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情|房山這個村“青山”變“金山”,綠色、和諧、可持續!

房山區十渡鎮西太平村位於十渡鎮中心區以北16公里,地處太行山脈東端,平均海拔500米,全村共有240戶,413人,其中常住人口210人,在2016年精準識別後,全村共有低收入戶92戶,164人,經過三年多的努力,目前已經全部脫低。

精準發力、凸顯優勢

為了帶領村民增收脫低,西太平村兩委班子開動腦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指示,找準資源優勢,定下了“綠色·和諧·可持續”為原則的鄉村旅遊產業道路,助推村民脫低增收。

自然資源得天獨厚

西太平村村域內有10道溝谷、12道山脈、22座山峰,主峰鹿馬峰海拔780餘米,有獼猴迎客、龍潭瀑布、雲汐水洞、一線天等二十餘處自然景觀,群山環繞、層疊交錯,全村森林覆蓋率在85%以上,森林茂盛、空氣清新。村內有市級小二型水庫一座,庫容17萬立方米,水庫周邊景色宜人,有大小瀑布十餘處,山泉水潺潺而出,四季不斷,村民生活用水和飲用水均從這裡引出。此外,西太平村“太平猴山”景區內還棲息了獼猴300餘隻,與人為鄰、和諧相處。

戰“疫”情|房山這個村“青山”變“金山”,綠色、和諧、可持續!

▲西太平村村貌

人文歷史底蘊深厚

西太平村注重挖掘紅色歷史,做好紅色文化傳承。1931年以來,西太平村共有61人參加八路軍、新四軍、解放軍等部隊,其中戰場犧牲4名,軍官11名,士兵45名;1942年,肖克將軍帶隊,到村駐紮修整2月餘,遺址仍在村內;另一方面,西太平村著力保護本地民俗風貌,村內現存龍王廟和山神廟遺址,還流傳著金馬金鹿等民俗傳說,西太平村以此著手,結合鄉村旅遊的工作方向,作好紅色文章、講好人文故事,具備文化旅遊產業潛力。

戰“疫”情|房山這個村“青山”變“金山”,綠色、和諧、可持續!

▲溶洞

綠色發展優勢凸顯

為了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踐行科學發展理念,西太平村為了解決旅遊產業發展中的汙水汙染問題,在市農業農村局和區農業農村局的指導下,採取分散式汙水處理方式,對生活汙水和廁所汙水進行混合處理,排出符合北京市排汙標準的中水進行二次利用,該項目在2018年被確定為市級汙水治理試點項目。此外,西太平村作為山區村,在2015年就已經100%完成了煤改電工程,村民冬季採暖均採取空氣源熱泵進行取暖,徹底摒棄了傳統燃煤取暖的方式,同時享受電價優惠,為拓展冬季旅遊產業解除了後顧之憂。

戰“疫”情|房山這個村“青山”變“金山”,綠色、和諧、可持續!

▲空氣源熱泵

持續用力、推動發展

自2016年起,依託西太平水庫、猴山、山場等資源,西太平村以旅遊產業為主線,修建了“太平天池”景區和“獼猴谷”景區,同時不斷完善各項基礎設施。

黨建引領達成共識

西太平村將產業作為黨建工作載體,讓黨建工作由“虛”轉“實”,從旅遊籌備階段就緊抓思想,通過黨員大會、村民代表會、村民大會等形式向村民宣講發展方向、彙報工作進度,充分發揮黨員、代表的示範引領和宣傳發動能力,成功使全體村民意識到綠色發展和產業增收的重要意義,在各項工作中主動參與、積極作為,使全體村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景區建設初具規模

西太平村通過低收入增收項目等專項工程,不斷夯實基礎設施。目前,“太平天池”景區和“獼猴谷”景區基礎設施基本完善,已經修建完成登山步道10000餘米,環池步道2000米,休憩觀景亭12處,戲水廣場一處、天池瀑布、龍潭瀑布各一處,天池觀景臺一處,餐飲就餐點一處,一次能容納200人就餐,停車場一處,能夠停放車輛百餘輛,種植黃櫨、元寶楓、碧桃、金葉榆等景觀植物20000餘株,已經初步具備了旅遊接待能力,具備一定的旅遊產業發展基礎。

戰“疫”情|房山這個村“青山”變“金山”,綠色、和諧、可持續!

