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柳絮本尋常,詠絮詩詞與女人相連,其背後的故事個個扎心

暮春時節,楊花柳絮紛飛,撲面而來,這尋常之物,一入詩,就有了非同尋常的韻味。

古往今來,吟誦楊花柳絮的詩多不勝數,為何詩人對它們情有獨鍾呢?古代人們折楊柳枝送別遠去的親朋好友,用楊柳寓意離別。描寫楊柳的詩最早見於《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去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楊華柳絮本尋常,詠絮詩詞與女人相連,其背後的故事個個扎心

楊花柳絮,隨風飄蕩,就像遠行的人,東飄西蕩,飄乎不定,人們以楊花柳絮入詩比附相思離愁。在古代一個女人更像這無根無蒂的楊花柳絮,不管多麼才華四溢,永遠也把握不了自己的命運。

  • 0 1 謝道韞以絮喻雪一舉成名

將柳絮入詩最早出自東晉女詩人謝道韞。她叔父謝安,就是在淝水之戰中,以八萬兵力打敗了號稱百萬的前秦軍隊總指揮,官至東晉宰相,非常有文才。冬天下雪,謝安隨口吟道:“白雪紛紛何所似?”他的侄兒謝朗接口:“撒鹽空中差可擬。”而謝道韞則說:“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連稱對得妙,此詩句因比喻精妙成為名句,由此成為名典。後世人稱善於吟詠的女子為“柳絮才、謝女才、詠雪才”,"詠絮之才"成為才女的代名詞。


楊華柳絮本尋常,詠絮詩詞與女人相連,其背後的故事個個扎心

謝安覺得侄女有才氣,一心想為她選個如意郎君。與謝家家世相當的,就是王家,即大書法家王羲之一家,“舊時王謝堂前燕”,說的就是東晉時期的王家和謝家。謝安就在王羲之的兒子中選婿,聽說大兒子不拘小節,害怕行事不靠譜,害了侄女,就選中二兒子王凝之。

沒有想到精心選中的人更不靠譜,王凝之崇信五斗米道,整天拜神起乩,弄得烏煙瘴氣,謝道韞婚後一點也不幸福。一次,回到孃家,謝安見侄女整天悶悶不樂,就問怎麼回事?道韞抱怨說,謝家的兄弟個個出類拔萃,自己怎麼就嫁了個蠢才?


楊華柳絮本尋常,詠絮詩詞與女人相連,其背後的故事個個扎心

謝道韞對詩

謝道韞受魏晉之風影響,神情散朗、“有林下風氣”,豪爽大氣。夫婦生活不和順還在其次,國難當頭,王凝之卻沒有大丈夫之氣。在盧循孫恩之亂時,面對強敵進犯,身為會稽內史的王凝之不是積極備戰,而是閉門祈禱道祖保佑,對於謝道韞多次勸諫,置之不理。謝道韞招募了幾百個家丁,天天訓練。孫恩大軍攻破會稽,王凝之及其子女全部被殺。目睹慘狀,謝道韞操起刀衝出門去,與敵人拼殺,殺敵數人,後被亂軍抓獲。孫恩佩服她的膽識,赦免了她及其族人。她從此獨居,終生不改嫁,孤老終身。

  • 0 2 胡太后賦詠絮情詩無緣情郎

謝道韞因“詠絮之才”而聞名,但她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吟誦柳絮的詩人。最早的詠楊花柳絮的人是南北朝時的胡充華,她是北魏宣武帝嬪妃、孝明帝的生母,孝明帝繼位後,尊稱她為皇太后,史稱胡太后。


楊華柳絮本尋常,詠絮詩詞與女人相連,其背後的故事個個扎心

胡太后天資聰穎,多才多藝,善於詩文,是一個文武兼備的大美人。宣武帝死後,孝明帝只有六歲,她臨朝聽政。太后正值韶華,長期的寡居生活使她寂寞難耐。當朝武將楊白花,不但武藝超群,而且是型男,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太后由最初的欣賞,到春心萌動,想收為裙下之臣。太后的身份決定了她不可能下嫁,楊白花上不得檯面。可惜妾有意而郎無情,楊白花有妻子兒女,不願做太后的地下情郎,畏懼自己不從會殃及家人,帶著家人逃奔南梁,改名楊華。

