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說話技巧獲好感,用教養贏人心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往工具,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在我們中國,說話十分講究技巧,要求語言得體,對不同輩分的人,不同身份的人,用什麼樣的語氣和態度說話,都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以說話技巧獲好感,用教養贏人心

奸巧語,穢汙詞,市井氣,切戒之

“奸巧語,穢汙詞,市斤氣,切戒之。”提到了三種我們應該警惕和戒除的三種情況:第一種,“奸巧語”:十分奸佞的,存心不良的花言巧語。《詩經,小雅》裡有一首《巧言》,意思是非常善於說話,這其中有一句叫做巧合如簧,但是,在其後面緊跟著的,是:顏之厚矣。意思是,如果你把一個事,花言巧語說得像美妙的歌聲那樣動聽,那這個人的臉皮 就挺厚的了。所以“巧舌如簧”並不是一個褒義詞。

古人教育孩子講究“寧拙毋巧”,就是說,寧願慢一點,笨拙一點,不要搞得很輕鬆,花哨。這裡體現地智慧是對“度”的把握。

以說話技巧獲好感,用教養贏人心

第二種情況:“汙穢詞”,汙穢的詞語,是一些很鄙俗的話語。說這些話的人,是典型的缺乏教養,沒有人願意和這種人打交道。作為父母,見到孩子第一次開口罵人,就應該嚴厲的制止。

環境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代社會,孩子接受資訊的渠道很多,電影,電視,廣播,網絡等等,容易受到負能量的干預,俗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這時,孩子的家長,不僅應該以身作則,在吵架的時候,儘量避開孩子,還應該在孩子受到負能量的干預,說話粗魯的時候,對孩子予以懲戒,並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

第三種情況:“市井氣”,什麼叫做“市井”呢?相傳古代的時候,八戶人家共用一口井,滿八戶人家就要掏一口井,大家共用,所以“市井”慢慢地就引申為人口聚集的地方,我們常說,背井離鄉就是這樣的道理,這裡的井就是鄉的意思,再到後來,市井就是用來形容人口比較聚集的地方,也有集市的意思。

市井氣,粗俗,庸鄙,而且說話帶有很強的買賣氣,這種語氣就叫做市斤氣。

以說話技巧獲好感,用教養贏人心

說話做事“十標語”

一、“水深流去慢,貴人言語遲。”如果一條河的水很深,那麼它的流速一般都很慢;貴人開口一般都很晚,或者說話的語速比較慢。

二、“話不可說絕,事不可做絕。”這是中華民族傳統的處世智慧,叫做退一步海闊天空,凡事給彼此留有餘地。

三、“酒中不語”,中國傳統文化講究的是,酒中不語真君子,酒氣衝頭話多過。

四、“氣頭不語”,在你生氣的時候,說的話會傷害和你最親近的人。

五、“熟人不語”,人與人之間哪怕再親近的關係,說話都要把握一個度和一個分寸,要有一定的距離感。這裡所說的距離感,既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他人的尊重。

以說話技巧獲好感,用教養贏人心

六、"邪事不語”,對於一些不正當的事情,要儘量不說或者少說。

七、“戒穢汙詞”,這個在前面已經提及。

八、“戒輕諾”,就是你不要輕易許諾,輕易答應別人。

九、“戒話擾”,就是在別人很忙的時候,不要去打擾別人工作。

十、“戒揭短”,就是不要輕易去揭開別人的傷口和弱點。

談吐得體的人,才會得到人們的尊重和認可,言語高雅,風趣幽默的人,走到哪裡都會很受歡迎。相反,言語粗鄙,油滑,閃爍的人,到哪裡都會遭到別人的反感。

以說話技巧獲好感,用教養贏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