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杀慕尼黑》:人性超越体制的奇迹(剧透慎入)

最近,俄罗斯电影《绝杀慕尼黑》上映,向世人展示了国际篮球历史上最传奇也是最具有争议的一场比赛。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苏联男篮对抗美国,战况激烈,不分上下。美国队领先一分夺冠后,世界男篮秘书长以记录台时钟不准确为由,三次改判。

最后一次,苏联队在三秒钟内靠一记纵贯全场的长传,奇迹般地反败为胜。

这一逆转震惊了世界,美国队却无法接受,至今拒绝领取银牌。

当年真相到底如何,已成为了历史悬案。不过,这并不是这部影片要探讨的主题——尽管它用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长,精细地还原了当初比赛的种种细节。

它更多地是向我们讲述,在冷战背景下,一个杂牌军团如何逆流而上、走向巅峰的故事。

1.疯狂的教练

影片一开始,苏联男篮国家队主教练因政治原因被革职。在他人的举荐下,默默无闻的加兰任临危受命。

一上来,加兰任立下flag:要在一年后的慕尼黑奥运会,打败美国。

此语震惊四座。

《绝杀慕尼黑》:人性超越体制的奇迹(剧透慎入)

搜图

试试搜索近似图片

要知道,当时美国男篮队已蝉联36年奥运冠军,所向披靡,无人能敌。苏联想要与它对抗,不亚于自取其辱。

一时间,球员愕然,媒体嘲讽,体委高层气急败坏:这是在拿国家的荣誉开玩笑。

《绝杀慕尼黑》:人性超越体制的奇迹(剧透慎入)

搜图

当时正值美苏争霸白热化阶段。双方在军事、科技、工业等多个方面展开竞赛,务求碾压对方。体育也不例外。一场声势浩大的赛事胜利可以给予国民强大的精神激励;反之,落败的受挫感也会影响到民族的自尊自信,让国家颜面扫地。

尤其在苏联的举国体制下,篮球早已不是纯粹的运动,而是政治的延伸,与国家荣辱、民族认同和官员的政绩息息相关。一切赛事的安排都要服从政治的大局,服从各级官员的利益安排,哪怕以牺牲体育精神为代价

《绝杀慕尼黑》:人性超越体制的奇迹(剧透慎入)

搜图

加兰任不是不明白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只是他对追求超越的体育精神有着可怕的执着:没有什么强队是不可战胜的。

2.一盘散沙

然而,加兰任接手的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表面上,苏联男篮国家队云集了旗下各国高手,群星璀璨,实际上却是一盘散沙。不同的文化风俗、生活习惯和民族观念,让球员们间摩擦不断,地域歧视和鄙视链无处不在,激动时还会大打出手。

《绝杀慕尼黑》:人性超越体制的奇迹(剧透慎入)

搜图

不仅凝聚力差,球员们也各有“瑕疵”。有人心高气傲,轻视团队配合;有人患有心脏疾病,密而不宣;有人有严重的“资本主义倾向”,准备叛逃;还有人隐瞒了自己的高度近视……

更糟糕的是,他们压根不服这位新教练。

《绝杀慕尼黑》:人性超越体制的奇迹(剧透慎入)

搜图

总之,这是一人心涣散、没有灵魂、没有精神力量却又桀骜不驯的球队,这无疑给加兰任提出了巨大的难题。

但他最大的压力,还是来自于政治。

加兰任上任之初,体委官员曾允诺送他瘫痪的儿子出国治病。可因为他“打败美国队”的狂言,惹怒了高层,儿子被禁止出国。这一消息,让他近乎崩溃。

《绝杀慕尼黑》:人性超越体制的奇迹(剧透慎入)

搜图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普遍背景——动辄得咎,因言获罪,人心惶惶。官方对球队的干预无孔不入,安排篮球队医做秘密眼线,监视球员的一举一动。

队员在海外打赢了比赛,得胜回国时,要面临海关人员巨细无靡的查问,小到一本《圣经》、一箱毛线,都会被反复质询、当作“危险信号”记录在案。

《绝杀慕尼黑》:人性超越体制的奇迹(剧透慎入)

搜图

举国体制让篮球远动受到精心的关照,但球员们也被官员们视为获取政绩的棋子,不允许有自己的个性、思想和主张;被严密监视的生活,很难让这些体育英雄们感受到完整的荣誉感和自尊感。

广泛存在的恐惧、压抑和不被尊重的感觉,又会影响他们的精神状态,进而影响到个人在赛事上的投入。篮球仿佛不再是他们热爱的运动,而是一项相对体面、却高风险的工作。

《绝杀慕尼黑》:人性超越体制的奇迹(剧透慎入)

搜图

这样的他们,如何战胜无往而不胜的美国队呢?

