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供轉移視線,支票加簽名討好國人,透視特朗普舉動背後的陰謀

斷供轉移視線,支票加簽名討好國人,透視特朗普舉動背後的陰謀

北京時間4月15日,全球確診病例迫近200萬,美國確診累計超過60萬例,死亡超2.5萬例,但這都沒有特朗普的舉動引人關注。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4月14日,特朗普宣佈暫停向世界衛生組織(WHO)提供資金,不惜拖延向美國民眾發放支票的日期,在上面加上自己的簽名。單純地看,這是兩件僅僅是與疫情相關的事件,但實際上是為今年11月的連任做鋪墊。對特朗普來說,無論未來美國疫情怎麼發展,都沒有即將到來的選舉更讓他牽掛。


斷供轉移視線,支票加簽名討好國人,透視特朗普舉動背後的陰謀

首先來看第一件事情:在當地時間4月14日的白宮記者會上,特朗普宣佈美國將暫停資助世界衛生組織,他指責世界衛生組織沒有及時分享疫情信息,沒有及時提供防疫政策建議,沒有及時宣佈“全球大流行”等。特朗普稱“在這麼長時間後,是時候讓他們為此負責了”。


斷供轉移視線,支票加簽名討好國人,透視特朗普舉動背後的陰謀

據美媒報道,特朗普為這個斷供事先做了很多鋪墊:先是4月7日,在白宮疫情簡報會上批評世衛組織“對危機反應遲緩”,威脅暫停繳納會費。4月8日,他繼續指責世衛組織,稱正在考慮取消對世衛組織的資金支持。4月9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稱,世衛組織“又一次將政治凌駕於公共衛生之上”,美國對此深感不安。給人們造成假象,他做這個決定在“情理之中”。

斷供轉移視線,支票加簽名討好國人,透視特朗普舉動背後的陰謀

英國《衛報》4月15日刊文稱,疫情之下特朗普宣佈暫停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供資金,這證明他正在為美國政府應對疫情危機的遲緩和混亂尋找“替罪羊”。英媒稱,美國是世衛組織最大的捐助國,每年分攤會費和捐款超過4億美元,儘管目前拖欠了2億美元。理論上,白宮不能阻止美國國會授權的國際機構獲得資金,但白宮可以找到繞過憲法的其他方法,比如拖欠援助金或實施制裁。


斷供轉移視線,支票加簽名討好國人,透視特朗普舉動背後的陰謀

“這是一個奇怪的決定,將對全球公共衛生安全產生很大的影響。” 美國杜克大學全球衛生政策影響中心主任加文·亞米表示,特朗普試圖從自己的錯誤中走出來,而這些錯誤導致美國政府對新冠病毒做出了地球上最糟糕的反應。


斷供轉移視線,支票加簽名討好國人,透視特朗普舉動背後的陰謀

據悉,特朗普現在需要展示的是,美國疫情嚴重不是自己防控不力,而是世界衛生組織沒有做好,斷供是對世衛組織的“懲罰”。而在分析人士看來,這顯然是為了自己贏得的選舉清理障礙。當下美國嚴重的疫情導致經濟嚴重下滑,兩週時間1600萬人失業,如果讓他承擔責任,對接下來的選舉是一個“災難性”的打擊。


斷供轉移視線,支票加簽名討好國人,透視特朗普舉動背後的陰謀

再來看另外一件事情:4月15日消息,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美國國稅局計劃在未來幾天給7000萬美國人每人發放價值1200美元經濟刺激支票。就在準備印刷之際,美國財政部下令將特朗普的名字印在支票上,因為這一程序的增加將使支票的送達延後數天。

斷供轉移視線,支票加簽名討好國人,透視特朗普舉動背後的陰謀

據三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透露,特朗普曾私下向負責監管美國國稅局的美國財政部部長姆努欽建議,允許他正式簽署這些支票。但美國總統並不是美國財政部合法支付的授權簽署人,通常由財政部工作人員簽發支票,以確保美國政府支出是無黨派的。

斷供轉移視線,支票加簽名討好國人,透視特朗普舉動背後的陰謀

報道稱,這是美國國稅局的付款單上首次出現美國總統的簽名,無論是常規的退稅款,還是政府近幾十年來向納稅人發放的為數不多的支票等,均未出現過這種情況。美國國稅局的職業經理人協會主席查德·庫珀稱,他對這種“濫用政府資源”的做法感到震驚,而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則希望忽略有關特朗普要求籤署支票或附上他名字的建議。有分析人士認為,這是特朗普老謀深算之處,此舉帶有“討好”民眾的味道,至少讓他增加不少“好感”,最終的目的是為選舉加分。

斷供轉移視線,支票加簽名討好國人,透視特朗普舉動背後的陰謀

再回到今年11月即將舉行的總統選舉上,目前特朗普連任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壓力。據美國中文網報道,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在4月14日正式背書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前副總統拜登。奧巴馬在家中錄製了一段視頻講話,在視頻中,奧巴馬稱拜登是帶領美國度過類似新冠肺炎疫情危機的最佳人選。

斷供轉移視線,支票加簽名討好國人,透視特朗普舉動背後的陰謀

據悉,自從來國會參議員桑德斯上週退出競選後,拜登已經成為民主黨最有實力的總統參選人。有分析人士稱,在奧巴馬和桑德斯的支持下,拜登現在擁有了民主黨建制派和進步派中最知名的人物的支持,民主黨再次實現黨內團結。而這對特朗普來說無疑是個“壞消息”,疫情蔓延,經濟下滑,大量民眾失業,特朗普再不做點什麼,總統生涯或真到頭了。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