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的《詩經》裡,還有哪些你不知道人生哲理?

相信對於很多關注疫情發展的朋友,在此次疫情期間日本往國內捐贈的物資上寫的古詩肯定讓人記憶尤深。“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多次在不同報道里刷屏。除卻物資的捐贈,“文化共情”更是精神上的升級。

今天想和大家一起來回顧,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出處《詩經》裡那些經典話語。尋味他們背後的人生哲理。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的《詩經》裡,還有哪些你不知道人生哲理?

首先這句為我們所熟悉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出自《詩經·秦風·無衣》。原文為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的《詩經》裡,還有哪些你不知道人生哲理?

白話文解釋起來就是誰說你沒有軍裝?我與你同穿一件長袍。國王發兵要打仗,趕快修整好我們的戈與矛。與你一致對敵同目標。誰說你沒有軍裝?我與你同穿那件襯衫。國王發兵要打仗,修理好的矛戟亮閃閃,與你同把敵人殲。誰說你沒有軍裝?我與你同穿那套罩衣。國王發兵要打仗,修理好鎧甲與兵器,與你一道去殺敵。話不多說,你品你細品。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的《詩經》裡,還有哪些你不知道人生哲理?

在這裡我想先用《詩經·大雅·抑》裡的一句話來回復咱們鄰居,就是“投我以桃,報之以李”。你們好我們記得呢,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是講究知恩圖報,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由於此篇原文較長不再累述。事實現在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後,對於日本曾給予的援助用品,咱們也是成倍的還回去,給他們真正的幫助。

《詩經》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在內容上共分風、雅、頌三大部。今天咱們就說說那些蘊含人生哲理的詩句。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的《詩經》裡,還有哪些你不知道人生哲理?

第一:說到做人學習時,《詩經·衛風·淇奧》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譯文:似象牙經過切磋,如美玉經過琢磨。比喻學習和研究問題時互相討論,取長補短。真正的朋友之間就是互相幫助互相批評共同進步。與此有異曲同工之意的還有《詩經·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別人的批評和意見,正好可以用來做更好的自己。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的《詩經》裡,還有哪些你不知道人生哲理?

國畫寫意山水

第二:《詩經·邶風·柏舟》裡有這麼一段話,心之憂矣,如匪浣衣。靜言思之,不能奮飛。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其實這兩句詩表達的什麼意思呢?滿心幽怨向誰說,千般糾結難琢磨。人生味,大抵如此。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的《詩經》裡,還有哪些你不知道人生哲理?

最後我想兩句詩來作為此篇的結尾七月流火,九月授衣。高岸為谷,深谷為陵。日子走過季節,生活路過歲月。世事變遷,滄海桑田。舊事景物,轉眼不見。珍惜眼前人做好眼前事。詩經裡哪些句子讓你也感觸頗深呢?歡迎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