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熱播,成功不是偶然,細微之處看品質——服裝篇

能夠大火的影視劇,都有其內在的原因。隨著觀眾的日益挑剔,對於作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一部經典的影視劇,不光要有好的劇本,還需要導演有獨到的理解,就是服裝、道具、拍攝手法都會影響道作品的成敗。

小編平頭老百姓一枚,見識淺薄,對於劇本和導演沒有那個功力去評判,但對服裝道具等細微之處有一些看法,寫出來給大家討論討論。

我們來看《大江大河》中,開場宋運輝在圍牆的石頭上做作業,大家看他的衣著,這是七八十年代非常流行的“的確良”,也就是滌綸。那時候,民眾有一件的確良衣服,已經很了不起了。

《大江大河》熱播,成功不是偶然,細微之處看品質——服裝篇

看宋運輝衣服的領口,毛邊,破了,這一點處理的很好,那個年代,民眾的生活水平還比較低,但也不是解放前,所以衣服面料是“的確良”,當時價格要比蠟染棉布要貴一點,可卻比棉布耐用,漂亮。

《大江大河》熱播,成功不是偶然,細微之處看品質——服裝篇

《大江大河》熱播,成功不是偶然,細微之處看品質——服裝篇

宋母和宋運萍的衣服明顯就是印花滌綸布,那個時候女性很流行穿這樣的衣服。下面這張是七十年代的圖片,大家可以對比一下,這穿著,這大辮子,是不是很像。

《大江大河》熱播,成功不是偶然,細微之處看品質——服裝篇

“的確良”在七十年代中期開始流行,當時國家大量進口化纖原料,滌綸的產量很大,所以滌綸一直到九十年代都是國內民眾主要的衣服面料,小編是70後,“的確良”衣服在我心目中就是最好看的。

再來看看服裝的樣式,那個時候男子一般都喜歡白色的“的確良”衣服,女子喜歡小碎花“的確良”。外衣的樣式仿軍裝,帶點中山裝的樣子,特別是一些鄉鎮幹部。

《大江大河》熱播,成功不是偶然,細微之處看品質——服裝篇

《大江大河》熱播,成功不是偶然,細微之處看品質——服裝篇

上圖中,中間這位大爺的領口很有年代感,領口破了之後,弄塊舊布料補一下,小編小的時候很多衣服都這樣補過,滿滿的回憶。

看了服裝用心的,再來看看不上心的服裝是怎麼樣的。下面幾張劇照是小編從一些抗日神劇中截取的,我們一張張說明,問題出在哪裡。

《大江大河》熱播,成功不是偶然,細微之處看品質——服裝篇

這是劇中,國軍的軍裝,無論怎麼看,這件軍裝都像是毛呢的,不像棉布,而抗戰時期,國軍絕大多數軍裝都是棉布,就是我們的蔣委員長穿的軍裝都有棉布的。一位戰俘穿的軍裝卻是毛呢面料,不是個軍區司令就是個師長,這可是條大魚啊。

《大江大河》熱播,成功不是偶然,細微之處看品質——服裝篇

在看這張,內衣就不說了,這麼好的紡織工藝,當時是做不出來的。就說外套,明顯的人造革,要是沒有做舊處理,還能說是真皮,這一做舊反而露餡了。

而人造革通常以織物為底基,塗覆合成樹脂及各種塑料添加製成。上世紀八十年代才被大規模應用,以代替昂貴的真皮,你說你個強盜頭子,哪穿越來的,老實交代。

《大江大河》熱播,成功不是偶然,細微之處看品質——服裝篇

最後一張是歷史照片,國軍女兵的軍裝,是不是和現在很多神劇中的國軍軍裝不太一樣。

現在很多劇組,對於服裝很不重視,通常是外包採購的,隨便拉個人管倉庫一樣管服裝,所以不符合劇本要求的服裝比比皆是,以前觀眾沒有現在的挑剔,對於這些小瑕疵沒人去計較。但是接觸了經典的影視劇後,把觀眾的眼光養叼了,粗製濫造的服裝通常會引起觀眾的吐槽。

要拍好一部劇,不是那麼容易的,每一個細微的地方都應該用十二分的精力去對待。

今天先寫到這裡,下一篇,小編要寫一寫道具的重要性。歡迎大家指正錯誤,不吝賜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