楊白花出逃後,胡太后相思不已,賦詩一首《楊白花歌》來追思情郎:

陽春二三月,楊柳齊作花。

春風一夜入閨闥,楊花飄蕩落南家。

含情出戶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

秋去春來雙燕子,願含楊花入巢裡。


楊華柳絮本尋常,詠絮詩詞與女人相連,其背後的故事個個扎心

用諧音“楊花”暗寓遠去南方的心上人楊白花,在春暖花開的陽春二三月,楊華柳絮飄飄,心儀的情郎出走南方,舍她而去,讓她寸斷肝腸,四肢無力走向戶外,撿起楊花想起情郎,眼淚紛紛,一點點,一滴滴,打溼楊花。秋去的燕子在春天雙雙歸來,希望自己的心上人也能像燕子一樣歸來,與她成雙成對。

詩寫成後,配上舞曲,編成舞蹈,讓後宮之人不分晝夜歌之舞之蹈之,聲調悽惋,纏綿悱惻,聽者無不心惻。《楊白花歌》成為北朝樂府詩的優秀詩作之一。

楊白花走後,胡太后的日子怎樣?唐代柳宗元做了一首《楊白花》詩:

楊白花,風吹渡江水。坐令宮樹無顏色,搖盪春光千萬裡。茫茫曉日下長秋,哀歌未斷城鴉起。

楊華柳絮本尋常,詠絮詩詞與女人相連,其背後的故事個個扎心

楊白花被風吹過長江岸,風吹走的不是楊花,吹走的是宮中的春光,胡太后的心兒也隨之而去;宮中綠葉黯然失色,而楊花卻沐浴在江南的萬里春光裡;日子變得漫長,陪伴胡太后的是怨歌未了,城頭烏鴉啼叫,光陰一片暗淡。

柳宗元的這首詩最能反映胡太后日子的淒涼,太后的確沒有得到善終,被權臣爾朱榮扔到了黃河裡面。

三、薛濤詠絮一語成讖

唐代女詩人薛濤年少時曾作《柳絮》詩:“二月楊花輕復微,春風搖盪惹人衣。他家本是無情物,一向南飛又北飛。”此詩被人認為是薛濤成為樂妓的“讖詩”。


楊華柳絮本尋常,詠絮詩詞與女人相連,其背後的故事個個扎心

薛濤出身官宦人家,自小天資聰明,出口成章,八九歲就懂得音律。有一天,她的父親坐在庭院中,指著天井院中的一棵梧桐樹吟出兩句詩:“庭除一古桐,聳幹入雲中。”讓她續後面的詩句,她張口就應:“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她的父親聽後,既驚歎她不凡的才華,更覺得女孩子家家說出這樣的句子,是不祥之兆,擔心女兒將來會淪落為迎來送往的風塵女子。

不幸言中,薛濤父親的擔心事兒成為現實。父親在她九歲時突然離世,家中立刻失去了頂樑柱,斷絕了生活來源,本是千金小姐,霎時跌落生活最低層,與母親相依為命,生活十分困頓。十六歲的時候,母親又去世,雖然詩才聞名遐邇,然而生活無有著落。看看自己姿容美豔,精通音律,工詩善賦,就入了樂籍,成為一名樂伎。樂伎不同娼妓,賣藝不賣身。


楊華柳絮本尋常,詠絮詩詞與女人相連,其背後的故事個個扎心

薛濤遇到了風流多情大詩人元稹,兩人產生了戀情。她比元稹大十一歲,大差距的姐弟戀,在今天很吃香,在古代卻是石破天驚。才子佳人的熾熱戀情,可以衝破一切界限,年齡不成問題。

薛濤滿懷深情地寫下《池上雙鳥》:“雙棲綠池上,朝暮共飛還。更憶將雛日,同心蓮葉間。”表達了願與元稹共結同心、雙棲雙飛的熾熱感情。戀愛期間,薛濤自己製作桃紅色小箋用來寫詩,並贈予元稹,元稹亦在彩箋上題詩,後人仿製,稱“薛濤箋”。元稹題詩《寄贈薛濤》:

