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病情惡化事件的背後,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深思,更是警示

在3月27日,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不幸被確診感染新冠病毒。

在已知的新冠病毒病例中,大部分人症狀都比較輕,有些甚至可以自愈,只有極少部分人為重症。而在英國當地時間4月6日晚,英國首相府發表聲明說,由於病情惡化,約翰遜已被轉移至醫院重症監護室。

在此前英國首相曾表示目前狀況良好,休養一段時間即可康復,卻萬萬沒想到事情會發展到如此地步。

英國首相病情惡化事件的背後,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深思,更是警示

英國首相約翰遜

疫情面前,誰也不能獨善其身。很多人會覺得約翰遜作為先進國家的首相,一定會被層層防護,感染上病毒的風險極低,甚至連他本人也有可能像這樣認為,但恰恰是這樣的思想才是最危險的。

即使被感染了,也會得到最妥善的救治。然而這也並不能代表沒有病情惡化成為重症的風險。

一切不可預知事件的根源,也許都是僥倖心理。

英國首相病情惡化事件的背後,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深思,更是警示

例如之前因為新冠肺炎入院,治療幾日後溘然長逝的日本藝人志村健,很顯然就是因為沒有足夠重視此次疫情的嚴重性而付出了難以承受的代價。儘管日本相較於很多歐美國家來說疫情可能顯得並不是那麼嚴重,但是也有一定數量的感染者。

有些沒有經過檢測或者無症狀的感染者,也有可能遊走於大街小巷。

而作為在日本地位很高的明星,志村健同樣有著自己的特色和偏執。哪怕是在疫情日趨嚴重的時候,他也沒有有意識的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抽菸聚餐喝酒等更是家常便飯。也許一日兩日的放縱未必會帶來嚴重的後果,但是俗話說的好,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最終他還是在本可以安享晚年的年紀,失去了最後的時光。

病毒面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無論身份地位,富貴與否,沒有足夠的警惕心,就沒有生命安全的保障。

英國首相病情惡化事件的背後,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深思,更是警示

嚴密監測,層層把關

當然,過分的恐慌或者防護也是不必要的。由於疫情,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的改變一下自己的生活習慣,比如平常要坐地鐵外出買菜的人可能改為開汽車,或者步行。而原本就步行的人,可能會一次多采購一些物資,以減少出門的次數。

這樣其實已經足夠。

因為從意識上,已經開始有了疫情的存在。當你意識到自己要因為疫情改變什麼的時候,就說明已經從心理上開始重視,這也是保障自己不被感染的重要法寶之一。名人感染的事例已經不是第一次,英國首相被感染並且被送往重症監護室也未必是最後一例,世界瞬息萬變,只有正確的心態,才是永恆。

點擊最上面的紅色“關注”!精彩內容後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