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領導過3位開國大將7位開國上將,犧牲於抗日戰場,遺腹子是上將

抗戰時期,我軍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有兩位,分別是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和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彭雪楓。

本文要說的,就是彭雪楓。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央軍委兩次審議確認了36位軍事家的名單,稱之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或“中國當代軍事家”。其中,就有彭雪楓。

1930年6月,湘鄂贛紅5軍、紅8軍合編成紅3軍團,軍團總指揮為彭德懷,總政委為滕代遠,參謀長為鄧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

紅三軍團初期下轄兩個軍,紅5軍軍長為鄧萍(兼),紅8軍軍長為何長工。6月底,3軍團揮師南下,勇奪崇陽,強攻嶽州,激戰平江所向無敵,戰績顯赫。7月間,湘贛邊獨立師擴編的中國工農紅軍第16軍成立,也編入紅3軍團。

1930年7月27曰,紅3軍團的5、8、16各軍攻進長沙。彭雪楓以紅8軍第1縱隊副政委的身份,率部參加了長沙戰役。當時的他,入伍才三個月。首戰告捷後,部隊撤至平江長壽街整編,彭雪楓升任紅3軍團第8軍第6師政委。

他領導過3位開國大將7位開國上將,犧牲於抗日戰場,遺腹子是上將

彭雪楓

8月23日,彭雪楓率部隨紅3軍團同毛主席、朱德率領的紅1軍團在湖南瀏陽永和會師,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1方面軍,毛澤東任總前委書記兼總政委,朱德任總司令,彭德懷任副總司令。從此,彭雪楓一直在毛主席的指揮下,屢建戰功。

彭雪楓生於1907年,河南南陽鎮平縣人,曾就讀於天津南開中學,1926年在讀北京匯文中學時入黨。1927年,因李大釗被捕,彭雪楓轉移天津,從事黨的地下工作。為了適應秘密工作需要,他取唐朝詩人杜牧《山行》一詩中的名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之意,取化名為“雪楓”。

中央蘇區第一次反“圍剿”時,彭雪楓所率的紅6師包抄迅疾作戰勇猛居功至偉。為此,紅三軍團司令部通報表彰紅6師為“鐵軍”,紅6師政委彭雪楓被譽為紅軍的“優秀青年將領”。任紅5軍第2師政委期間,彭雪楓曾月下追“叛軍”,單槍匹馬地帶回被紅5軍第2師師長郭炳生裹脅叛逃的部隊,彭雪楓也因之被毛主席譽為“趙子龍式的虎膽英雄”。

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於1934年10月被迫開始長征。彭雪楓所指揮的部隊屢為前鋒,攻城略地,搶險飛渡,戰無不克,攻無不勝。

毛主席的傳世詞作《憶秦娥·婁山關》,就是對彭雪楓指揮的搶奪婁山關戰役的真實寫照。1935年初,彭雪楓率部冒西風,踏寒霜,急行軍30裡趕到婁山關下,於2月26日下午攻下婁山關,隨後幾天又在關外殲敵2個師。這是紅軍湘江慘敗,減員過半後的首次大勝,在長征途中是最有戰略決定意義的一仗。

對彭雪楓非常讚賞的毛主席,曾在書信中給予彭雪楓如此高度的評價:

“婁山關戰役,你以身為先,率領部隊奇襲點金山,迅速居高臨下,支援主力部隊打下了婁山關,為再克遵義,你立下了首功!

你寫的《婁山關前後》一文,寫得好,很生動,已收錄在《二萬五千裡》一書中。你有寫作天賦,今後可以多寫一些。

我們紅軍剛到吳起鎮,馬鴻奎、馬鴻賓的騎兵師尾追紅軍而來,是你彭雪楓的二縱隊打敗了馬家的騎兵師。那一仗打得好啊!我說打得好,一是把蔣介石實施消滅紅軍於長征路上的計劃,到此畫了大句號。紅軍勝利了,他蔣介石失敗了。二是總部的同志們騎上了你們送的馬,還吃上了馬肉。所以,我說,吳起鎮的勝利是中央紅軍,具體地講,就是你們二縱隊給陝北紅軍的見面禮。這一仗你也應該寫出來。

直羅鎮戰役,也是你彭雪楓的紅四師擔任主攻吧!在兄弟部隊配合下,殲敵兩個師6300餘人,活捉109師師長牛元鋒。這一仗為中共中央把革命大本營設在西北,舉行了一個奠基禮。這一仗,你還得寫好!”

