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會戰是故意“吸引”日軍前來,以“改變日軍主攻方向”嗎?

有人說,國民黨在抗戰期間的淞滬會戰,是為了吸引日軍主力到寧滬杭一帶,然後迫使日軍沿長江向西進攻,而不是從華北由北往南進攻。還說,這是蔣百里最先提出來的總體戰略。

事實情況真是如此嗎?大謬不然。

我們且不論蔣介石是否認同蔣百里的觀點,甚至也不論蔣百里是否真正提出過那種觀點。我們且看當年蔣介石給淞滬作戰部隊下達的作戰指導,你從中能看出半點“吸引”日軍的意圖嗎?

一、在淞滬的國軍的任務不是吸引日軍,而是迅速消滅日軍!注意是迅速!

“第三戰區

對於侵入淞滬之敵,應迅速將其掃蕩,以確保京滬政治經濟重心

同時對於浙江沿海敵可登陸之地區,迅速構成據點式之陣地,阻止敵人登陸,或乘機殲滅之。”

——蔣介石1937年8月20日頒佈的《國軍作戰指導計劃》中“指導要領”中關於第三戰區指導要領的全文就是如此,摘自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叢刊.抗日戰爭正面戰場》,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5頁。

“一、指導方針

該戰區應以掃蕩上海敵軍根據地,並粉碎在沿江沿海登陸取包圍行動之敵,以達成鞏固首都及經濟策源地,為作戰指導之基本原則。”

——蔣介石1937年8月20日頒佈的《第三戰區作戰指導計劃》的“指導方針”全文如此,摘自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叢刊.抗日戰爭正面戰場》,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6頁。

這裡明確寫著,給第三戰區的任務是“確保京滬政治經濟重心”!是“鞏固首都及經濟策源地”!而絕不是什麼“吸引”日軍前來!如果要確保一個地區,當然是要敵人離這個地區越遠越好,怎會主動“吸引”敵人到這個地區來?如果要“吸引”敵軍前來,又為什麼反覆強調要在一切“可登陸之地區”“阻止敵人登陸”?你到底是要敵人來還是不來?

且上述兩份“指導計劃”中都強調了,淞滬方面部隊必須“掃蕩上海敵軍根據地,並粉碎在沿江沿海登陸取包圍行動之敵”,必須“

迅速將其掃蕩”。如果是要“吸引”敵軍主力前來,怎會做出這種斬釘截鐵的要求?若要吸引敵軍,正常的做法是對當面之敵保持適當壓力,而絕不能將當面之敵徹底消滅!如果“迅速將其掃蕩”,打掉了敵人的立足點,又消滅了殘敵,從而使敵人沒了後顧之憂,你還怎麼盼望敵人繼續往這裡增兵?就像圍點打援的時候不能迅速消滅當面之敵,否則還怎麼指望敵人派援兵來?平津戰役時對新保安的35軍圍而不打,讓傅作義又後顧之憂,不敢輕易撤走,那才是正常的“吸引”敵軍的做法。

二、真正受命負責“吸引”日軍的是華北地區的國軍!

而在對第二戰區的指導訓令中,則說得更為明顯。

“(第二戰區的任務)同時牽制熱河以東之敵軍使其對青島、淞滬之作戰,不能轉用兵力。

——蔣介石1937年8月20日頒佈的《

大本營頒國軍戰爭指導方案訓令》,摘自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叢刊.抗日戰爭正面戰場》,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2頁。

如果第三戰區的目的就是吸引日軍主力到上海,那為什麼又要第二戰區設法使日軍對“淞滬之作戰,不能轉用兵力”?難道蔣介石神經錯亂,要第二戰區和第三戰區左右互搏?

可能仍會有人要抬槓,說高層必須要第三戰區做出有決心的姿態來,所以不便在作戰指導中明言“吸引”敵人的意圖。但問題是,若真如此,那為什麼同一份文件中,對第一戰區(山東河北一帶)的指導中卻說了這樣的話?

“第一戰區

近迫該當面之敵,實行柔性之攻擊,以吸引其主力,俾我第二第三戰區之作戰,得從容展布。”

——蔣介石1937年8月20日頒佈的《國軍戰爭指導方案》中“甲、第一部”中關於第一戰區的指導全文如此,摘自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叢刊.抗日戰爭正面戰場》,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2頁。

既然不便在指導中明言“吸引”敵人的意圖。那為何對第一戰區的指導卻白紙黑字清晰地表達了“吸引其主力”的目的?

上文所引的是當年的原始資料。它們再清晰不過地說明,事實真相只有一個,那就是:當時蔣介石真正想要“吸引”敵人的,不在淞滬戰場,而是在華北戰場!淞滬戰場的戰略目的是把日軍趕得越遠越好!而絕不是要讓日軍過來!

三、從常識判斷,國民黨也不可能主動吸引日軍來上海,除非蔣介石是天字第一號的大傻逼!

最後,哪怕從常識來判斷,也能知道國民黨絕不會主動把日軍吸引到上海來打。為什麼?因為國民黨沒傻逼到這種地步!

1937年時的長三角和上海,對中國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經濟命脈!當時長三角蘇浙滬的工廠佔全國的56%,僅上海就佔全國的31%,為“全國經濟精華萃集之所在”。(《工商經濟史料叢刊》第2輯,文史資料出版社1983年版63頁;轉引自姜魯鳴等:《中國近現代國防經濟史》,中國財經出版社2012年3月版176頁)

如果主動吸引敵人來這裡打,就相當於啥呢?相當於打即時戰略遊戲的時候,主動把敵人引到自己的礦區裡開戰!說國民黨是主動吸引日軍來上海,“改變日軍主攻方向”的,相當於在說蔣介石是天字第一號的大傻逼。

事實不是要吸引敵軍來我方礦區,而是敵軍已經在上海有一個橋頭堡了!(根據1932年一二八抗戰後國民黨和日本簽訂的《淞滬停戰協議》,日本在上海留有駐軍)所以要趕緊把它消滅掉,以免它威脅到上海。根據上文那些對各戰區的指導、訓令來看這確實就是國民黨當時的意圖——而這才是正常人的思路!

當然,後來弄巧成拙,適得其反。幾十萬精銳部隊白白消耗。上海淪陷,南京生靈塗炭。為了推卸責任,為了遮羞,國民黨就把淞滬會戰說成是為了“吸引”日軍前來的壯舉。殊不知當年留下的作戰指導卻直接戳穿了這個謊言,揭露了殘酷的事實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