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擬借新經濟、新基建“搶工”在線教育、智慧醫療等新業態站上風口

主持人於南:日前,湖北省出臺《關於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著力擴大有效投資的若干意見》,全力以赴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聚焦新冠肺炎疫情催生的“宅經濟”、在線教育、無人零售、智能配送、智慧醫療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謀劃一批新經濟項目,力爭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從近期的用電量、熱力圖也可以看出,武漢市、湖北省正逐漸恢復活力。

本報記者蘇詩鈺

4月8日,武漢市離漢離鄂通道管控卡點統一撤除,武漢的經濟社會活動按下“重啟鍵”,整個湖北省正加速恢復正常秩序。

為了千方百計搶時間、搶機遇、搶要素,優服務、優管理、優環境,全力以赴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充分發揮有效投資在穩增長中的關鍵作用,力爭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湖北省政府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著力擴大有效投資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戰“疫”需要

新經濟項目加速落地

《意見》提出,要聚焦新型基礎設施領域,謀劃一批5G移動寬帶、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項目。圍繞行業領域發展前沿、新經濟謀項目。聚焦強龍頭、補鏈條、創品牌,大力謀劃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轉型升級項目;聚焦新冠肺炎疫情催生的“宅經濟”、在線教育、無人零售、智能配送、智慧醫療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謀劃一批新經濟項目。

財政部專家庫專家、360政企安全集團投資總監唐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湖北本是傳統工業的集聚地,有著較好的交通優勢、人才優勢,並且在前沿學科領域也有著持續輸出的研究成果。整體來看,在此時配套新基建落地,將有利於進一步帶動信息技術、新興服務幫助湖北地區各類產業更好地協同配合,將產業輻射範圍有效擴大,令湖北地區經濟能夠更為快速地復甦並在長江經濟帶整體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國新未來科學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徐光瑞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湖北加強“新基建”的必要性主要有三點。一是滿足交通發展的需要,湖北作為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在逐步鞏固提升高鐵、公路、航空、水利等“老基建”的同時,要加快在5G、冷鏈物流、車聯網等“新基建”方面的佈局,加速推動城際軌道交通、智能網聯汽車、高品質配送等領域發展。二是滿足產業轉型的需要,湖北是全國經濟大省,在鞏固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汽車等產業的基礎上,要通過加快在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方面的佈局,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集成電路、地球空間信息、航空航天等新興產業加速高質量發展。三是滿足消費升級的需要,湖北經濟總量和人均水平均處於全國前列,此次疫情加速凸顯了湖北在教育、醫療、社區等民生領域的強大需求,此次“宅經濟”、在線教育、無人零售、智能配送、智慧醫療等新業態將會在“新基建”的助力下加速發展。

湖北13個市州

億元以上項目復工率達100%

據湖北省防指企業服務組重點項目專班統計,截至3月30日,湖北13個市州億元以上項目復工率達到100%,其餘4個市州中,襄陽市、鄂州市、荊州市復工率分別為99.6%、97.2%和97.1%,武漢市復工率38.8%。

分領域看,湖北億元以上重大項目中,生態環保項目復工187個,復工率98.9%;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能源項目分別復工393個和92個,復工率均為96.8%;社會事業項目復工668個,復工率95.0%;水利項目復工110個,復工率94.8%;重大產業項目復工2079個,復工率94.6%;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復工468個,復工率92.5%。

唐川表示,綜合考慮經濟、地方發展規劃等各方要素來看,湖北地區應該首先會安排保證生產、建設能夠順利推進、持續擴張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傳統基建領域項目先行落實;其次,會踩住科技和產業升級的風口,在新基建領域全面落地5G網絡、智能物聯網、安全系統、大數據等類型項目;此外,基於這次暴露出的問題來看,各地對相關實驗室基礎設施、醫療基礎設施的投資也將會是未來的一大重點,預計陸續有更多的此類項目落地。當然,從推動新興產業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涵蓋科技基礎設施的產業園區未來也會成為湖北地區的建設重點。

據記者瞭解,湖北各市州都在積極有序推進重點項目開工復工。襄陽市銀行機構為46家疫情防控重點企業發放貸款15.85億元,地方銀行機構運用再貸款資金髮放支農、支小優惠貸款7.17億元。咸寧市建設物流超市,通過點對點集中運輸、雙向消殺等辦法,解決了該市高新區近100家企業的原料、產品的運輸難題。黃石市出臺暖企“33條”對企業精準幫扶。孝感市對農業新型經營主體300萬元以內、省級及省級以上龍頭企業500萬元以內貸款項目,實行免抵押信用貸款,已幫助龍頭企業爭取信貸3.93億元。

唐川表示,從政府工作角度看,除了繼續以專項債、PPP政策,以及信貸優惠政策等措施給予項目全面支持以外,也需進一步以簡政放權、減稅降費、高效立項,以及開放更多領域的特許經營權給社會資本等措施,引導市場內的企業自發地將資金投資於湖北——即以合理的利益共享模式,創造多方共贏的環境,吸引社會資本。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