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鋒:“減法”的哲學

李澤鋒:“減法”的哲學


經過幾次反覆的溝通和確認,與李澤鋒的採訪最終定在了晚上的7點半。1個小時以前,李澤鋒剛剛下飛機,雖然已經有明顯的疲憊感,但他堅持不推遲採訪時間,準時出現在採訪現場。

在採訪的前一天,李澤鋒主演的新戲《親愛的自己》正式殺青,這是他繼《那年花開月正圓》之後與丁黑導演的第二次合作。按照原定計劃,該劇本來應該在年前殺青,但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劇組被迫休整了將近2個月的時間,李澤鋒的拍攝工作也被一延再延,直到昨天迎來殺青,他才終於鬆了一口氣。

忙碌、侷促、緊張,從拍戲到採訪無縫銜接,對於李澤鋒來說,這樣的工作節奏已經習以為常。

李澤鋒:“減法”的哲學

說來也巧,最近,李澤鋒的這種“忙碌感”也體現在熒屏上。因為幾部新戲扎堆播出,他似乎進入了一種“霸屏”的狀態。


從《完美關係》中的沈英傑,到《鬢邊不是海棠紅》中的杜七,李澤鋒在雅痞精英和風流才子之間自由切換,讓網友在微博上刷起#杜七是沈英傑#的話題,再加上去年的爆款劇《親愛的,熱愛的》中的SOLO,不少觀眾形容他是名副其實的“劇拋臉”。

李澤鋒:“減法”的哲學


我們調侃李澤鋒,好演員的春天終於來了,但他卻不以為然,認為自己只是做了一個演員“應該做的”。

李澤鋒:“減法”的哲學


針尖對麥芒


在最近熱播的《鬢邊不是海棠紅》中,李澤鋒飾演的杜七憑藉討喜的人設受到了很多觀眾的喜愛。作為翰林院世家的後代,杜七不同於普通的紈絝子弟,他才華橫溢,骨子裡有著傳統文人的清高和傲氣,絕非因循守舊的迂腐之輩。他寫的戲是的北平梨園人人爭搶的本子,奈何卻“獨寵”商細蕊一人。

因為文人之間的惺惺相惜,杜七打心眼裡欣賞商細蕊,對其可謂百依百順。他總是樂呵呵的稱呼商細蕊為“蕊哥”,為了“蕊哥”,他甚至可以當街下跪拜師,舌戰梨園行前輩。正因如此,杜七在“文人”面的另一端,還透露出幾分莽撞、耿直和勇敢的氣魄。這樣直腸直肚、重情重義的江湖氣讓杜七一出場就先聲奪人,順利籠絡了觀眾的心。

根據骨朵熱度指數排行榜,李澤鋒在劇中的正向評價高達66.7%,實現了“零差評”,足見觀眾對其表演的肯定。

李澤鋒:“減法”的哲學

用李澤鋒自己的話說,杜七是“民國大才子”和“時尚弄潮兒”的結合體。因為小時候接受傳統教育,長大後去法國留學的經歷,他的身上有一種傳統和反傳統的對立氣質。針尖對麥芒,這種氣質也造就了杜七瀟灑不羈的個性和獨樹一幟的文風。同樣,杜七和商細蕊這對“文曲星”和“戲痴”的組合看似對立,實則互相成就,誰也離不開誰。


“他倆是靈魂搭檔,一個寫戲一個唱戲,在藝術和三觀上極其契合。杜七之所以能在那個年代寫出很多不一樣的東西,是兩個人共同努力的結果。就像是現在的編劇和演員,看似獨立,實際上是二位一體的,這也是一個好團隊所必需的。”


為了強調杜七身上這種瀟灑不羈的氣質,李澤鋒專門為角色設計了一個“甩頭”的動作。事實證明,這個動作最終成為了杜七的標誌性動作和最大的記憶點。

“因為當時造型出來之後,我覺得這個動作可以給人物增加很多喜感,讓他更‘帶勁’一些。”


李澤鋒:“減法”的哲學

李澤鋒口中的“帶勁”,指的是杜七傲嬌單純、颯爽直接的性格。喜歡就是喜歡,討厭就是討厭,這樣的愛憎分明,在李澤鋒的演藝生涯中還是頭一遭,讓他演起來格外過癮。

“他是一個很颯的人,經常幫著商細蕊‘懟人’,跟我之前的角色還挺不一樣的。像大家熟悉的王世均、沈英傑都是相對內斂的性格,而杜七是外向型人格,所以在處理他的每一句臺詞時感覺都會很不一樣,我覺得很爽,也不墨跡。”

李澤鋒:“減法”的哲學


在李澤鋒看來,杜七之所以能這麼“颯”,是因為內心住著一個大男孩。比起滄海桑田,被歲月磨光了稜角的的文人,他考慮問題更加直白和簡單,活得也更自由自在。這樣意氣風發的“少年氣”,是李澤鋒的價值觀所認同的,也與他身上大男孩的一面不謀而合。

