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條消失的藍旗街,後來怎麼樣了?

那條消失的藍旗街,後來怎麼樣了?

提起藍旗街,南京人多半大腦自動彈出兩個字:好吃。

300多米長的街道,藏著30多家小吃店,南京最好吃的高崗裡小馬牛肉麵、張府園皮肚面、安慶鴨血餛飩、曹記燒餅,還有數不清的早點,構成了這個地帶獨特的味覺名片。

那条消失的蓝旗街,后来怎么样了?

丨藍旗街居民樓

相比於商業綜合體中花樣百出的現代化餐飲,很多人喜歡特意拿著張美食地圖,於街頭巷尾中,搜尋一些熟悉的味道。

居民樓下的老味道熱氣氤氳,狹窄破舊的老式房屋也許連個正經座兒都沒有,出入裡都是鄰里的老街坊……總有人稱這是城市裡的煙火氣,連帶著對生活裡熱乎氣兒的嚮往,逐漸吃出了別樣的情感。

那条消失的蓝旗街,后来怎么样了?

丨藍旗街居民樓下的商店

這樣類似的圖景分佈在各個城市不起眼的小街小巷,憑藉著常見的家常食物,集聚著城市裡各處的人氣,和人流,與現代化的進程一起,構成一座城市的性格。

熟悉的藍旗街“消失”了,已然是個舊聞。

去年的10月份,藍旗街的多家店鋪紛紛貼出此店轉讓的告示,幾天之間,整條街的餐飲店紛紛停止營業。

時隔8個月,藍旗街怎麼樣了?

01

藍旗街的另一面

神清氣爽。

是一個意外的答案。

8個月以前,飽含煙火氣的藍旗街還有另外一幅面孔。

南航附中的旁邊是一家名副其實的“的士快餐”,店如其名,每天中午,數不清的的士司機相聚於此,不分車與人,熙熙攘攘佔滿整個街道。

那条消失的蓝旗街,后来怎么样了?

丨曾經的“的士快餐”

一百米之外的小馬牛肉麵同樣不是徒有虛名,慕名而來的人流能從早上一直堅持到宵夜,被堵得水洩不通的藍旗新村的大門也獲此殊榮。

那条消失的蓝旗街,后来怎么样了?

丨曾經的“小馬牛肉麵”

巨大的人流裹挾著油煙飄飄蕩蕩,精準地充斥在樓上住宅居民的每一個角落,從早到晚鍋碗瓢盆的交響樂在人聲鼎沸裡起起沉沉。

對於藍旗居民來說,這樣的煙火,恰是“你之天堂,我之地獄”。

有人還看得更多。

三公里之外的長白街,幾年前名噪一時的大個子龍蝦已經被永久關停,2015年8月13日,因為用火不慎、安全意識薄弱,突如其來的大火帶走了5個大學生的生命。

小餐飲店內不完善的消防設備和淡薄的消防意識,成為城市角落裡隱藏的“星星之火”。

那条消失的蓝旗街,后来怎么样了?

丨藍旗街居民樓

據秦淮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李軍所說,這場大火也成為秦淮區下定決心徹底整治小餐飲的“導火線”。

藍旗街的“消失”就成為秦淮區在小餐飲專項整治項目中的一個縮影。

那条消失的蓝旗街,后来怎么样了?

丨藍旗街街景

在下達限期整改規定的短短15天之內,藍旗街30家無證照小餐飲店鋪全部主動關停。

注:根據2016年起實施的《大氣汙染防治法》明確規定,禁止在居民住宅樓新建、改建、擴建產生油煙、異味、廢棄的餐飲服務項目。原藍旗街小餐飲均處於住宅性質房屋,無法申請餐飲服務類的《食品經營許可證》。

赫赫有名的“的士快餐”就地轉向,重新開展非餐飲項目,“張府園皮肚面”的舊址已經變成了一家綠色蔬果店,門上還貼著幾個月前的公告“原張府園大碗皮肚麵館已搬遷至向東約500米處”,剛剛好和小馬牛肉麵做起了鄰居。

那条消失的蓝旗街,后来怎么样了?

丨張府園大碗皮肚面搬遷通知

斑駁的梧桐樹影下,昔日充斥油煙與人聲的藍旗街終於恢復了它的平和寧靜,偶遇出來買菜的附近居民,順便問了一嘴,迎上了一個不好意思的笑容。

“我還打過好幾個投訴電話呢,以前出來買個菜都走不動道,誰還不想有個好的居住環境啊!”

那条消失的蓝旗街,后来怎么样了?

丨藍旗街道上的居民

這才是他們想要的煙火氣。

02

善變的“煙火”

城市裡如此善變的“煙火”,到底應該如何與之和平共處?

城市中的小餐飲問題由來已久,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居民區裡“上宅下店”式的餐飲佈局矛盾尤其突出。一邊是急需生活來源的小餐飲從業者,一邊是備受其擾的屬地居民,還有既想體驗便利的老味道又對食品安全有更多需求的市民。

那条消失的蓝旗街,后来怎么样了?

