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式愛情,姿勢婚姻

去年年底,參加同事兒子的婚禮,婚禮豪華、浪漫、熱烈、甜蜜……

電子屏上的婚紗照很美:潔白的頭紗被鼓風機吹得如白雲飄飄,十幾米長的婚紗拖在草坪上鋪成一條彎彎的小河;倆人手牽手互相凝望,電得我直起雞皮疙瘩;

復古洞房花燭照,倆人彷彿狀元和公主;紳士淑女照,典雅中飽含深情……

這是“明目張膽”的儀式,是愛情的最後的儀式。

之前也有儀式。

製造個場景表白:用鮮花擺一個大大的“心”字;夜晚用蠟燭點一個浪漫的“LOVE”;宿舍樓絕大多數燈滅,中間亮著的窗口顯示的也是一個“心”……

挑選個場所求婚:燭光晚餐時、眾目睽睽下、山清水秀中……適時地拿出戒指,單膝著地,再配一句“嫁給我吧”。

儀式愛情,姿勢婚姻

儀式愛情,姿勢婚姻

之前還有儀式。

手拉手在人來人往的街頭行走,其實晃著胳膊各走各的才輕鬆,拉著是用儀式證明彼此愛著;公交車上將女友圈在胸前護著,也許車上本不擁擠,圈著也是用儀式宣告愛著;

大熱天摟抱著坐在公園長椅上,其實各坐各的才涼快,擁著也是用儀式顯擺愛著……

愛情有時是需要儀式的,因為愛情本就是在為婚姻搭臺,臺,就是為儀式建造的。

而婚姻中,儀式感退居幕後,姿勢感便登臺亮相。

候車室休息椅上,女人抱著熟睡的孩子靠在男人的懷裡,男人右手用力支撐著側著的身子,只為女人能靠得舒服些。姿勢彆扭,但感人。

儀式愛情,姿勢婚姻

儀式愛情,姿勢婚姻

公園裡,一對老年夫婦在繞圈走,女人“小鳥依人”般靠著拽著男人的胳膊,一隻腳划著圈走著,顯然是血栓後遺症。

男人微側著身子,右臂彎著,讓女人拽著得勁兒,左手則抓著女人拽著自己的手。這才是真正的“執子之手,與子諧老”。

醫院重症監護室外的長椅上,凌晨過後,男人伸直腿半躺半坐,女人靠著男人,都面容憔悴,睡姿都不雅,但沒人覺得不雅,倒是覺得心疼。

愛情的亭臺樓閣可以用各種儀式張揚、顯擺、擺譜,但婚姻的茅屋大廈必須用有力的姿勢支撐。因為愛情過多地講究賞心悅目,而婚姻更多地在意踏踏實實。

然而,愛情是不是隻有儀式就能彼此牽手走進婚姻的殿堂?婚姻能否只用姿勢便能愉悅到白頭?

儀式愛情,姿勢婚姻

儀式愛情,姿勢婚姻

筆者認為,愛情中的儀式,只是為了擦肩時彼此深情凝眸點燃的一枚響炮,只是寂寞旅途中突然出現的靚麗小景兒,只是暗夜中辨不清東南西北時的螢火蟲,只是清晨荷葉上那滾動著的晶瑩的小水珠兒,儀式只是姿勢的前奏……

而真正的愛情,必須有姿勢藏在儀式背後,時時準備挺身而出。

當你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對方天天送鮮花點綴著你的病房,卻不肯多做停留,理由重得好像地球離了他就不能轉動,你就得透過鮮花的儀式,重新考量你們的愛情。

當你工作上遇到了溝溝坎坎時,對方只是約你來頓燭光晚宴,不能不肯為你跨過溝坎操心,更不肯拽著你一起越過溝坎,甚至因你的不快影響了他的心情,埋怨你廢物,你也得長點心眼兒,點亮心燈,照一照對方的真實面目。

儀式愛情,姿勢婚姻

儀式愛情,姿勢婚姻

總之,別用儀式遮蔽你的眼睛,你要有一雙不管儀式多麼隆重,多麼誘人,多麼令人感動,而能扒拉開儀式,窺見到華麗、溫馨、感人的儀式腳底下睬著的是否是堅實的土。

否則,當儀式完成了它的宿命,沒有姿勢的婚姻就是一枚口香糖,不管你嚼多久,最後都得吐出。

而婚姻是否只有姿勢便省略所有儀式?我覺得,姿勢是婚姻的堅實的土壤,若土壤上只是長糧食,吃是吃飽了,但不免單調;姿勢是彼此溫暖的胸膛,溫暖是夠了,時間長了,也覺得乏味。

最好是,打的糧食留下口糧,其餘的賣了,置辦點兒小情小調兒;擁得久了,撒手各自走上一走,小別後的相擁,味道更甜。

所以,儀式雖是愛情的招牌,但目的應是為了婚後姿勢的預演;姿勢雖是婚姻的主打,但也得有儀式幫襯著才有意思。

有意思的婚姻才是筆者提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