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天後,他們出院了

40多天後,他們出院了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顧金華/文 常鑫/圖

“當時我不能動,腦子還是清醒的,我能看到醫護人員給我做的事情。我讓他們給我拿支筆,努力寫了幾個字:你們像媽媽一樣。因為,媽媽就是這樣對我的,你們的善舉讓我今生難忘。”62歲的患者童先生,在接受了47天的ECMO治療後,成功脫機,今天順利出院。離開醫院前,老人有著太多的不捨。

4月15日,2名曾經在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接受ECMO治療的患者治癒出院,這是上海最早出院的兩名ECMO患者。除了老童外,患者老陳在這裡共住院73天,其中接受ECMO治療43天。

40多天后,他们出院了

1月31號,老童入住市公衛中心,2月6號出現了急性呼吸衰竭明顯加速的情況。從那一天開始,他接受了47天的ECMO支持。

此後的每一天,專家們隨著老童的生命體徵變化及時調整運行模式。終於,在團隊共同努力下,老童成功脫機拔管。有一天,老童讓醫護人員給他拿支筆,努力寫了幾個字:你們像媽媽一樣。而在康復期,護士給他聽外孫發來的語音,老童流淚了,極度虛弱的他奮力吐出兩個字:謝謝!

今天,老童出院了,他的親人都來了,大家反覆致謝。截至目前,老童是上海使用ECMO技術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時間最長並且成功的病例。

“上海集中收治、分層管理,公衛中心是整個上海的救治一線,而我們是上海整個救治一線的最後一道防線,2月11日入駐起就開始打攻堅戰。” 上海市新冠病毒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瑞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瞿洪平教授說,當時,這些病人都已進入危重狀態,之後兩個月的時間裡,主要是治療早期危重患者。

瞿洪平表示,在整個治療過程中,不同的專業、團隊之間,有非常好的學習機會。早期大家都在摸索過程當中,所以一開始沒有明確和有效的治療方案。團隊在和病人接觸的過程當中,以及和其他專家、和國內外經驗分享的過程當中,才逐漸不斷完善整個診療的過程。總體來講,這些病人的治療更多是以支持治療為主、採取以器官功能保護為主的治療策略。

40多天后,他们出院了

醫療小組在摸索中創造救治機會

和老童同一天出院的,還有64歲的,他是上海市新冠病毒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仁濟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皋源是陳先生救治小組的患者。

救治小組於2月11日入駐公衛中心,2月12日正式接手老陳的救治工作,當天深夜就緊急上了ECMO。

“這一路走過來,救治小組充分利用了重症的一些基本原理,但更多的還是在摸索危重型新冠肺炎的病例特點,把重症的基本理念和新冠肺炎結合起來。”皋源說。

救治過程中,救治小組深刻地體會到,重症救治的基本理念是適用於這類患者的。只有切實執行了重症的保護性治療理念,才能夠最終給病人創造成功救治的機會。

皋源介紹,在對危重症患者陳先生的救治過程中,出現過幾大難題。比方說,腸道功能的調理。2月13日凌晨,老陳用上了ECMO,但其運轉需要穩定的高流量,而患者早期的腸道功能受到了嚴重影響,影響到ECMO的正常運轉。救治小組整整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來調理他的腸道功能,其中既有西醫的方法,也有中醫的幫助。

“整個救治這個過程確實是一波三折的,經過這麼多天的堅持,老陳順利康復了。”皋源表示,病人後期的恢復情況遠超預料,“他今天出院了,我們很開心,也望他能進一步地康復。”

40多天后,他们出院了

“ 上海方案”的亮點——天團制度

據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主任朱同玉介紹,這些成就,得益於上海的救治方案。其中非常亮的一點,就是“天團制度”。

在公衛中心,彙集了上海的“五大天團”,即仁濟醫院皋源團隊、瑞金瞿洪平團隊、市一俞康龍團隊、市六李穎川團隊、十院王勝教授團隊。此外,在“五大天團”的背後,還有專業的技術支持團隊,如ECMO團隊、心臟支持團隊、呼吸治療團隊等。

“截至今天,有了階段性成果,相信重症患者很快也會清零。” 朱同玉說,目前,市公衛中心還有120多名患者在接受治療。之後的戰役不僅僅要面對國內疫情,還要應對境外輸入型病例,但上海有信心守衛城市安全。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顧金華 /文 常鑫/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