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爆炸的《寄生蟲》,看過之後卻有些失望?

屢次衝上熱搜,豆瓣評分達到9.1分,獲得第72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的韓國大熱影片《寄生蟲》一時之間成為影迷之中口耳相傳的爆款,電影講述貧富差距與社會地位懸殊的兩家人發生的意外故事,諸多反轉、細節把控已經精神折射讓許多觀眾欲罷不能,直呼這是本年度最佳影片。

口碑爆炸的《寄生蟲》,看過之後卻有些失望?



的確,《寄生蟲》能夠獲得金棕櫚獎代表著它是一部完成度非常高的作品,前期炸裂的口碑也證明了電影獲得了大多數觀眾的認可。導演巧妙的運用“寄生蟲”來隱喻貧窮家庭靠富人家庭生存,卻逐漸貪心以至於失控“蠶食”掉富人家庭。


口碑爆炸的《寄生蟲》,看過之後卻有些失望?


一邊是陰暗潮溼、擁擠破敗的地下室,一家四口靠打零工和耍不光彩手段賺取生活費,他們就像是黑暗中的蟑螂一樣,拼盡了頑強的生命力,身上卻有著洗不掉的窮酸氣味;而另一邊,則是富裕優渥、寬敞明亮的大別墅,同樣是一家四口,他們給別人提供的工作就能養活一家人,輕鬆而自由的活著,好像是如同天使一般善良的人,從氣質就能分辨出是高階人群。

貧窮帶給人的是什麼呢?

口碑爆炸的《寄生蟲》,看過之後卻有些失望?



是膽怯,做什麼事情都沒有底氣,在陰溝裡將骨氣都磨沒了,面對衝突的第一反應總是退縮和讓步,想要以最小的代價解決矛盾,所以當第一次有醉漢在窗前撒尿的時候,他們一家人都只是罵罵咧咧卻沒有出去阻止;

口碑爆炸的《寄生蟲》,看過之後卻有些失望?



是以錢至上,在基礎的生存面前,只有錢能繼續生活,道德規則甚至法律都要靠邊站,他們做過很多投機取巧的下作勾當,並不以此為恥還沾沾自喜,技能學習都用在瞭如何去騙取別人的財物上面;

口碑爆炸的《寄生蟲》,看過之後卻有些失望?



是自私,只考慮自己,不會顧及其他人的感受,只要自己過得舒坦就可以了,所以可以毫無愧疚的從別人那裡奪取東西。窮人四口逐漸趕走富人家做工的人自己頂替而上,哥哥甚至搶走了兄弟所謂的“預定女朋友”,他們幾乎喪失了生而為人該有的共情能力,迴歸到了原始動物社會的純粹弱肉強食,排除異己;

口碑爆炸的《寄生蟲》,看過之後卻有些失望?



是自卑,以及自卑堆壓久了產生的負面情緒。當富人家男主人說窮人一家身上相同的氣味時,或許說者不過是陳述事實,並無侮辱之心,但聽者內心卻升騰而起長久被無視壓抑的自卑心理,這也就能理解那最後一擊是從何而來,那是一把名為自尊的刀子,捅的是那些上層俯視他們的人。

口碑爆炸的《寄生蟲》,看過之後卻有些失望?



口碑爆炸的《寄生蟲》,看過之後卻有些失望?



貧富差距是無法調和的階級矛盾,導演以隱喻和以小見大的手法,用一個看似荒誕的故事卻講述了真實的社會,不禁令人思考良多,或許對待身邊的人也有了更深的看法。每個人都在拼命掙扎生活,獨自生存就已經很難了,就不要再給彼此添堵了吧。

口碑爆炸的《寄生蟲》,看過之後卻有些失望?



可是,這部片子也有不甚高明的地方,就是有的地方太淺太坦白,就像是三年級的小男孩藏不住心事把喜歡前座小女孩的事情弄得人盡皆知,比如一家人蟑螂的比喻,剛說完就給你真人上演一幕,真的一點都不意外呢;有的地方又太過刻意,為了轉折而轉折,為了發展而發展,前任保姆威脅的場景說實話,正常人幹不出這事兒來,本來不想曝光的人卻轉瞬就拿魚死網破威脅了,合理麼?

口碑爆炸的《寄生蟲》,看過之後卻有些失望?



但總歸是瑕不掩瑜,這部電影很值得推薦給大家看,奉俊昊導演以流暢的敘事順序以及抓緊人心的節奏,包括古典配樂,讓人很容易沉浸其中,享受一次完整的觀影體驗。

錢能燙平一切褶皺,但是燙不平人內心的溝壑,只希望我們不是掉進溝壑中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