丨藍旗街道上的居民

情況複雜的小餐飲問題,到底如何徹底整治,是一開始就擺在面前的難題。

注:小餐飲即經營面積在150平方米以下,具有固定就餐場所,提供堂食或網絡訂餐等餐飲服務的從業形態。

李軍介紹,作為南京城裡彙集最多煙火的老城區,秦淮區向市政府立下了“軍令狀”,“我們要先行先試,創新實踐,努力探索出老城區綜合治理小餐飲問題的新路徑、新經驗,並形成示範。”

“但是首先要認清一個問題,小餐飲的整治絕對不是一個部門的事情,食品安全、排水排汙、消防安全,需要多部門聯合,一次性解決。”

2016年起,秦淮區市場監管局聯合環保、城管、公安、消防等職能部門和屬地街道,在全市率先開展了小餐飲食品安全、消防安全、排水排汙的綜合整治。

那条消失的蓝旗街,后来怎么样了?

丨執法人員在小餐飲綜合整治中執法

“我們將群眾反覆投訴、安全隱患大、沿河餐飲排水戶、環境汙染重、不服從管理的小餐飲列為重點整治對象。”

以重點整治對象為開始,既是一個開端,也是一次徹底全面的摸查。

到2018年8月,在重點整治的基礎上,秦淮區重新制定了一個“小餐飲綜合整治提升行動”,這一次,劍指轄區內所有存量無證無照小餐飲及所有新開小餐飲。

那条消失的蓝旗街,后来怎么样了?

丨秦淮區開展小餐飲整治的具體內容

至此,南京市力度最大、體系最完善、部門聯合最多的一次針對小餐飲的綜合整治行動正式鋪設開來,整治項目也從階段性工作變為常態化管理。

對於小餐飲整治,秦淮有一個小目標。

到今年年底實現轄區內存量無證照小餐飲完成“證照核發、關停轉向、備案管理”分類整治任務, 同時確保無證照小餐飲零增長,存量證照齊全小餐飲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燃氣安全、油煙噪聲、排水排汙、門前三包6個100%全達標。

那条消失的蓝旗街,后来怎么样了?

丨居民樓下禁止開辦餐飲服務項目的宣傳

這將意味著,2020年開始,在秦淮區的每一家小餐飲都將符合規範,並處於多部門的聯合監管之下,而你家小區的住宅樓下,也將不再出現惱人的油汙油煙。

03

論持久戰

去年11月的一天晚上,在一次夜間巡查工作中,李軍來到了小馬牛肉麵的新店。

“相比於以前的老舊房屋和狹窄昏暗的廚房環境,新店好了太多,但是我們還想再嚴一點,再嚴一點。”

那条消失的蓝旗街,后来怎么样了?

丨小馬牛肉麵的新後廚

李軍和小馬牛肉麵的老闆聊了一個多小時,新店確實不錯,食品安全到位、排水排汙規範,沒有油煙噪聲擾民,但店內的消防設備和場地佈局還可以做得更完善一些,這樣才能有效防範安全隱患。

經歷大動干戈關停、搬家,剛剛開業的小馬牛肉麵再次關門,“剛開始確實有點小情緒,但是他們的宣傳聽多了,我也害怕發生意外,合乎規範我也安心。”在小馬牛肉麵的後廚,我們見到了正在忙碌的老闆。

那条消失的蓝旗街,后来怎么样了?

丨11點不到,小馬牛肉麵店裡排起了長隊

據秦淮區市場監管局大光路分局的工作人員介紹,自2016年啟動以來,這條街的每家小餐飲,他們幾乎都跑了幾十遍,為了幫助商戶解決後顧之憂,他們甚至還嘗試與附近的商業綜合體談判,將整條街道需調整的餐飲戶全部轉移過去。

放眼整個秦淮區,每條街道在這項整治中都上演著類似的故事。

那条消失的蓝旗街,后来怎么样了?

丨秦淮區大光路上關停的一家店

成效自然顯現。

截至2019年6月底,秦淮區已累計巡查各類小餐飲店2.2萬戶次,對存量976戶無證照的小餐飲店核發證照174戶、關停轉向516戶、納入備案管理67戶,整治完成率達77.6%。

消防部門統計,秦淮區在2019年上半年在小餐飲店內發生火災2起,這個數字在2018年,是全年9起。

生態環境部門統計,藍旗街所屬的大光路街道上半年餐飲環保工單投訴與同期相比下降40%。

“整治、關停只是第一步”,李軍說,小餐飲整治是個持久戰,秦淮區真正的武器是在這次綜合整治中建立起來的長效治理機制。

2020年以後,小餐飲巡查和整治將成為秦淮區固定化的日常工作。在街道網格員日常巡查時,一旦發現網格中有小餐飲店重新裝修或發現有轉讓、出租跡象的,立即上報街道食安辦,由街道食安辦組織相關部門執法人員及時上門檢查和了解情況。

那条消失的蓝旗街,后来怎么样了?

丨秦淮區來鳳街道網格員在已成功轉向的商鋪巡查

根據實踐經驗,秦淮區結合社會綜合治理機制創新和基層綜合執法改革,逐步建立小餐飲監管三級網絡責任制,徹底破解基層街道“看得見、管不著”與職能部門“管得著、看不見”的監管難題,將全區的每一個小餐飲納入實時監管範疇之中。

與城市“煙火”握手言和,在城市治理的這場持久戰裡,他們起碼把好這一關。

那条消失的蓝旗街,后来怎么样了?

-End-

那条消失的蓝旗街,后来怎么样了?

本文由 -新華日報·見食deep- 誠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