▲太平天池-觀景亭


戰“疫”情|房山這個村“青山”變“金山”,綠色、和諧、可持續!

▲太平天池-戲水廣場

戰“疫”情|房山這個村“青山”變“金山”,綠色、和諧、可持續!

▲太平天池-夏天

引進企業補齊短板

文化和住宿是長期制約西太平村發展的兩大短板,本地文化散、亂不成系統,紅色歷史相比馬安村、堂上村優勢並不顯著,面對這種情況,西太平村另闢蹊徑,引入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老北京火繪葫蘆產業,打造集種植、觀賞、互動等一二三產業為一體的“太平福祿”文化創意品牌,目前項目正在落地;此外,西太平村將借力“紅歌綠海 三地聯動”政策,在2020年修建落地7套民宿,同時聯繫專業運營商進行運營,解決西太平村進得來、出得去、留不下的問題。

戰“疫”情|房山這個村“青山”變“金山”,綠色、和諧、可持續!

▲西太平村閒置民房

外部條件基本完善

西太平村距離十渡中心旅遊區有20分鐘車程,路況良好,村內一條5公里致富路貫穿全域,均為柏油馬路,便於車輛通行;全村24小時供水不間斷,且飲用水均為山泉水;村內有農家院三處,能夠接待小規模遊客;“太平天池”風景區的門票手續已經審批完成,“獼猴谷”景區門票目前也已經在審批程序中;在2018年,以集體名義成立了“太平天池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和“北京太平山水猿旅遊開發有限公司”,便於下一步產業發展運營。

戰“疫”情|房山這個村“青山”變“金山”,綠色、和諧、可持續!

多方施力、百姓受益

產業發展的根本目的是讓百姓受益,西太平村在黨委政府和各主管部門的堅強領導下,三方施力切實提升百姓收入水平。

善用政策,切實脫低

藉助公益崗、護林員等政策性崗位,解決低收入人員就業77人;增收項目施工中,優先由本村村民上崗工作,堅決杜絕錢花了、事幹了、村民背手挑毛病的情況,確保具有勞動能力的村民主動參與,有活幹、有工出;對於切實存在困難的村民,由社會福利托底,在鎮黨委政府指導下,由村委會統一申請低保,切實保障村民收入超出低收入標準。

戰“疫”情|房山這個村“青山”變“金山”,綠色、和諧、可持續!

▲第一書記黃悅恆介紹村內資源和發展思路

借力產業,促進增收

西太平村堅持走鄉村旅遊發展路線不動搖,各類項目均以旅遊產業為載體,一點一滴補齊短板,借力產業將“一次性幫扶”變為“可持續發展”,由政策輸血變為自身造血,切實提升集體收入水平和村民收入水平。目前,已經安置符合條件的村民10人就業,在正式營業後,預計提供村內就業崗位35人,同時通過壯大集體經濟組織經營性收入,提升百姓分紅收入。

戰“疫”情|房山這個村“青山”變“金山”,綠色、和諧、可持續!

鼓勵創業,自主致富

隨著西太平村旅遊品牌逐漸形成,村內遊客數量日漸增長,村委會通過提供指導、政策幫扶等方式鼓勵村民自主創業。目前,村內有1戶低收入戶自主創業,將閒置民房改為農家院進行經營,目前經營情況良好。

戰“疫”情|房山這個村“青山”變“金山”,綠色、和諧、可持續!

強化基礎,提振民生

西太平村在2015年完成了100%煤改電,採用空氣源熱泵進行取暖,同時享受電價優惠政策,一戶村民一個冬天取暖費用在2000元左右,既環保省心、又衛生安全;在2019年,西太平村又為126戶村民安裝了戶用汙水處理系統,同時處理生活“灰水”和廁所“黑水”,汙水經處理後無色無味,達到北京市汙水排放標準,切實改善了農村汙水橫流的景象,兩項工程的落實切實縮小了城鄉生活差距,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戰“疫”情|房山這個村“青山”變“金山”,綠色、和諧、可持續!

十渡鎮西太平村利用自己的優勢,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做到脫低增收,使西太平村走上綠色發展的快車道,他們的經驗值得借鑑,為他們的努力點贊!

(十渡鎮黨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