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酒、制墨,蘇東坡到海南後玩的不亦樂乎

說起蘇東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無論是他的字、詞還是東坡肉,在現代都是有著極高的名氣。作為當時最具名氣的文人之一,蘇東坡在仕途上卻相當不順暢。由於反對王安石變法,所以蘇東坡被王安石集團接連搞事,從河南跑到湖北,又從湖北跑到了海南。可以說世界那麼大,東坡好好看了看。

賣酒、制墨,蘇東坡到海南後玩的不亦樂乎

雖然去的地方越來越偏遠,工資越來越微薄,但東坡居士一點都不憂傷。作為一個愛吃肉的人,你不給我錢買買買,難道我還不能自力更生嗎?到了海南以後,東坡居士發現這疙瘩比以前去過的地方都窮,由於這地方不太適合養豬,所以連東坡肉都沒得吃。沒有官做不可怕,對於東坡居士來說,沒有肉吃才是最可怕的。雖然這裡自然環境不錯,沒事來個荒野求生也可以,但好歹自己是來做官的,又這麼大歲數了,哪能跟貝爺一樣歡脫?所以,想吃肉就得買。買,就得拿錢。拿錢,沒有。

賣酒、制墨,蘇東坡到海南後玩的不亦樂乎

在這麼一個簡單而又痛苦的邏輯之下,東坡居士只好自力更生幹起了小買賣。幹啥呢?釀酒。作為一名文人,缺了酒可不行。於是東坡居士就地取材,經過長時間的調配以後,發明了一種叫“松節酒”的東西。這種酒不光能喝,還能治跌打腫痛、風寒溼痺等等,在當時環境惡劣的海南的,算得上是不錯的藥物和飲品。但是這玩意不能多喝,喝多了就會拉肚子,真是應了那句話:松節酒雖好,可不要貪杯哦。

賣酒、制墨,蘇東坡到海南後玩的不亦樂乎

除了酒,文人還不能缺另一個安身立命的東西:文房四寶。筆好說,海南的野生生物多得是,從尾巴上拽一撮毛就行。紙也好說,當時的海南最不缺的就是植物。硯也好說,實在不行找個瓦片也能用。唯一比較難受的就是“墨”,這個東西也沒啥替代品,總不能老拿一個煤塊劃拉啊?再說了,當時的海南貧窮閉塞,許多人都沒上過學,作為憂國憂民的大文豪,東坡居士肯定得管。

賣酒、制墨,蘇東坡到海南後玩的不亦樂乎

所以在苦思冥想之下,東坡居士想出來了一個好辦法。當時海南的深山老林裡有許多松樹,蘇東坡就把一些松枝燒成炭,細細磨碎,然後裹上一些膠,沾點松炭末,太陽底下曬一曬,一份大師純手工打造天然無汙染的上等松煙墨就制好了。如果你買的多,說不定還送你一個簽名。就這樣,憑藉著質量好、價格低、量又足,東坡牌松煙墨徹底打開了市場。一時間購買的人絡繹不絕,東坡居士也有錢吃肉了。

賣酒、制墨,蘇東坡到海南後玩的不亦樂乎

於是一個良好的商業循環就構成了:拿錢買了肉就得吃,吃就得生火,生火就要柴,撿柴撿松枝,還能燒成炭,炭又能拿去制墨,制墨可以換錢,換錢可以買肉……對東坡居士來說,發展經濟的動力就是為了吃。但好景不長,東坡居士在燒火時一下子把房子點了,這種良性循環才告一段落。有人將東坡居士的所作所為告訴了當朝皇帝,說蘇東坡有辱斯文。皇帝又好氣又好笑,罵了一句“胡鬧”之後也就由著老頭去了。不得不說,東坡居士這種樂觀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看來吃貨無論身在何方,只要有吃的就不會煩惱,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