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善集:椰子寨打響瓊崖武裝總暴動第一槍

楊善集:椰子寨打響瓊崖武裝總暴動第一槍

楊善集烈士紀念亭。

楊善集:椰子寨打響瓊崖武裝總暴動第一槍

楊善集故居。


“瓊海是一座英雄輩出的城市,是灑滿革命烈士鮮血的一片熱土。”4月12日,陪同記者前往楊善集紀念園、楊善集故居採訪的瓊海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綜合室負責人華世銘由衷地感慨道,大革命時期,瓊東縣(今瓊海市)這一帶就有很多有識之士到廣州接受新思想,宣傳新文化,楊善集就是其中一名傑出代表,其與妻子林一人為了共同革命理想相繼獻出了青春和生命。楊善集犧牲時年僅27歲,林一人犧牲時年僅31歲。  五四運動激發楊善集投身學生運動

  位於瓊海市富海路瓊海市人民醫院旁的善集園,坐落在喧囂繁華的鬧市區裡。來到紀念園,大門口處一塊巨石上刻著三個鎦金大字“善集園”,拾級而上,英魂長眠的靜謐之地,蒼翠碧綠。

  善集園佔地7790平方米,其主要建築有始建於1958年的楊善集烈士紀念亭、瓊東縣革命烈士紀念塔、楊善集和林一人的合葬陵墓以及楊善集生平事蹟陳列室等。

  “紀念園裡楊善集和林一人的合葬墓,每年清明節都迎來一批又一批的人來掃墓、祭奠。”負責善集園日常衛生管護的許聞武說,善集園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好場所。

  楊善集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活動家、廣東青年運動的傑出領導者、中共瓊崖地方組織及武裝的主要創建人。1900年楊善集出生於今瓊海市潭門鎮井堪村一農民家庭,其父為晚清秀才,7歲入私塾,12歲入大水嶺高等小學,15歲考進瓊崖中學(今瓊臺師範學院)。

  “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像一聲春雷震動了全國。五四運動激發了楊善集滿腔的愛國熱情,併為之到處奔走,積極發動學生參加鬥爭。”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陳錦愛從崗位上退休了近十年,但他一直潛心研究楊善集的事蹟。

  1919年秋畢業後,楊善集回鄉任小學教員、校長。1922年楊善集告別父母妻兒,到廣州求學,開始閱讀《共產黨宣言》等書籍。1923年12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春,他與徐成章、周士第、黃振士、洪劍雄等人一起組織瓊崖少年同志會,出版會刊《新瓊崖評論》,傳播馬克思主義。同年10月由中共廣東區委派往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同年在莫斯科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的入黨介紹人是著名革命英烈、陳獨秀次子陳喬年。同年留學的學員中,還有葉挺、聶榮臻、王若飛等人。

  為共同理想 夫妻倆獻身革命

  “楊善集和林一人兩人的革命事蹟可歌可泣。”陳錦愛說,1925年8月,從莫斯科學成回國的楊善集被黨組織安排在廣州從事青年工作,由於忙於革命工作,楊善集一直無暇回家。

  “林一人是一位勤勞、能幹、進步的女青年。”陳錦愛說,楊善集夫妻倆的愛情故事很精彩,兩人結婚後,楊善集將妻子送到海口的女子學校就讀,從思想上積極引導林一人。林一人一邊努力學習文化,一邊接受革命思想教育,積極參加革命活動。1926年,積極投身革命的林一人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瓊東地方黨組織婦女黨員第一人。

  1926年6月,中共廣東區委任命楊善集為特派員,代表廣東區委到瓊崖指導地方黨組織創建工作,在召開完中共瓊崖第一次代表大會後不久即返穗。

  在瓊期間,楊善集深入全瓊各地考察群眾運動,海口、樂會、文昌等地,瓊崖大地上留下楊善集的諸多足跡。

  “一家忠烈滿門芬芳”事蹟卓絕

  楊善集故居坐落在瓊海市潭門鎮北埇村委會井堪村,剛進村裡,故居前廣場上立起的一面巨型黨旗以及一面剛落成不久的浮雕畫卷,將人們的記憶再次拉回93年前那場激烈的戰鬥。

  1927年“四二二”事變讓瓊州大地陰雲密佈。這一年,再次返瓊的楊善集與妻子林一人得以團聚,但這次相聚卻成了最後的訣別。7月,兼任瓊崖討逆革命軍黨代表的楊善集指揮了襲擊博鰲、中原、邁湯等敵人據點的戰鬥,連戰告捷。同年9月23日,全瓊武裝總暴動在嘉積外圍的椰子寨打響第一槍。楊善集率部在加所坡阻擊,由於槍支彈藥不足,敵眾我寡,討逆軍邊打邊撤,在戰鬥中楊善集連中數彈壯烈犧牲。林一人聞訊悲痛萬分,她繼承丈夫的遺志,繼續其未竟的革命事業。1931年夏天,因叛徒出賣,林一人被敵人圍捕,為掩護同行的2名青年婦女脫險,她隻身與敵搏鬥壯烈犧牲。

  楊善集故居的名字由聶榮臻元帥親自題寫。門前枝繁葉茂的兩棵龍眼樹樹齡已有110年,為楊善集幼年時和繼母王氏所栽種。走進展覽館裡,館內陳列的十大篇章詳述了“一家忠烈滿門芬芳”的感人事蹟。

  “楊善集夫妻犧牲後,國民黨反動派仍未停止對楊家的迫害,並縱火將楊家房屋焚燬。”陳錦愛說,楊善集的遺體被戰士運回今陽江鎮利試考村委會荔枝頭村收殮遺體安葬。直至1958年,楊善集夫妻倆的遺骸才合葬在嘉積鎮善集園中。

  “當時楊善集安葬在荔枝頭村,與他一起安葬的先人還有十幾座墳墓,到底哪一座是他的呢?”陳錦愛說,最後,鑑定其身份的依據是楊善集的兩枚金屬牙套,憑藉此物證最終找到了遺骸。楊善集的侄女、瓊海市人民醫院原醫務工作者、現年83歲的楊慶英老人,一直將楊善集的金屬牙套當作傳家寶,珍藏至今。

  從1919年到1927年,短暫的8年時光裡,楊善集用青春和熱血寫就一代青年的光輝人生。歲月年輪不停轉,但瓊海這片紅色土地對英雄的追思卻愈久彌堅……(南國都市報 記者 蘇桂除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