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吞》 鄭執

(下劃線部分為摘錄)


為了照亮她的生命,你將自己付之一炬。
我有一度用語言無法闡釋清楚那一瞬間的失落,直到多年以後才幡然醒悟,那一刻的她跟這個世上一切美麗的事物並無兩樣,被世人分享才是造物主賦予她的使命,既似遙不可及,又能輕易染指。假如當年的我天賦異稟,擁有足夠智慧懂得這個簡單道理,我一定會選擇無視她。因為無視是逃避痛苦的最好方法,後來的許多年裡,我都是如此面對人生中那些險些要我命的痛苦的。
挺諷刺的,人這一輩子,唯一逆生長的東西就是膽量——青春期第三個發現。
唯一能證明我們仍不過是孩子的理由是,只有孩子,才會把“未來”跟“美好”誤解為同一個意思。
回想起當年那一幕,一聲聲荒唐的對吼最終被風吹散,就像我們曾經交錯但最終各奔東西的人生。的確很荒唐啊,可成年後的人生裡也再不會有那種令人血脈僨張的荒唐。
我心裡說不上羨慕,羨慕是要你具有能夠得到的水平,夠不到的叫仰望,
儘管仍是寒冬,可還是妨礙不到凡人行立坐臥、吃喝拉撒,反正他們早已習慣了寒冬,幾百年,幾千年,老天爺冷他的,我們活我們的,這他媽才叫人性。


孩子,歡迎來到這個更殘酷的世界,這一次,你是孤身一人。
散夥是人生常態,我們又不是什麼例外。只是我偶爾會想,假如那天真能重來一次,應該過得再莊嚴一點,正式地吃一頓飯,拍一張照片,好好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聲永別。


七個半小時,看完了這本被稱為中國版白夜行的小說。昨天在微博評論裡發現的,確實算是驚喜。可能是很久沒看過這種題材了,也可能是這本身的文字和結構就具備深深抓住讀者的能力。


以前覺得一部作品如果有兩條故事線,而其中要還有一定的時間跨度,就特別容易把不同情節混在一起,很影響閱讀時,內心快速梳理來龍去脈。現在,越來越覺得,這樣的排設,有趣,更衝突。慢慢體會到了作者的用心。


生吞?是生活生吞生命?是環境湮沒肉體?還是人殘害人?


某些與生俱來的優勢就像把雙刃劍,能讓你揚名的也必將在使用不當時候,無情摧毀你。不是有人說,老天在塑造每個人時,對於命運的附加是如此公平,絲毫不允許每個人的天平盤有一絲絲的不平衡。黃姝姣好的容貌、秦理的高智商和他們的生活環境根本無法中和,來尋求內心的平和。
這世界上沒有什麼感同身受,但相似的人更容易相互理解,相互取暖。縱使“家徽”是五個人的,防空洞的深處也只有兩個人想去,敢去。
不同的家庭基礎和生活環境能夠讓成長道路逐漸變得千差萬別。儘管不同背景的五個小孩子刻意維持感情,也敵不過彼此有親有疏。也無法改變大家最後的命運終究不同,誰左右不了誰,所有個人的故事,都在自己的骨子裡逐漸成型,或早或晚。
與其說人性本惡,倒不如說這個世界本就這樣,只是有的人沒有足夠強大的鎧甲,來抵禦雨雪風刀槍劍。
而活著的人,誰又能夠逃脫內心的譴責。王之於學校那張虛假的作證書,張磊之於孫楊一事的退縮,馮雪嬌之於鍋爐房一事。枷鎖能禁錮內心多久,也許釋然於十年後初中同學聚會後,重返防空洞那次,也許一輩子。


對破案偵探類看完就再不敢回憶的人來說,這個故事的血腥味似乎並沒有特別濃。作者同時展開了兩條線,兩條由相關的兩輩人參與的,各自生命中很重要的那段兒時光。
馮國金警察視角下相隔十年兩樁相似的剖屍案,偵破的過程,足夠讀者大飽眼福。主人公王頔視角下,他們那代人殘酷而又夾雜微光的青春日子。也正是十幾歲的那些單純感情讓故事變得色彩豐富而美好。


成人世界的爾虞我詐和相互殘殺的醜陋面一直存在,也許是生存的必須環節,我們無法去指責任何人,只能在對這個世界嘆聲唏噓後,繼續前行。


作者把對社會黑暗面的無聲抵抗和嘶吼滲透在字間角落,儘管能夠以同理心來詮釋自己理解的讀者們,也依舊熱愛生活,對人生始終報之以歌對吧。


這也是文學作品存在的意義和它獨特的魅力所在,被現實生活所累,這兒就是一方自在休憩之地。感知視野之外的故事,依舊相信微光所在。


也許這才是生活它原本的樣子,只是這真實被所有人視而不見。


無論是象徵著五人沒有嘲諷、沒有嫉妒、沒有成人世界的言不由衷和爾虞我詐,只有遍地的歡笑和漫天的星光的小火炬;


還是是秦理最後縱身的一躍,為了照亮她的生命,將自己付之一炬,青春時代的純粹才是人們最寶貴的財富。


當所有人被捲入命運的大漩渦,
唯有苦難一視同仁,
容不得細嚼慢嚥時,
但總會在某一個角落發現,
原來真的有星光,
那就是希望的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