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推行新型學徒制 讓“校門”對準“廠門”

無錫推行新型學徒制 讓“校門”對準“廠門”

勞動者技能與企業崗位的實際需求脫節的問題一直是橫在職業教育中的一道坎,如何應對“招工難、就業難”的就業結構性矛盾,實現產教深度融合,讓求職者和企業獲得雙贏?

企業新型學徒制——一種政府引導下將企業培訓與學校教育相結合,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為主要內容的新型教育模式應時而生。近日,無錫市企業新型學徒制推進動員會召開,就全市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工作進行了部署,會上明確,2019年全市力爭培養企業新型學徒1600名。

“有了專業技能傍身,對工作更有底氣了”

早在2015年,無錫就已啟動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作為這項制度的先行者,江蘇新日電動車股份有限公司於上月迎來了首批學員的畢業典禮。

2014年進廠的郭巖是開學典禮的發言者,也是畢業典禮上的優秀學生代表,三年學習讓她從生產線上的一名普通裝配工成長為計量工程師,實現了工作能力和薪資報酬的雙提升。“原來覺得自己隨時可能被取代,如今有了專業技能傍身,對工作更有底氣了,也有了完整的學習計劃和職業生涯規劃”,她認為,是從零開始的學習讓自己收穫了意想不到的工作機會。

“郭巖的成長正是三年以來幾十名學員的縮影”,負責新日電動車公司人事管理的王芳娟介紹,2016年9月,公司和無錫工業高等技工學校共同選拔46名新員工組建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班級,以培養中級技術工人為主要目標,制訂三年培養計劃,最終32名學員通過考核,獲得中技畢業證書。“很多學生剛來時連電腦的開關機都不會,伴隨著企業的升級轉型,技能提升迫在眉睫”,王芳娟認為,幫助員工技能提升,也是為他們提供更多的職業選擇權。

“白天是員工,晚上是學生,工作日是員工,週末做學生”,很長一段時間裡,這樣的生活對於參加新型學徒制的學生而言是常態。試點工作小組根據《電動車裝配工國家職業標準》要求,聯合企業專家共同制定了《電動車裝配作業指導書》《崗位實踐教學工作頁》等課程,校企雙方技術人員共同編寫的《機械零件傳動》《機械識圖》等六門校本教材也已正式使用,解決實操難題、對標崗位需求開發的課程受到師生一致好評。

“職工職業能力提升對企業轉型升級至關重要”

無錫工業高級技工學校主任高建其親歷了首批試點開班到畢業的全過程,在他看來,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必經之路,學校與企業的深度融合將是雙贏之舉,“在崗職工職業能力提升對於企業的轉型升級至關重要,試點的探索也將推動學校專業課程建設,培養更適應崗位需求的學生”。高建其手中拿著一本厚厚的指導書,上面是經過反覆商討校驗的操作章程,“萬事開頭難”,三年的探索最終都濃縮在了這本書裡,讓他們在接下來的培訓中能輕鬆上陣。“今年,學校計劃和國泰精密、安普瑞斯無錫公司簽訂新型學徒培養計劃,將為企業培養近百名專業技術人員。”

企業新型學徒制與全日制的教學相比,更貼合企業的實際需求,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高建其介紹,試點過程中,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實行工學一體的教學模式,在保證工作和休息的基礎上參加學習活動,使學習具有靈活性和針對性。部分課程建立了教學APP,崗位實踐則是以師帶徒的形式完成,工作與學習融會貫通,實現了教學相長。

財政先行預撥50%的資金,助力全面推行新型學徒制

“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和原來政策最大的不同在於對經費的保障。採取了由財政先行預撥50%的資金,企業憑藉先行啟動資金能更快地開展工作”,市人社局職業能力建設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面對工學矛盾,很多企業持觀望狀態,政策的引導和助推就是要讓企業在決策時腰板更硬。據瞭解,企業新型學徒制學徒培訓達到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水平的,將獲得每人每年4000元、5000元、6000元、8000元的資金補貼,補貼標準還將根據經濟發展、培訓成本、物價指數等情況逐步提高。

通過政府搭臺牽線院校,當前全市已有20多家企業上報培養計劃。下一步,無錫人社還將實行目錄清單管理、推行網上備案審核、加強培訓過程監管、實行第三方績效評估等舉措,嚴格工作程序,規範補貼流程,強化指導監督,全面推動實施,努力形成政府激勵推動、企業加大投入、培訓機構積極參與、勞動者踴躍參加的職業技能培訓新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