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雲龍」十年磨一劍,去摘遙不可及的那顆星

“我是站在追光之外的追光者,他們說不夠流行就不夠資格,他們說高雅冬眠,你休想叫醒。我按哪個鍵?為歌唱活著,還是為活著歌唱?用偏見來剪裁聲和光,然後縫合成一個巨大的我。只要我的歌唱心無旁騖,我的音樂必將獨木成林。”——《聲入人心》

「鄭雲龍」十年磨一劍,去摘遙不可及的那顆星

他是音樂劇演員,鄭雲龍。

以夢為馬

音樂劇是個小眾的領域,作為舶來品,在國內的觀眾並不多,就連學這個專業的很多人最後也不會選擇在這個行業工作,因為音樂劇養活不了他們。

鄭雲龍大學畢業之後踏入這個行業,收入很少,一個月只有800塊錢,而他的房租就要幾千塊錢了,有時間還要去接別的活,才能養活自己。

儘管如此,他始終沒有放棄音樂劇。

他說,因為熱愛。

他在畢業後六年來到了《聲入人心》的舞臺,一個以美聲為主的音樂綜藝,重在推薦歌劇和音樂劇。

他來了,他想讓更多的人看到音樂劇的魅力。

而因為這個節目他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因為其紮實的演唱功底征服了眾多粉絲,一秒入戲的能力真正能達到“聲入人心”。臺下他又因為有趣的靈魂和酷似“光頭強”、“三星堆”的長相吸引了粉絲。

他話不多,被戲稱每次採訪都很為難主持人。

但只要一提到有關音樂劇的話題,他就會坐直身子,很認真地看著你,然後用手微微整理一下劉海,仔細地回答問題,時不時還開懷大笑,亮晶晶的雙眸裡彷彿有兩團火焰,濃烈而炙熱。

他不是高高在上的偶像,他就是一個平凡人,一個有著夢想的平凡人,正是因為他努力去追尋他所愛,才讓他光芒萬丈。

「鄭雲龍」十年磨一劍,去摘遙不可及的那顆星


不忘初心

他在去節目之前微博粉絲只有七千多,而隨著節目的播出,他的粉絲逐漸漲到了九十多萬。

儘管比起那些流量明星這並不算多,當然他不是流量明星,他也不想成為。

他只是想在音樂劇這個世界的屏障上撕開了一個口子,讓光和眾人的目光聚焦於此。

而他,確實做到了。

在這個注意力經濟的時代,成名就意味著可以有更多的通告和曝光度,而他拒絕了一個上萬的商演,只為演一場2000塊的音樂劇。

有人問他,他覺得演到什麼時候是終點?

他想了想說:“沒有終點。”

又問他,會一直唱音樂劇嗎?

他沒有猶豫:“會,只要我可以。”

他在任何採訪、任何場合,做自我介紹的時候,都會說:“我是音樂劇演員,鄭雲龍。”

在前段時間的一場音樂劇表演上,謝幕的時候,由於舞臺上方的大型吊頂下墜,鄭雲龍是最後一位演員離場,逃跑不及時,腳上受了很嚴重的傷。然而他依然堅持完成了最後一場演出,甚至不知道的人都沒有發現他的腳傷。

也許他不是最亮的一顆星,但他仍然用他的熱愛與初心照亮著該照亮的地方。

「鄭雲龍」十年磨一劍,去摘遙不可及的那顆星


高雅不死

音樂劇的市場實在是太小眾了,有時候臺上演戲的是自己人,臺下看戲的也是自己人,劇場的座位基本坐不滿。

因為鄭雲龍,很多人看到了音樂劇的魅力。

他說,電視上甚至展現不出音樂劇百分之一的魅力,想要真正感受音樂劇,一定要走進劇院。

很多人因為他,走進劇院,開始熱愛音樂劇。

而他十年的夢想,終於實現。

他被粉絲戲稱為“魔都一秒男”,他的音樂劇票在放票一秒後便會全部售罄,他被大家吐槽說是“沒有感情的票販子”。

或許比起流行,音樂劇仍然還算小眾,但正因為有他們這些音樂劇演員的努力,音樂劇不再冬眠,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走進劇場,感受音樂劇的魅力。

「鄭雲龍」十年磨一劍,去摘遙不可及的那顆星


儘管小眾,儘管艱難,但始終有人願意以夢為馬,不忘初心,用聲音追光,讓這個世界上有一束光為音樂劇而亮。

最後,再介紹一次。

他是音樂劇演員,鄭雲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