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為什麼你覺得《易經》不準?讀完這5句話,恍然開朗!

學習易經,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疑惑:為什麼易經講述的道理這麼深奧,但運用的實際生活中,卻總是感覺遙不可及呢?事實上,易經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高冷,有句話說易經是“百姓日用而不知”,意思就是說我們天天都在使用,但卻並不知道它就在我們身邊。

比如我們走路的時候,正好就符合易經一陰一陽的規律,一隻腳不動,另一隻腳向前,不動的是陰,動的就是陽,只有一陰一陽相互交叉,互相融合,一個人才能行走起來。再比如我們吃飯的時候,拿筷子夾菜總是一支筷子不動,而另一支筷子運動,這樣才會夾起盤子中的美味佳餚,如果兩支筷子同時動或者同時不動,就不可能夾住食物了。

曾仕強:為什麼你覺得《易經》不準?讀完這5句話,恍然開朗!


事實上,易經的核心就是陰陽之間的相互轉換,而中華兒女的思維方式,也離不開陰陽辯證法。外行人讀易經,總是用易經來占卜預測,而真正讀懂易經的人,往往都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對未來事物的發展做進一步的準備,這才是學習易經的最終目標。

易經給我們帶來最大的功效,其實就是“心易”,心中有易,並且做事情隨著自己的心,用心來運營一切情感,使它們趨於合理化,這便是心易最高的境界。

曾仕強,是我國的國學大師,曾著有《胡雪巖的啟示》、《中國式管理》等書籍,最讓大家熟悉的,就是曾仕強教授曾在《百家講壇》講解易經的奧秘,吸引了大量的國學愛好者。

曾仕強:為什麼你覺得《易經》不準?讀完這5句話,恍然開朗!

而有很多人學習易經半途而廢,覺得易經並不準確,其實他們是沒有讀懂易經。今天就為大家分享曾仕強教授的5句智慧箴言,你能悟懂一條都不簡單:

第一 《易經》是包容文化,而不是整合文化

文化需要彼此的包容,不是誰吃掉誰。就好比是生物科學,生物科學裡面有一個概念叫多樣化,如果整個地球的生物只有一樣化,那麼整個地球很快就會毀滅掉了。而中華民族是易經的民族,所以更強調文化的多樣化,易經是包容文化,而並非是整合文化,所以外國人讀易經的時候,才能拍案叫絕,大加讚美,根本原因是易經講的是人性、人生,和哪個國家、哪個民族毫無關係。


曾仕強:為什麼你覺得《易經》不準?讀完這5句話,恍然開朗!


第二 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

易經是替君子做事情的,小人最後學習易經,只能一敗塗地。有的人學習易經,感覺易經很靈,這其實是他自身良好的品德造就的;而感覺易經不靈的人,應該從自身找找原因,是不是想法有點偏激,或者心存惡念?不要去怪別人,原因在自己身上。

第三 人情不討,人情永遠在

不要隨意的去討人情,人情不討的時候,我們還是朋友,彼此還互相稱兄道弟,有困難也會持續不斷的幫忙,但是隻要一討人情,就會連本帶利一起討回,人情也就不存在了。讀易經要知道人要懂得圓通,而不是圓滑,就好比易經64卦,就是一個大圓,那麼我們做事的行為準則也要符合圓的特徵,不要帶稜角,否則傷害的不僅僅是別人,也會傷害到自己。

曾仕強:為什麼你覺得《易經》不準?讀完這5句話,恍然開朗!


第四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積善之家的目的,就是讓我們不斷的修身,那些看得見的、摸得到的東西,最後通通都會消失,唯獨我們的修養、智慧積累的會越來越多。

那些心腸不好的,作惡的人,雖然現在沒有什麼報應,但是這種惡報是可以禍及子孫的,那豈不是更可怕。所以學習易經,要做一個正直的人,要做一個坦蕩的人,不要動惡念,要心存光明。

曾仕強:為什麼你覺得《易經》不準?讀完這5句話,恍然開朗!


第五 人活在別人的心中,才有價值

中國人評價一個人,都是靠感覺。我們是用心去感悟,很少去用耳朵去聽。你的一言一行,都會在別人的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很多人都會說,我沒有聽過這句話,我們當然不可能聽到這句話,因為很多人不會把這句話說出來,只能靠我們自己去感悟。

學習易經就是不斷的完善自我,人活在別人的心中,才有價值,不要以自我為中心,甚至驕傲自大,行事武斷,都是不可取的。

曾仕強:為什麼你覺得《易經》不準?讀完這5句話,恍然開朗!

以上五句話是易經智慧箴言,也是曾仕強教授指點我們人生的金句,如果我們都能參悟透,福氣就會慢慢變多,好運也會常在。

有的人學習易經總是感覺很吃力,尤其在記憶背誦方面更是困難重重。其實學習易經有捷徑可尋,具體方法就是我們把易經64卦還有諸多的易經知識點,寫在卡片之上,然後每天隨機抽取其中的一張進行默唸,在默唸的過程中不需要強行記憶,這種潛移默化的學習方法,可以刺激我們大腦,不知不覺就會把易經64卦全部記在腦中了。

文 | 國學大觀園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國學大觀園

曾仕強:為什麼你覺得《易經》不準?讀完這5句話,恍然開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