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保衛戰,一場日軍膽寒卻鮮為人知的戰役

1944年,日軍在中國戰場的空軍主力被美軍“飛虎隊”

殲滅,其海上交通線被切斷。窮途末路的日本軍國主義為了支撐戰爭,發起了“一號作戰計劃”,目的是摧毀美軍在中國華中、華南的空軍基地,以此削弱美軍利用這些基地轟炸日本本土的能力。絲人0此次作戰令,日軍投入了13個師團約50萬人的兵力,擬定以10餘萬軍沿湘桂鐵路及以南地區集結,3萬兵力向西江集結,4000餘兵力在雷州半島集結,企圖三面夾攻以攻克桂林地區。桂林告急,但桂軍首領白崇禧卻僅部署了第一三一師和大部分是新兵的第一七師約3萬人守城,另把第十六集團軍的兩個師調到城外“機動攻敵側後”。

桂林保衛戰,一場日軍膽寒卻鮮為人知的戰役

美軍“飛虎隊”

當時,桂林守軍除桂軍的3萬人外,另有地方民團7000餘人,所有部隊都沒有坦克、飛機只有22門火炮,大部分民團1944年,日軍在中國戰場的空軍主力被美軍“飛虎隊”殲滅,其海上交通線被切斷。窮途末路的日本軍國主義為了支撐戰爭,發起了“一號作戰計劃”,目的是摧毀美軍在中國華中、華南的空軍基地,以此削弱美軍利用這些基地轟炸日本本土的能力。些絲大人餘0此次作戰令,日軍投入了13個師團約50萬人的兵力,擬定以10餘萬軍沿湘桂鐵路及以南地區集結,3萬兵力向西江集結,4000餘兵力在雷州半島集結,企圖三面夾攻以攻克桂林地區。

桂林保衛戰,一場日軍膽寒卻鮮為人知的戰役

桂軍

桂林告急,但桂軍首領白崇禧卻僅部署了第一三一師和大部分是新兵的第一七師約3萬人守城,另把第十六集團軍的兩個師調到城外“機動攻敵側後”。當時,桂林守軍除桂軍的3萬人外,另有地方民團7000餘人,所有部隊都沒有坦克、飛機,只有22門火炮,大部分民團和桂軍士兵手中還拿的是槍,守城兵力不可謂不薄弱。更嚴重的是,因為缺乏1兵和器械,桂林的防禦工事也非常簡陋,大部分都是臨時性的野戰工事,一部分是利用石山岩洞和砌石塊構築的掩體,重點陣地才布有地雷和鐵絲網。在日軍的夾擊下,桂林儼然一座孤城,但守軍們卻都抱著必死的決心誓與桂林共存亡,士氣反而十分高漲。

桂林保衛戰,一場日軍膽寒卻鮮為人知的戰役

劇照

9月下旬,日軍撲向桂北門戶全州,佈防在該地的中央軍第九十三軍不理會國民政府“死守全州三個月”的命令,稍作抵抗便一觸即潰。日軍遂得以長驅直人,其4個師團逾10萬兵力、300多輛坦克、30多架飛機及大量重炮開始集結於桂林一線,準備進攻桂林。日軍大軍集結於桂林城下時,白崇禧佈防在桂林城外的兩個師又遠遁而去。這樣,保衛桂林的任務就落在了桂林城內單薄的桂軍和民團身上。1944年10月28日,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開始向城東的屏風山、貓兒山等4個據點進攻,駐守在這裡的桂軍兩個營700多名官兵直戰鬥到11月4日,除一人回城報信倖免於難以外,其餘官兵全部戰死在陣地上,沒有一人投降。

桂林保衛戰,一場日軍膽寒卻鮮為人知的戰役

劇照

拿中年軍屏風山、貓兒山失守以後,日軍開始以此為據點,直接進攻桂林城,而且還派出登陸艇參戰,企圖從水路攻擊桂林駐守桂林的桂軍第一三一師師長柳州人闞維雍,面對此種局勢,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態,積極佈置桂林防務。莓大,常非11月1日,日軍發動攻擊,中國守軍頑強抵抗,象鼻山、王城等陣地的炮兵予以火力支援,猛烈轟擊,給日軍造成重大損失。日軍在被擊退後又不斷增兵,連續進攻。有的陣地反覆爭奪,數度易手,雙方在多處陣地都發生了白刃格鬥。11月8日,日軍加緊了攻勢,同時派出空軍參戰。8日中午,日軍炮火摧毀了中正橋西頭守軍陣地,隨即分乘登陸艇、橡皮艇甚至竹筏,利用橋墩作掩護,想要強渡灕江。

桂林保衛戰,一場日軍膽寒卻鮮為人知的戰役

象鼻山

在巷戰中,敢死隊綁著手榴彈,揮舞著大刀向日軍猛撲, 日軍不得不退出,稍後得到增援又向桂林發起攻擊。如此反覆竟達27次。當天下午, 日軍大量增兵,城中據點也大部丟失,戰局已經無法挽回。11月9日,日軍利用已佔領的陣地,加強了對桂林城的攻擊。10日,桂林最終全城陷落。第一三一師師長闞維雍不願撤退,在寫下“幹萬頭顱共一心,豈肯苟全惜此身;人死留名豹留皮,斷頭不做降將軍一詩後舉槍自戕殉國。持續10余天的桂林保衛戰,桂軍付出了陣亡5600餘人,被俘1.3萬餘人的代價,而日軍傷亡更是達到3萬餘人。

桂林保衛戰,一場日軍膽寒卻鮮為人知的戰役

傷亡慘重

這場戰爭之慘烈實為抗戰以來之少見。不少日本老兵都把桂林保衛戰看成是他們在中國戰場上的噩夢。日軍第五十八師團師團長就曾在其戰報中寫道:“我師團在桂林遭到了廣西當地土著武裝的頑強狙擊,這些土著武裝的裝備雖差,但是極為兇悍至死決心甚濃,其勇猛為我軍遠遠不及,我軍士氣低落到極點。”戰鬥中,桂軍沒有一人是在“清醒”的狀態下投降的,統計數字中被俘的人員基本都是在被毒氣弄得昏迷不醒的狀態下被俘的。很多桂軍就是在彈盡糧絕、身受重傷的情況下也奮勇抵抗,直至為國捐軀。

桂林保衛戰,一場日軍膽寒卻鮮為人知的戰役

戰爭

桂林保衛戰,在戰後也得以被稱為是“最令日軍膽寒的戰役”。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收斂800餘具壯士遺骨,合葬於桂林市七星山博望坪,墓碑刻日“英風壯節”。守城到最後一刻為國殉難的中國將領闡維雍、呂旃蒙、陳濟恆三將軍合葬墓也修築於此。八百烈士墓和三將軍墓從此成為桂林保衛戰的見證與證明,它是中華兒女堅守與抗爭所留下的不可磨滅的印 。桂記。那些英勇殺敵、為國捐軀的將士們必將永垂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