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1800公里,他在雷神山醫院,聽到兒子的第一聲啼哭

張星辰是遼寧瀋陽一所醫院的護士。2月20日,他作為遼寧第11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趕赴湖北。當他在湖北雷神山醫院為抗擊新冠肺炎做最後的努力時,妻子孟霏為他生下了一個7斤多的大胖小子。

相隔1800公里,他在雷神山醫院,聽到兒子的第一聲啼哭

相隔1800公里,聽到兒子的第一聲啼哭

張星辰和孟霏同為中國醫大四院急診科的護士。既是同行又是愛人,孟霏很理解張星辰面對疫情迎難而上的選擇。

相隔1800公里,他在雷神山醫院,聽到兒子的第一聲啼哭

孟霏:我們這一行心裡好像有個使命吧,有事情發生的時候就想盡一份力氣,我明白他那種想法。

孟霏的預產期是3月28日,那一天張星辰正好值班,為了不讓丈夫分心,經得醫生同意後,孟霏決定提前生產。

相隔1800公里,他在雷神山醫院,聽到兒子的第一聲啼哭

孟霏

:打催產針的時候我也沒告訴他,想等孩子出來了再說。不想他知道我疼的那個過程,也怕他擔心吧,怕他覺得不在我身邊,心裡愧疚。

從其他同事那裡,張星辰知道了孟霏即將生產的消息,通過網絡視頻,他聽到了兒子的第一聲啼哭。經過商量,張星辰和孟霏給兒子取了一個特別的小名兒——“好賀兒”。

相隔1800公里,他在雷神山醫院,聽到兒子的第一聲啼哭

孟霏

:好運來到,慶賀抗疫勝利,瀋陽好吃的也叫“好賀”。這麼想的話,這兩種含義都挺好的。

最後一次進艙,把兒子的名字寫在背上

其實,孟霏在家待產的那段日子,正是張星辰和同伴們在武漢抗擊疫情的衝刺階段。2月20日,張星辰跟隨遼寧醫療隊到達武漢後,首先被安排到了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工作。

相隔1800公里,他在雷神山醫院,聽到兒子的第一聲啼哭

經過20天的努力,張星辰和同伴們送離最後一位病人出院。按照預產期計算,如果這時能回到瀋陽,再經過14天的休整,張星辰還能趕上孩子出生。可是,就在第二天,他接到了新的馳援任務。3月15日,根據統一調配,張星辰和隊友們轉戰雷神山醫院。

相隔1800公里,他在雷神山醫院,聽到兒子的第一聲啼哭

張星辰:雖然說計劃泡湯了有點難受,但是也是應該做的,既然到那邊了就踏踏實實幹。

雷神山醫院共有32個病區,遼寧醫療隊接收了其中的18個。雷神山醫院收治的患者中,60%以上都是老年患者,基礎疾病多,救治難度大。為了緩解大家的焦慮情緒,張星辰和同伴們利用空閒時間,帶領病友們扭起了東北大秧歌。

相隔1800公里,他在雷神山醫院,聽到兒子的第一聲啼哭

隨著患者情況的不斷好轉,在雷神山的工作也進入到了倒計時階段。最後一次進艙時,張星辰把兒子的名字寫在了自己的防護服上。

相隔1800公里,他在雷神山醫院,聽到兒子的第一聲啼哭

張星辰:我不能第一時間抱著他,就乾脆把他的名字背在身上,以後我也能為他扛起一片天。

“暫時缺席,是因為爸爸要保護更多人”

3月30日下午4點,遼寧醫療隊在雷神山負責的所有病區全部完成騰空封艙。臨行前,雷神山醫院專門為遼寧醫療隊舉行了歡送儀式。

相隔1800公里,他在雷神山醫院,聽到兒子的第一聲啼哭

張星辰:很激動,特別激動。畢竟奮戰了這麼多天,就要離開這個地方了,有一些不捨,再一個就是要見到家裡人了。

離開武漢的前一晚,張星辰失眠了。他說,自己來的時候,家裡還是浪漫的二人世界,等他回到瀋陽,已經變成了溫馨的三口之家。兩個月的時間,自己和妻子都長大了,他感謝妻子的理解、堅強和樂觀,也要感謝“好賀兒”成為他們的寶貝,於是他給兒子寫了一封信


好賀兒,我的寶貝,今天是你出生的第7天,是爸爸在武漢抗疫的第41天。聽媽媽說,瀋陽的桃花要開了,真的很開心。

這個春天是很特別的,不僅我們全家迎接了你的到來,我們也取得了全國抗疫的勝利,在這裡要謝謝你媽媽。對你呢,爸爸非常愧疚,因為爸爸來武漢抗擊新冠病毒,沒能守在你和媽媽的身邊,見證你的到來。

也許有一天你會問,為什麼別的孩子出產房之後都有一張和爸爸的合影呢,而我沒有?那我告訴你,雖然爸爸沒能陪在你和媽媽的身邊,但是爸爸對你們的愛很深很深,暫時的缺席是因為爸爸要保護更多的人,這是爸爸作為一個醫務工作者必須要做的事兒

如果有一天,你長大了,爸爸希望你做一個真正的男子漢,在困難面前堅韌不拔、積極努力、樂觀面對。爸爸每天都會隔著手機看著呢,等爸爸回家以後,好好抱抱你。



△視頻來源 | 《24小時》

抗疫期間

全國有超過4.2萬名醫護人員

奔赴、支援湖北

他們在抗疫一線,救治病患

而這背後,有4萬多個家庭的

支持、守候和牽掛

感謝張星辰們

也感謝他們背後的家人們


來源 / 央視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