3.艰难逆袭

加兰任一上任,力排众议,要求用美国的训练方法来训练球队,带领球员去美国打热身赛。

这在当时,是一个大胆和冒险的提议。幸运的是,上面通过了。

自命不凡的球员们到了大洋彼岸才发现,自己连美国街头的黑人都比不过,更是被美国学生篮球队打得晕头转向,一败涂地。

知耻而后勇,他们进行了比魔鬼还魔鬼的训练。

《绝杀慕尼黑》:人性超越体制的奇迹(剧透慎入)

搜图

整个球队像是突然间获得了一种生命,一种灵魂,一种强大的动力。成员们忘我地训练,一次次挑战自我的极限,比赛中愈挫愈奋;而这个中的转变,不仅是出于心中的屈辱感,或某种政治使命感,更重要的是,他们感受到,这个教练跟别人不一样

球员扎尔的近视被发现后,以为自己定会被开除。没想到加兰任悄悄递给了他一副当时苏联还不能生产的隐形眼镜,保住了他的职业生涯。

《绝杀慕尼黑》:人性超越体制的奇迹(剧透慎入)

搜图

篮球中峰萨沙在美国比赛时心脏病发,生命垂危。他付不起昂贵的医药费,官方不肯出钱。加兰任就把用来医治儿子的钱,垫付给他。

《绝杀慕尼黑》:人性超越体制的奇迹(剧透慎入)

搜图

格鲁吉亚球员想要回家参加妹妹婚礼,高层不批,他就自己偷偷地走。

《绝杀慕尼黑》:人性超越体制的奇迹(剧透慎入)

搜图

加兰任不想让球员因私自离队触怒高层,影响前途,索性把整个球队带到格鲁吉亚训练,一起参加婚礼。

还有,官方怀疑球员保劳斯卡斯有叛逃美国的计划,准备回国后将他控制起来。加兰任冒着失去一名篮球主力的风险,偷偷地告诉保劳斯卡斯这一消息,劝他早做打算。

《绝杀慕尼黑》:人性超越体制的奇迹(剧透慎入)

搜图

保劳斯卡斯感激之余,亦有不解。明明比赛在即,教练为什么还让他走?

加兰任反问了一句,然后转身而去,留下一个潇洒的背影。

《绝杀慕尼黑》:人性超越体制的奇迹(剧透慎入)

搜图

就这样,球员们一次次地被加兰任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不同于那些动不动喊着“为国争光”,实则丑陋、自私的官员,加兰任充满了人情味。尽管他对胜利也有着炽热的渴望,但在他心中,有远比金牌更重要的东西,那便是人的生命、情感和自由

所以,他顶住了政治上的层层压力,在有限的操作空间内,为球队创造了一个轻松、自由的氛围,一个相对纯粹的环境;他关心球员的健康和心理,理解他们的感情和选择,尊重他们作为人的尊严和价值,激发出他们对篮球最原始的热爱。

而他那温暖的人性、细致的关怀,也融化球员之间的冷漠、猜忌和疏离,大家成为了一个整体,互相关心,配合默契,战斗力得到空前的提升;加上他灵活的战术布局和强大的现场决策力,球队顺利打进了决赛,大伙开始相信:美国队不是不可战胜的。

在一个封闭、功利的官僚主义社会,加兰任的智慧和担当难能可贵,但是他的特立独行、政治意识的薄弱,也注定无法获得高层根本性的信任——

他们不相信他能让苏联赢

慕尼黑奥运会期间,发生了人质劫持惨案,11名以色列运动员被恐怖分子杀害。苏联体委高层官员决定以抗议为由,借机退赛,避免与美国队正面交锋。

《绝杀慕尼黑》:人性超越体制的奇迹(剧透慎入)

搜图

这样的退出看似体面,但却难以消除球员心中不战而逃的耻辱感。他们更心疼加兰任的付出,毕竟他为了这一场比赛,押上了一切。

可是,个人如何对抗得了强大的官僚体制?恐怕再强烈的集体抗议,也难以撼动高层的决定,撼动他们对自身利益的考量。

最终扭转这一切的,是体制内个别官员超越于政治之上的坚守。一位体委的官员顶住了压力,决定继续参赛。

这才有了后面那场伟大的比赛和传奇的逆转,有了那一记被世人啧啧称叹的精彩绝杀。

《绝杀慕尼黑》:人性超越体制的奇迹(剧透慎入)

搜图

4.结语

总的来说,《绝杀慕尼黑》是一个比较老套的励志故事。无非是一个落魄的的教练,带领一盘散沙的团队,克服重重阻碍后,赢得了一场奇迹般的胜利。

有意思的是,这场比赛,作为苏联时期举国体制下的体育产物,影片没有将它的胜利归功于体制或某种空洞的爱国口号,反而强调了高压政治氛围下人性的闪光和个性的解放。

换而言之,赢得这伟大胜利的,不是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优越性,而是人性化的管理下,所迸发出来的,一个个人的具体的情感、义气、梦想,对于自我超越的渴望,相互激发出来的坚持不懈、全力以赴的精神,以及对于篮球最本真、纯粹的热爱。

而加兰任能扭转乾坤,不是靠完美地适应、顺从体制和官场的逻辑,恰恰是他超越体制的强大力量和非凡勇气,让篮球运动回归了人性、健康和干净

或许,这才是创造奇迹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