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華夏文明發源地,“三商”發祥地——商丘

商周秦漢,唐宋元明清,一部商丘史,折射了中華萬千文化的風采!

商丘歷史悠久,文化厚重,要追溯到上古時代。《詩經-商頌》雲:“天命玄鳥,降而生商。”這個天降神人就是閼伯,閼伯又名契,是帝嚳高辛之子。後來,閼伯成了管理火的官“火正”,而他管理的地方就成了帝嚳賜予他的封地,封號為“商”。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華夏文明發源地,“三商”發祥地——商丘

閼伯成為火正後,費勁心力想法保存火種,帶領百姓引來火種,然後置於堆好的土丘上,搭上遮雨的棚子,再四處找柴草,不讓火熄滅,這樣火便長久燃燒起來了。閼伯死後,便把他葬在生前放火種的土丘上,按當地習俗,悼念他的人都要往他墳上添一捧黃土,土丘越來越大。因閼伯封號為“商”,這座土丘便被稱為“商丘”。在歲月的流逝中逐漸成了地名,這也是商丘的起源。

商丘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中國火文化之鄉,華夏第一把火便出現在這裡!早在一萬年前,我們的祖先燧人氏在這裡發明了人工取火(鑽木取火),結束了遠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開創了人類文明歷史的新紀元,是人工取火的傳播者,被後世尊為“燧皇”,奉為“火祖”;也是中華始祖,萬姓之祖、三皇之首。華夏文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始於燧人氏,燧人氏是中華民族可以考證的第一位祖先。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華夏文明發源地,“三商”發祥地——商丘

鑽木取火

從遠古時期的三皇之首,五帝之中的顓頊高陽氏曾遷都商丘,五帝之中的帝嚳都亳(商丘),到先夏時期閼伯封於商,拋開三皇五帝,自閼伯開始,商丘也有4500年的歷史了,在這段歷史中這座城池所創造的文明,足以推動整個華夏文明滾滾向前。

商丘是商部族的起源和聚居地、商朝最早的建都地。閼伯的六世孫王亥創造了商業文明,被尊為商人始祖。後來,閼伯的十三世孫商湯滅夏在商丘附近建立了商王朝,定都亳(今商丘 谷熟鎮西南)。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華夏文明發源地,“三商”發祥地——商丘

中華第一位人文始祖——遂皇陵

商丘是 商人,商品,商業的發源地、商文明的誕生地,有“華商之源”的美譽,也是商丘文化中最燦爛的一抹紅霞!

史書上說,閼伯之孫相土發明了馬車,六世孫王亥發明了牛車,大大方便了百姓的日常生活,這便是“立皂牢,服馬牛,以為民利”的由來!生產工具的先進,使得每家每戶在自給自足的同時,剩餘的產品也多了起來。商族先人們先是在部落內部進行物品的交換,互通有無,後來的他們不甘於內部的買賣了,動起外貿的念頭,王亥就和族人駕著牛車,到各個部落以物換物,講信譽,重品德,從此便開始了外交和經商生涯!因為他們都來自商部落,外部落的人便稱他們為“商人”,漸漸的“商人”就成了“買賣人”的代稱,物品被稱為“商品”,做買賣的店鋪被稱為”商店“,買賣行業被稱為“商業”,一直沿襲至今。

今天的商祖祠就是為了紀念商人始祖王亥而建的,組成之一三商之門市中國第一個用漢字做成的大門,由變形的甲骨文”商“字組成!上面有三隻玄鳥在展翅騰飛,形象的展示了商族部落誕生的美麗傳說!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華夏文明發源地,“三商”發祥地——商丘

商祖祠

一束火焰燃起了燦爛的商文化,以商丘為中心輻射開去的中華聖人文化的誕生,中國思想文明的演繹和雄起之地。孔子曾在這裡居住,孟子曾率徒數百人來這裡講學,莊子漆園夢幻蝴蝶。”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這裡就是杜康釀酒的地方。

漢高祖劉邦曾在這裡斬蛇起義,從此奠定了漢家數百年曆史!此後,芒碭山風雲變幻,留下了崢嶸的歷史,也留下了璀璨的漢梁文化。漢梁文化,上承先商,問西漢時期梁國文化,即西漢及其以後的商丘文化,猶如一朵奇葩,在中國的文化歷史上大放異彩!

永城芒碭山樑王墓地,猶如一座地下宮殿,是目前我國所發現的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漢墓群,當年雄霸一方飯諸侯氣勢仍處處可見,精美的漢代壁畫,金縷玉衣,玉璧,玉蟬,銅劍鎏金車馬器等等,尤其是墓頂有一幅被稱為“敦煌之前的敦煌”的大型彩色壁畫,整整比敦煌壁畫要早600多年!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華夏文明發源地,“三商”發祥地——商丘

商丘自古有“江淮屏障,兵家必爭之地,商賈雲集之所”的美譽 。隨著大運河的通航,商丘西到京師,南達江淮,北到幽燕,十分便利,漕運商旅,八方輻輳,糧商、鹽商、茶商、絲商等均集聚於此,大大促進了商丘的商業活動,使之成為當時聞名遐邇的商業大都市。商丘是當時東方重鎮,從國都赴東部、東南部等地,商丘是交通要道。然而一段最令人驚心動魄的記憶,一場極為慘烈的睢陽保衛戰,付出的卻是商丘古城十室九空的慘痛代價。於是,重創下的商丘很是沉寂了一陣子,直到宋太祖趙匡胤發跡於此。公元1127年,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商丘古城)登基稱帝,建立南宋。

​ 商丘在宋朝還有著名的應天書院,是古代中國四大書院之一,作為當時做高的學府之一,培養了大批的人才。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華夏文明發源地,“三商”發祥地——商丘

四大書院之首——應天書院

明朝嘉靖年間(1537年)夏,黃河在今商丘市梁園區李口鄉南岸決口,河水氾濫,水灌歸德府城,一直到十九年冬城內水才乾。清朝咸豐五年(1855年),黃河水向北遷徙,以後商丘黃河一帶才少有黃河水災。

商丘在經歷了近代戰爭的洗禮後,隨著京九鐵路和隴海鐵路交匯,形成了“黃金十字架”,使得商丘成為了中原地區一個新的特大型交通樞紐。1997年6月11日,國務院批准商丘撤地設市。1998年1月6日,商丘市召開成立大會。如今的商丘已是一個人口眾多,正在蓬勃發展的區域中心城市,今日商丘的巨大變化,讓每一個商丘人都自豪無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