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至縣木塔鄉盛際古橋

東至縣木塔鄉盛際古橋

盛際橋

東至縣木塔鄉是全國生態經濟示範區。位於東至縣東南方向皖贛兩省三縣結合處,為安徽省東南門戶,距縣城54公里,清代因有一木塔而得名。東及東北接東西省浮樑縣的經公橋鎮、西湖鄉,東南與鄱陽縣蓮花山為鄰。木塔是革命老區之一,土地革命時期,是方誌敏領導的紅軍挺進師,縣八中隊重點活動區域。是贛北特委、分區司令部、紅軍醫院等機關及秋浦縣第六區工農區政府的駐地。1935年,閩浙贛軍區醫院和財政部、宣傳部也隨之遷至榮勝村的西家畈、灣子裡,並在這裡印刷了閩、浙、贛發行的紙幣。在此時期的革命烈士史冊有載的達72人。

木塔鄉的“盛際橋”,位於木塔鄉政府所在地的省級傳統古村落木塔口。盛際橋,是徽州通往九江鄱陽古徽道上的一座著名大型石拱橋。

東至縣木塔鄉盛際古橋

盛際橋

“ 盛際橋”為單孔石橋,長43米,橋面寬2.63米,通高7.23米,淨跨14.58米,兩側石欄高0.85米。石橋頂部嵌石刻一方,雙勾陰刻“盛際橋”三個大字。橋兩頭設石階上下,其中西石階26級。

“盛際橋”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由河南採訪使方友秋修建,為木橋結構,名“檀木橋”,用於南宋軍隊運送糧草。明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方氏後人改木橋為石橋,並於橋頭修建木塔,以賑災祈福,護佑家園,從此此地以“木塔”為名。完工後駐紮九江的將軍將其提名為“盛際橋”,寓意軍隊順利北伐,開拓無邊的疆際。清順治年間木塔口方氏聯合徽州同宗集資10餘萬兩白銀,聘請徽州能工巧匠,歷時三年將“盛際橋”重建。如今木塔早已坍塌,而石橋仍巍然聳立,英姿不減當年。

東至縣木塔鄉盛際古橋

盛際橋

這種大型、完整的古石拱橋,目前池州市只剩兩座,尤其是這種規整的半圓形橋拱,現在整個江南都已難尋,彌足珍貴。

東至縣木塔鄉盛際古橋

木塔鄉

源自海兵說東至,宋海兵先生主編東至縣《姜東村志》,《先進村志》等數部東至縣村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