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擇校生

一九八四年,我十歲成了那個年代少有的擇校生。

記得是那年的春節假期,在縣城上班的爺爺到外婆家找外公喝酒。他們聊天我在旁邊玩兒,那時姐姐已被爺爺帶到縣城去上學了,說話間我就對爺爺說:“我怎麼能跟俺姐比呢?人家是你的眼珠兒,我是眼眶骨。”(意思是爺爺偏心姐姐)當時爺爺沒說話,笑了笑。可在他要上班去的前兩天又來了外婆家,這次是為了給我轉學。爺爺是做過高中校長,他給外婆外公講:“農村教育比不了城裡,為了孩子的前途,想給我轉學到縣城。可這孩子您倆一手拉扯大,想著你們也不捨得跟她分開,想問一下你們的意見。”外婆外公也是通情達理的人。為我能有一個好前途,就滿心歡喜的答應了。

就這樣八四年那個春節後開學,我跟爺爺到了縣城的實驗小學讀書,我戶口隨媽媽是農村戶口,爸爸工作也不在縣城,所以俺現在的說法我是標準的擇校生,不過那年帶沒有這個詞兒。

入學後的第一次考試,我數學我考了35分,爺爺跟好多老師都是熟人,而且學校跟我家隔條馬路,胖胖數學老師直接拿卷子去找爺爺看我成績,爺爺笑著對她說:“我們考的不錯嘛。這些在老家學校還沒學呢。”老師很無奈的說:“關鍵是要考初中的。”是啊,那個年代的初中是考的。

爺爺下班帶我去新華書店,語文數學各買了一本練習題。每天除老師佈置的作業,爺爺帶我做完了這兩套練習。我也以不錯的成績考入了縣裡的實驗中學。

那個年代作為擇校生,我感覺比現在壓力還大。因為如果考不上學了,就面臨失學。能從農村走進縣城讀書,感恩爺爺給我人生轉折的新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