周恩來對彭雪楓也很欣賞,曾說過他最喜歡兩個知識分子戰將,一個是陳賡,另一個,就是彭雪楓。

長征後期的1935年9月12日,黨中央在川甘邊界的俄界召開政治局會議,為了縮小目標便於行動,會議決定,將軍委縱隊和紅一方面軍主力共七八千人改編為了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毛主席任政委,彭德懷任司令員,林彪任副司令員,葉劍英任參謀長,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

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下轄三個縱隊。第一縱隊由紅一軍團改編而成,司令員由林彪兼任,政委是聶榮臻,參謀長是左權,政治部主任是朱瑞。第二縱隊由紅三軍團改編而成,司令員是彭雪楓,政委是李富春,副司令員是劉亞樓,參謀長是肖勁光,政治部主任是羅瑞卿。第三縱隊由中共中央機關、軍委第二、四局、國家保衛局、總政治部、幹部團、紅軍總部直屬隊改編而成,司令員是葉劍英,政委是鄧發,參謀長是張勁武,政治部主任是蔡樹藩。

可見此時的彭雪楓,與林彪、聶榮臻、葉劍英是平級的。他的麾下,有3位後來的開國大將肖勁光、羅瑞卿、陳賡(時任第二縱隊第十三大隊的大隊長),有7位後來的開國上將劉亞樓、李天佑(時任第二縱隊第十大隊的大隊長)、楊勇(時任第二縱隊第十大隊政委)、王平(時任第二縱隊第十一大隊政委)、蘇振華(時任第二縱隊第十二大隊政委)、李志民(時任第二縱隊衛生部政委)、張愛萍(時任第二縱隊第十三大隊政委)。

抗戰之初,彭雪楓請纓豫皖蘇,與373名紅軍將士誓師東征,時間很短便壯大到兩萬人。捷報送至中央時,首長們誰也不信,以為他多寫了兩個零。先是批評,後是讚歎,全軍為之驚歎!

彭雪楓初任新四軍遊擊支隊司令員兼政委,後任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兼政委,帶出3萬正規軍,12萬地方抗日武裝,創建了豫皖蘇和淮北抗日根據地,累計殲敵4.8萬餘人。在1942年洪澤湖地區沙山集一戰中,彭雪楓的騎兵團僅用9分鐘即將300餘名日軍砍倒大半,80餘名日軍因恐懼而投降。

1944年4月,日寇為打通大陸交通線發動中原戰役,大舉進攻河南。8月,彭雪楓奉中央軍委和新四軍軍部命令,率軍西征,成功收復八個縣。

1944年9月11日,彭雪楓在河南夏邑八里莊率部隊攻打漢奸、土匪李光明部時,不幸被流彈擊中心臟,血積胸腔,壯烈殉國,年僅37歲。

彭雪楓犧牲後,根據戰鬥形勢的需要,也是為了保護彭雪楓身懷六甲的妻子林穎,師領導請示新四軍委後,決定“嚴格保密,暫不公佈彭師長的犧牲”。期間,為了保密,彭雪楓的靈柩一直被放於停泊在師部駐地附近濉河上的大木船上,棺木用紅色幔布遮蓋著,日夜派人守護。在此後很長時間,部隊依然用彭雪楓的名義對外發布文告、命令。

他領導過3位開國大將7位開國上將,犧牲於抗日戰場,遺腹子是上將

彭雪楓與妻子林穎

直到1945年1、2月間,局勢穩定下來,黨中央在延安發表追悼彭雪楓的決定。至此,彭雪楓犧牲的消息才公之於天下。

1945年2月7日,中共中央在延安、中共淮北區黨委在洪澤湖邊大王莊,分別為彭雪楓將軍隆重舉行追悼大會。中共中央的輓聯是:“為民族為群眾二十年奮鬥出生入死功垂祖國,打日本打漢奸千百萬同胞自由平等澤被長淮”。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的共同輓聯是:“二十年艱難事業,即將徹底完成,忍看功績輝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貞,是共產黨人好榜樣;千萬裡山河破碎,正待從頭收拾,孰料血花飛濺,為國犧牲,滿腔悲憤,為中華民族悼英雄。”

毛主席還親自為彭雪楓寫了輓詞:“雪楓同志在與敵人鬥爭中犧牲了,全民族和全黨都悲痛這個損失。為了補償這個損失,應該學習雪楓同志的英勇精神,更加努力擴大解放區,擴大八路軍、新四軍,促成聯合政府和聯合統帥部,使日本侵略者在有效的聯合打擊下早日被消滅,使獨立民主的新中國早日實現。”

彭雪楓的夫人林穎,生於1920年,比彭雪楓小13歲。1941年9月23日嫁給彭雪楓時,林穎是淮寶縣(現洪澤縣)縣委婦女部長。婚後兩人聚少離多,但感情很深。從1941年9月到1944年7月,彭雪楓寫給林穎的信件就有80餘封之多,解放後曾被編為《彭雪楓家書》出版。

他領導過3位開國大將7位開國上將,犧牲於抗日戰場,遺腹子是上將

彭雪楓犧牲後,遺腹子彭小楓出生了。從未見過父親的他很爭氣,後來擔任了二炮政委,軍銜是上將,足以告慰父親之英靈。

1948年,經組織批准,林穎與馬列重組家庭,二人共同擔負起養育小楓之責。

馬列是瀋陽人,生於1923年,比林穎小3歲。他歷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外事秘書、外事辦公室副秘書長,駐蘇聯大使館政務參贊,外交部綜合研究室主任,駐匈牙利大使等職。

2015年8月5日,林穎去世,享年95歲。

2018年10月9日,馬列去世,享年95歲。

彭小楓上將曾以八個字評價馬列:“養育之恩,終生不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