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成长(MindSet)关于两种思维模式的问题

今天素读终身成长,看到关于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问答篇,作者考虑周到,这些问题也是我不明白的地方,温习一遍,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下面是书中作者回答的一些问题:

问题:思维模式是天性中固定不变的一部分吗?我们可以改变它吗?

思维模式是个性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但你是可以改变它的。在知道存在两种思维模式后,你就可以开始考虑用一种新的方式应对问题。

人们告诉我,一旦陷入固定型思维模式的痛苦中,他们会在各种消极时刻埋怨自己:错过了一个学习的机会,被失败贴上标签,或者因为事情仍需努力而感到泄气。然后他们切换到成长型思维模式:确保自己会抓住挑战之机,从失败中学习,并继续努力。在我和我的研究生发现思维模式这件事的一开始,他们也会在我陷入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时候当场“逮住”我,并责备我。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即使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也并非永远陷在这种思维模式中。事实上,在我们的很多项研究中,我们会将人们放入成长型思维模式,告诉他们能力是可以学习的,这个任务会给你学习的机会。或者让他们读一篇关于科学研究的文章,教给他们成长型思维模式。

问题:是不是我们的一切都可以被改变,是不是我们应该去改变所有可以改变的?

成长型思维模式相信能力是可以被培养的,但它并不能告诉你能改变多少,或者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获得改变,而且这也不意味着所有的事,包括自己的喜好和价值观,都可以被改变。

成长型思维模式并不意味着每一件可以被改变的事都应该被改变。我们都需要接受自己的一些不完美之处,特别是那些并不会给我们自己或别人的生活带来危害的。

固定型思维模式妨碍人们的发展和改变。成长型思维模式是改变的起点,但人们也必须做出判断,对什么样的事情付出努力并带来改变才是最有价值的。

问题:是不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一定会缺乏自信?

不。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一样自信——在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之前是这样的。但是你应该可以想象,他们的自信心非常脆弱,因为挫折甚至付出努力的事实都可以削弱他的自信心。

作者从的研究中认识到一件很不同寻常的事,在成长型思维模式中,你并不一定时刻需要自信心。

作者的意思是说,即使你认为自己不擅长某件事,还是可以全心地投入其中并坚持下去。事实上,有的时候你投入一件事,恰恰是因为你不擅长做这件事。这是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一个非常好的特征。你并不一定要觉得自己对某件事很在行才会想去做这件事,并享受做这件事的乐趣。

每个人都天生对学习拥有热情,但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可以让这种热情消失。想象你很享受做某件事——比如做一个填字游戏、进行一项体育运动或者学习一种新的舞蹈。后来事情变得越来越难,你开始想放弃。也许你突然间感到很累、头晕、无聊或者很饿。下一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不要欺骗你自己,这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在作怪。将你自己放入成长型思维模式,想象你的大脑在遇到挑战的时候正在形成新的神经元连接,然后再继续学习。坚持下去。

问题:你感到抑郁的时候会怎么办?会更加努力去工作还是放任不管?

下一次你感到情绪低迷的时候,将自己放入成长型思维模式——考虑一下如何学习、挑战以及勇敢地面对障碍。把努力想象成一种积极、有建设性的力量,而不是一个大累赘。尝试一下。

有没有什么你一直想去做,但是因为自己不够擅长而不敢去做的事?

设置一个计划,去实现它。

虽然作者表达很多能力都是可以通过正确的方法+刻意练习获得的,毕竟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需要弄清楚有哪些能力或技能是我们需要重点花时间和精力去努力练习的,取决于你的目标是什么?多问问自己,想成为哪方面的专家或者高手,会找到自己想去做的事。

题外话:SMART原则

如何设定目标计划?可以使用smart原则这个工具,设定明确的,可衡量,可达成的目标,完成目标的方式也要具备可实现价值和相关性,并且给目标一个时间限制(如果要将这份爱加上一个期限,我想是一万年!)。比方说你想学习游泳,在1周或者一个月内学会,这是一个明确的目标,细化到每天需要练习最低1小时,每天什么时间去学习,当有这样的计划后,每天就不用纠结自己啥时候去,今天要不要去,到时间就去执行。完成每天的小目标,积累起来,大目标也就容易完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