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舊影丨偽滿時期的錦縣縣公署,鄭孝胥1935年9月曾來此巡視

錦縣(州)淪陷後,錦縣始設地方維持會,由仕紳公推原縣長谷金聲擔任委員長,谷金聲不就,仍以縣長名義出佈告,參事官為日本人青山。其間,各縣成立了兩個臨時機構,一是自治指導委員會,直接接受日本省指導部管轄;二是自治執行委員會,為傀儡組織。但這只是一個暫短的過渡階段,1932年10月15日,上述兩個臨時機構撤銷,錦縣設立縣公署。地址仍在民初時錦州老城東街路北。

錦縣公署有縣長(1940年時為王奉璋)、副縣長(牧野正午),下設1科4局13股,計:總務科(轄庶務、文書、會計3股);內務局(轄行政、實業2股);警務局(轄警務、特務、保安、司法4股);財務局(轄徵收、理財2股);教育局(轄學務、禮教2股)。除特務股外,都是在1933年(偽大同二年)12月1日遵照部頒各縣臨時改組辦法設置的。1936年(偽康德三年)奉令增設特務股。全公署約有公職人員133人,縣內副縣長、警務指導官、經理指導官、產業指導官都是日本人,掌握政治、經濟和警察大權。日本官吏一元化統治日趨加強。


錦州舊影丨偽滿時期的錦縣縣公署,鄭孝胥1935年9月曾來此巡視

康德二年(1935年)九月,偽滿國務總理鄭孝胥巡視錦縣縣公署


錦州舊影丨偽滿時期的錦縣縣公署,鄭孝胥1935年9月曾來此巡視

上世紀50年代時的錦縣縣公署舊址

錦縣原分8個區。1933年(偽大同二年)2月1日起,以附郭四效村為第9區,因只有一個村,未設區公所,由第9區警察署兼管;至1934年(偽康德元年)9月,將城關區域劃為4街,亦歸第9區,遂設區公所。1935年(偽康德二年)前,全縣為138主村,以居民300戶以上者為獨立村,不足300戶者,合附近小村為1村。按戶劃村,不講地畝,但因村會是按地畝攤錢,村地多的,每畝只攤二三角,地少的卻攤至八九角,最高的達2元多。1935年(偽康德二年)3月後,重劃區村,按村內居民種地滿2萬畝(約13.33平方千米)以上者,為一村區域標準,全縣共併為80村,目的是平均負擔。但因人口仍不平均,負擔仍有輕重。1936年(偽康德三年)1月裁撤區公所,另行劃定全縣為1街68村。縣設村制指導員,分區輪流指導。街村吏員,由選舉制改為訓練後任用制。

半年後,偽滿推行保甲制。1936年(偽康德三年)7月,依一街村一保制度,除四郊村劃為錦州警察廳管轄外,改編全縣為64保,440甲、6016牌。保長由村長兼任,副保長由助理員擔任,甲長、副甲長由村董或學董兼任,只有牌長由各家長互選,均為義務職。保甲全年經費,由民地攤派,平均每10畝(0.67萬平方米)地2角5分。保甲法由保甲制組織、連坐法的應用和自衛團的組織3個部分組成,是極端反動殘暴的制度。


————

「更多老照片、老建築,盡在右上角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