終覆蓋全街道所有村居”,馬臨街道黨工委書記羅力說。

2019年,馬臨的稻田綜合種養最終實現了豐產,金秋時節稻米一上市,風聞而至的人們把它一搶而光。農戶們拿著8000-9000元/畝的稻米錢,又驚又喜。另外,他們還有一筆10%的稻魚收入。稻 種養,就是杜絕化肥農藥,物理防控與生物防控並施。吃微生物長大的魚兒,純屬綠色生態養殖,零汙染,同樣深受人們追捧,賣出了30元/斤的好價錢。

這邊大興養殖,那邊種植也不落下。由楊存敏等幾名種植大戶帶動群眾流轉土地種植的3000畝板栗枇杷、500畝獼猴桃,成為馬臨精品水果種植的領頭軍。2019年秋天,枇杷已經掛果,2020年就是豐盛期了。無論枇杷板栗還是獼猴桃,其基地距離縣城都很近,不愁銷路。

不僅精品水果要進城,精品蔬菜也要上到縣城人的餐桌上。馬臨廟坪村和五一村分別成立了各自的蔬菜專業合作社,各自發展了500畝蔬菜,另外還帶動了2000畝的散戶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千畝蔬菜成為縣城校園的保供基地,散戶農民們的蔬菜當仁不讓也成為縣城居民的首要選擇。策應茅臺、習酒發展的需要,馬臨還有2000畝地種上有機紅糧。

欣欣向榮的綠色種養殖,讓馬臨的萬餘畝土地優勢得以全部發揮得淋漓盡致。

未來可期

馬臨位於縣城南面,距離縣城7.5公里,從縣城到馬臨,半個小時的車程,是全縣26個鄉鎮街道中比鄰縣城最近的。如今,仁赤高速在馬臨柑甜的下道口即將命名為習水南站;縣城到馬臨,一條9.15公里的迎賓大道將要穿城而過。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讓馬臨有足夠的底氣成為縣城副中心。於是,馬臨街道順勢而為,決心要將馬臨打造為全縣倉儲物流中心,吸引傢俱、鋼材等工貿企業及大宗交易進駐馬臨,發展現代服務業。未來,馬臨就會有強大的就業優勢,2萬多馬臨人就能在家門口實現充分就業。

立足煤炭工業,開啟綠色發展,發展避暑經濟和第三產業,快速推進經濟轉型,打造“南部新城、開放馬臨” 。未來馬臨將與縣城同步發展,成為縣城南部的一座明星城。

心中有理想,腳下有力量。2017年起,在脫貧攻堅的緊鑼密鼓聲中,馬臨街道的水電路房訊欠賬一一被補齊。緊接著集鎮老街實施白改黑,棚戶區改造和集鎮管網。所有管網一律入地,實現雨汙分流。綠化集鎮人行道……馬臨,不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而是街道整潔,房屋齊整,煥然一新,井然有序。在212國道與集鎮相切的1.5公里路道兩邊,將在2020年成為一條向日葵大道。從柑甜下道口——212國道沿線及市政主街道,將有121盞路燈,216棵綠樹……

嶄新的馬臨,洗淨蒙塵,亮出麗姿,行進在2020……

(文/陳玉蘭 圖由習水縣馬臨街道辦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