正因如此,於正才在選角階段一眼相中他,主動邀請他來飾演杜七。回憶起這段經歷,李澤鋒感慨於正慧眼識珠,給了自己這次難得的機會。

“我們在聊天的時候,大家都很真實,聊得也比較輕鬆。可能於正老師是看到了我內心中與杜七共通的一部分,才把這個機會留給了我,真的很感謝他。”


李澤鋒:“減法”的哲學


不瘋魔,不成活


在《鬢邊不是海棠紅》中,李澤鋒有一場創作戲本的戲。在這場戲中,他沒有臺詞,卻要用一系列肢體動作和喜怒哀樂的情緒變化展現出深深投入寫作的癲狂狀態。正所謂“不瘋魔,不成活”,這種為戲痴狂的狀態讓李澤鋒深深著迷。在拍攝的時候,他思考了很久,如何演出“瘋魔”的感覺。

“你知道,對於演員來說,獨角戲是最難演的,也是最過癮的。我之前聽說過,有的編劇在創作劇本時會把自己放到人物裡面,跟著他一起笑、一起哭,在短短的時間內不停重來,否定自己。我覺得表演也是這樣,只有把自己帶到那個情景裡,觀眾才能感受到。所以在拍這場戲的時候,我夾雜了很多個人情緒。”


李澤鋒:“減法”的哲學

真聽、真看、真感受,劇中杜七對戲的痴迷,像極了現實中李澤鋒對錶演的追求。為了更好的與角色相處,深入角色的內心,李澤鋒在創作時從現代編劇身上汲取了很多養分。在正式投入拍攝之前,他查閱了很多編劇相關的資料,包括那代文人的故事和現代編劇的訪談,這讓李澤鋒對這個為戲而生的職業理解得更深。不少網友甚至在評論中提到,在杜七的身上看到了於正和王朔的影子。

李澤鋒:“減法”的哲學


“很多編劇在深度投入創作的時候,故事的源泉真的就像是在往外湧,甚至是一氣呵成的。我覺得這是做藝術的本真,這種特質也是做藝術的人應該去具備的。靈感這東西說不清楚,可能因為一個人或一件事就會激發想象力。我覺得杜七身上的這個特質特別好,也像是那代文人的特點。”

李澤鋒:“減法”的哲學

每個角色都是立體的,不是扁平的點線面,就像每個人都是有血有肉的。在李澤鋒看來,想要演好戲,就要儘可能的抹去自己的特質,把自己“裝”進角色的外殼。通過真情實感去體會角色不同的人生、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性格,既是他“入戲”的秘訣,也是他熱愛表演的原因。

說來也巧,《鬢邊不是海棠紅》是李澤鋒和黃曉明的第二次合作。早在14年前,李澤鋒就曾經在出道的第一部作品《鹿鼎記》中與黃曉明有過對手戲。如今,14年彈指一揮,李澤鋒感嘆時光飛逝,但幸運的是,自己的初心從未改變。就像高曉松說的:“所有人都經歷過迷茫階段,但時光不能倒流,對年輕時候不一定是後悔,只是覺得有些還可以做得更好。”


“我覺得演員應該對錶演有敬畏感,只有尊重表演,才能認真的對待角色。該來的總會來,不用去爭搶,順其自然,努力做好自己就夠了。在這個行業的時間越久,良好的心態就越重要,演員只有看清自己的內心,看清楚自己,才能去飾演別人。


李澤鋒:“減法”的哲學


做減法


有人說,人生是一個不斷做減法的過程。不斷選擇、放棄,再選擇、再放棄,剩下的就是最重要的。無限添加的過程往往只是修飾詞,而生活需要的只是本質。

簡單,真摯,這恰好也是李澤鋒的生活狀態。從2006年出道以來,他詮釋過形形色色的人物,體會過多種多樣的人生,但他從來不給自己設限,從不拒絕人生的可能性。他深諳演員就是要靠戲說話,習慣了躲在角色背後做一片綠葉。正因如此,我們極少看到他出來宣傳,在雲淡風輕之後,“做減法”便成了他信奉的人生哲理。

“我覺得表演就是在做減法,越重的戲越應該做減法,因為平靜的力量很大。就像楊過,武功練到最後達到的是‘無招勝有招’的境界,真正的高手是一直在做減法的。”

李澤鋒:“減法”的哲學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演什麼樣的戲。”這麼多年來,李澤鋒一直記得中戲老師對他的教誨,演員離不開生活,只有真正投入到生活,才能演繹出人間百態。在這個層面上,李澤鋒是一個真正的“生活家”。不工作的時候,陪伴家人,買菜做飯,到處走走看看……他的生活波瀾不驚,卻又充滿了煙火氣。

“家人在我心中永遠是最重要的,因為跟家人在一起的時候,那種情感的表達是最真實的,是真的可以帶入到表演中去的。就像杜七對商細蕊的感情,像兄弟,也像家人,這種真實情感是毫無掩飾的。”

李澤鋒:“減法”的哲學


人生做減法,不是失去,相反,正是得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