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停車、小廣告氾濫 開放式小區物業該怎麼管理

原標題:開放式小區物業管理難題亟待解決

“門口的道路上停車密密麻麻,消防車根本進不來,真要發生火災可怎麼辦?”

“單元門口垃圾成堆,地上還有很多酒瓶子,長時間都沒有人清理,每日進出感覺特別‘喪’!”

“樓道里面總有貼小廣告的往裡進,把牆面搞成了‘大花臉’,看著心就煩!”

優質的物業管理是實現良好居住環境的重要保障。近期,有多位市民、網友在青島日報社全媒體平臺留言或致電青島日報輿論監督電話,反映開放式小區物業管理水平低下,各種問題凸顯,影響居住品質。

探訪

停車亂衛生差 居民心中窩火

在唐山路的老鹼廠宿舍住了多年,市民徐先生對這裡的感情很複雜。房子雖然老點,勝在容積率低,靠著興城農貿市場,生活非常方便,可這物業管理實在差強人意,讓人很是窩火。

老鹼廠宿舍是從上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陸續建成的居民小區,最初由鹼廠相關部門提供物業服務,秩序還不錯。國企“家委會”改社區“居委會” 後,企業放手,小區的環境就走起了“下坡路”。“衛生條件差,垃圾收拾得不及時,停車秩序亂,殭屍車、外來車亂停亂放,各種設施壞了好久也沒人修,小區裡感覺很破敗。”徐先生透露,為了提升小區的品質,幾年前有關部門投資對小區進行了環境提升,硬件設施改善了很多,但後期管理沒有跟上,各種設施又逐步開始損壞。

在徐先生的帶領下,記者在小區裡轉了轉,因為去年下半年剛剛進行了外牆施工,小區的樓座還算“精神”,黃色的牆面看著挺乾淨。但地面上卻不時出現塑料袋、廢紙和煙盒,部分區域還有沉積的油汙。一些地面的方磚和管道蓋板也出現了破損缺失。綠化情況更是不容樂觀,在車輛碾壓下,不少區域已黃土裸露。

“現在是疫情防控期,外面的車進不來,小區的停車規整了不少。”徐先生告訴記者,因為是開放式小區,過去,很多到興城農貿市場購物的人都會把車停進小區裡,極大地影響了小區的正常停車秩序。

市民王先生居住在通榆路附近的一處開放式小區中,他最煩心的事情是樓道里無處不在的小廣告,把好好的白牆塗成了“大花臉”。“有時候甚至會貼到居民的入戶門上,十分難看。”王先生曾試著自己清理過樓道牆面,可沒多久小廣告又回潮了。“小區不封閉,誰都可以進,又沒有人管,只靠居民自己幹,這小廣告問題真無解!”說起這事來,王先生很無耐。

難點

居民意見難統一 收費標準難確定

記者瞭解到,老鹼廠宿舍和通榆路附近小區的狀況並非個例。近期,本報全媒體平臺收到不少關於開放式小區“髒亂差”問題的反映。吐槽頻頻之餘,市民也提出了建議。徐先生認為,給開放式小區引入個好物業是當務之急。

想法看似簡單,執行起來卻不容易。

為了給小區找個好物業,徐先生專門找過唐山路社區,得到的答案卻是“困難重重”。

社區工作人員告訴徐先生,之前也有居民提出過為小區升級物業服務的訴求,為此,社區進行過專題調研,卻在民意關和收費關上“卡了殼”。

首先,老鹼廠宿舍的居民對升級物業管理的意見並不統一,一部分人熱烈歡迎,另一部分人則興趣寡然。其中,年輕人、有車一族普遍同意,希望以好的物業管理提升環境水平,部分年紀較大的居民對物業管理持消極態度,認為小區既有的生活狀態就挺好,沒有必要引進新的物業管理。

同時,升級物業管理勢必增加小區的運行成本,需要小區居民交納更多的物業費,且費用收取分配標準很難達成共識。標準高了,居民不願意交,標準低了,好的物業又不願意來。幾經“拉鋸”,最後不了了之。

這兩個難點也是很多開放式小區提升物業服務水平的堵點。長期關注小區物業管理的市民李先生告訴記者,很多開放式小區的居民普遍習慣“低價甚至免費的午餐”,對於物業收費存在一定的牴觸心理。管理難度高,收費低,一高一低“頂牛”,使開放式小區的升級之路步履艱難。

此外,開放式小區本身的特點也讓升級物業管理面臨更大障礙。“相比封閉小區,開放式小區最大的特點在於開放。通過內部道路對社會共享,增加路網密度,從而推高整個區域的交通運行效率。但這樣的‘開放’也給保安、保潔等服務帶來了更大的成本和難度,讓很多物業公司望而卻步。”李先生表示。

建議

多種舉措推進 共破物管難題

儘管困難不小,但隨著城市建設由“擴增量”進入“優存量”的全新時期,開放式小區物業的“升級換代”已迫在眉睫。

住建部相關數據顯示,全國目前需要改造的城鎮老舊小區17萬個,涉及居民上億人。住建部相關負責人此前表示,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既要保證基本配套,完善公共服務,也要著手建立長期維護和運營管理機制,這就對未來的物業服務提出了切實的要求。

今年2月,我市印發了《青島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試點工作方案》,其中針對物業管理也進行了明確表述,在第九條“完善小區長效管理機制”部分中,明確提出了“按照規定選聘物業服務企業實行物業管理。”“老舊小區中相當比例都是開放式小區,對老舊小區改造後引入物業管理的要求,同樣適用於開放式小區。”李先生說。

開放式小區的物業升級已提上日程,但如何推進依然存在爭議。採訪中,許多市民表示,解決開放式小區優質物業管理難題是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和居民各方的共同努力。

一位市民表示,政府方面應積極介入,針對社會化物業公司不願接手開放式小區的現狀,通過資源整合、強化監管、政府資金引導的方式為開放式小區提供質優價廉的物業服務。在外地的實踐中,有地方政府設立區級物業服務平臺,通過統一配備保安、保潔、維修、綠化隊伍,為多個開放式小區統一提供物業服務。在這一模式下,開放式小區居民可以較低廉的物業費享受到更優質的物業服務。

此外,還有市民留言建議,開放式小區要破解物管困境,居民也應儘快改變“免費午餐”想法,樹立為優質物業服務付費的觀念,通過出資或是出力的方式,共同提升小區物業服務水平。

記者點評

“合力”破解開放式小區物管難題

必須承認,相比圍牆之內的封閉小區,開放式小區的物業管理難度更大,這也是很多開放式小區物業管理推進艱難的主要原因。要想突破這一點,非多方協作不可。除了提升居民素質,引入靠譜的物業服務企業,還要發揮更多社會專業力量參與。在這一過程中,政府管理部門也面臨著更多的挑戰。

民有所呼,當有所應。希望各方能夠攜起手來,想方設法共同破解開放式小區物業管理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