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直老吳”種上柑橘幸福生活有靠頭

四川新聞網瀘州4月15日訊(馬光焱 楊桃 文/圖)“趁現在自己還走得幹得,抓緊發展幾畝柑橘,以後老了,不能動了坐著收錢,生活也不用愁。”4月12日,瀘州市納溪區大渡口鎮太和村8組脫貧戶吳成明,蹲在自家地裡,一邊為柑橘苗摘花一邊露著幸福的笑容。

“耿直老吴”种上柑橘幸福生活有靠头

吳成明摘柑橘花

“耿直老吳”就是吳成明,今年69歲,老伴王明俊66歲,年輕時靠著木工手藝維持生活。前些年,老兩口都患上慢性病,木工手藝也無法再幹了,老吳就去打工幫助工廠看倉庫,王明俊就在家裡待著養病,微薄的收入就花在了吃藥上,家裡房屋也破舊不堪,面臨倒塌。2014年,老吳老倆口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耿直老吴”种上柑橘幸福生活有靠头

吳成明摘柑橘花

在脫貧攻堅中,老倆口被納入醫保,政府通過危房補助項目幫助他重修了房屋,還幫他改廚改廁,自己種點莊稼蔬菜,喂點雞鴨,日子過得像模像樣,心情開朗了,身體也一天比一天好轉。2016年,老吳老倆口成功脫貧。

“別人都種柑橘,我家有空地,我也要種點。”樸素耿直的老吳不滿足、也閒不住,看到周邊的群眾開始發展柑橘產業,他主動找到太和村返鄉創業帶頭人、黨支部副書記楊忠瓊商量。“要種就種唄,我免費給你提供果苗栽種、肥料施灌、疏花疏果等技術服務,我幹啥你就幹啥,銷售也由我們統一回收。”看到脫貧戶這麼有信心,楊忠瓊非常高興,也大力支持。

太和村曾經也是貧困村,在黨和政府及幫扶單位、社會各界的大力幫扶下,完善基礎設施,發展起了茶葉、柑橘、藤椒等產業近5000畝,200多戶村民發展林下雞、活水魚等特色養殖,2016年退出貧困村行列。

在全村柑橘產業的帶動下,吳成明發展了5畝柑橘,主要為沙糖桔和沃柑兩個品種。今年,老吳家的柑橘地裡,柑橘花白色綻放尤為燦爛。“這個花不能留,要全部摘了,柑橘樹還小,影響樹子的生長,推遲柑橘樹的掛果期。”種了兩年柑橘的吳成明,也跟著學習了很多種植技術。

“這片柑橘再過兩年就可以掛果,預計每畝可以收入4000元,我5畝地收入2萬餘元,再加上山上種點樹木,家裡養點雞鴨,生活就有著落了。”吳成明說,我還是想自立更生,追求幸福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