錦江滑膩峨眉秀,幻出文君與薛濤。

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

紛紛辭客多停筆,個個公卿欲夢刀。

別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

元稹讚揚薛濤與卓文君一樣,才華絕代,無人敢比,也表達了兩人分別之後對她的相思之情。相識一年多後,元稹貶官江陵,從此分別,薛濤陷入深深的思念之中,寫下了其名的《錦江四望》:

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攬革結同心,將以遺知音;春愁正斷絕,春鳥復哀吟。

風花日將老,佳期猶渺渺;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

那堪花滿枝,翻作兩相思;玉簪垂朝鏡,春風知不知。


楊華柳絮本尋常,詠絮詩詞與女人相連,其背後的故事個個扎心

然而,山高水長,再難相見,這場轟轟烈烈的姐弟戀無疾而終。

後來,薛濤花錢脫了樂籍,定居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看破紅塵,脫下美豔的服裝,換上青灰的道袍,閉門謝客,不再思嫁,孤苦一生。

0 4 朱淑真如柳絮飄逝

南宋著名女詞人朱淑真,號幽棲居士,是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

她出生於仕宦之家,自幼聰慧過人,喜愛讀書,工於詩詞。敏感的才女,卻嫁了個呆瓜男人,不解風情,對她不能心有靈犀一點通,兩人是情不投,意不合,夫妻關係不和睦。

楊華柳絮本尋常,詠絮詩詞與女人相連,其背後的故事個個扎心

朱淑不能排遣心中的鬱悶,把一腔幽怨寄託於詩詞,表現孤單寂寞的生活,抒發苦悶哀愁的情感,反映婚姻的不美滿,述說精神上的壓抑。她對婚姻特別失望:

鷗鷺鴛鴦作一池,須知羽翼不相依。

東君不與花為主,何以休生連理枝?

她用鷗鷺與鴛鴦不宜相處一池,暗指夫妻雙方很難溝通,常常是雞同鴨講,與其這樣,還不如不在一起。可惜,封建社會,哪裡有婦女為自己婚姻作主的權力?

傷感的女詞人悲秋惜春,一闕《蝶戀花》連用五個春,將暮春景色表現得委婉多姿、細膩動人:

樓外垂楊千萬縷,欲系青春,少住春還去。猶自風前飄柳絮,隨春且看歸何處。

綠滿山川聞杜宇,便做無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語,黃昏卻下瀟瀟雨。

楊柳欲把春挽留,怎奈春天還是要歸去,那就隨春而去,探看春歸何處。

女詞人惜自然之春,也惜自己的青春沒有人憐惜,愁苦如瀟瀟暮雨,何人能解?朱淑真抑鬱寡歡,早早走完了生命的歷程,將生命定格在美麗韶華。她的詩集和詞集分別叫《斷腸集》《斷腸詞》,是她不得意的婚姻的寫照。

楊華柳絮本尋常,詠絮詩詞與女人相連,其背後的故事個個扎心


@丁小的時空 如是說

楊花柳絮是暮春的景物,花謝花落春將去,讓人憐惜。然而更應該讓人婉惜的是古代才女,空有絕代才華,曲高和寡,註定終生寂寞,如謝道韞;狀如胡太后,看似敢愛敢恨,男權社會,三從四德,也不能嫁於情郎;才色雙絕,卻成男人賞玩之物,如薛濤;如開在深山的幽蘭,沒有人能賞識,自生自滅,如朱淑真。

如今時代,給予女性更大的發展空間,女性的才華得以大放光彩,但不等於婚姻就會美滿,同樣也會遇到不解風情的丈夫,也會遇到敗類渣男。好則,時代給予了女性選擇的權力,可以對自己不滿意的婚姻說“不”,雖然付出了一定的代價,換取了自由身,可以給自己重新選擇的機會,朱淑真鬱鬱而終的悲劇不再重演。

應該說,生活在現代的女性是幸運的。

讀書感悟人生,寫文傳承文化。歡迎關注 ,一起交流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