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名工500塊一天買不起房,公務員4千一月卻買了房,網友:真現實

現在人們總是用房子和車子來判斷經濟能力,單單從工資水準來判斷不是很準確,很多人月入幾萬但是卻存不下來錢,這就跟農民工和公務員買房的原理是一樣的。我們經常聽說工地上幾百塊錢一天,如果是用人高峰期可能農民工一天600-800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為什麼農民工總是在租房子住,而工資只有幾千塊錢的公務員卻總是住在高檔小區面,大部分人都還買了房呢?並不是說農民工的工資低,他們中間也有人買了房,但是這個概率遠遠地低於公務員這類人群,買房並不輕鬆,到底是哪些原因造成了這種差異化,看完下面這幾點原因之後相信你就明白了,網友看完之後大呼非常現實,從一定程度上來講這確實是很現實的一面!

農名工500塊一天買不起房,公務員4千一月卻買了房,網友:真現實

1:工作的隨機性太大

我們經常聽到爸媽從小跟我們說,長大以後要找一個穩定的工作,工作一定要穩定,其實也就代表著工資收入來源的穩定。農民工的工作隨機性比較大,首先工程是有一定期限,另外工作日也有隨機性,如果碰上下雨天,工程前期可能就開不了工,工資自然就沒有了,一個月下來如果能夠滿打滿算工作20天已經算不錯了。農民工有時候還需要回去務農,家中的大小事要處理,然而這就不像隨便請假幾天,一年下來能夠有8個月在工作已經算是非常不錯了。相比於公務員,傳統觀念中的鐵飯碗,穩定工作代表著穩定收入來源,合理的分配支出,穩定的休息日,穩定的家庭生活,所以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區別。

農名工500塊一天買不起房,公務員4千一月卻買了房,網友:真現實

2、經濟壓力不同

大部分來工地上班的農民工,哪一天家裡不需要寄錢回去的?他們往往是因為家庭的壓力太大,來工地上幹說來錢快,辛苦一點累一點,作為家裡的頂樑柱,大部分賺的錢都寄回了家裡,家裡的開支都抗在自己的肩膀上。相比之下,公務員就大不同了,能夠考公務員的人,家庭談不上有多好,但是一定也不差,不然也不會守著一個鐵飯碗,只有較為寬裕的家庭才會把孩子送去考公務員。公務員掙的錢基本上全部歸自己支配,加上自己的配偶,兩個人的資金加起來一年也能存下不少的錢,兩個人一起還月供很簡單。當然,現在大部分的年輕家庭,家裡的房子首付多多少少都是找家裡要了一點,自己再出一點,這就是兩者之前的差別!

3、公積金

公務員雖然說明面上的工資比較低,但是大家都知道,公務員的相關福利有可能比工資還高,就拿一個公積金來說,每個月至少也有1-2千以上,如果把這些雜七雜八的補助加進去,那麼公務員的工資其實一點也不低。另外,公務員在後續一系列的社會政策上面享有的優惠要高於農民工。

雖然說,現在國家已經在把這一方面緊縮了,但是兩者之前從這一個層面上來講差別還是比較明顯。

4:社會認可度不同

大部分人買房子都要涉及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銀行貸款,畢竟能夠全款買房的人少之又少,況且全款買房從投資角度上來講也不是一種很明智的選擇。農民工和公務員一起去銀行貸款,兩者的流程和貸款力度肯定是不一樣,公務員的社會保障比較完善,社會認可度比較高,相比之下農民工就比較低了,這是大家一個普遍的認知,談不上什麼鄙視不鄙視的關係,這是大家潛意識裡面都認可的事情。

農名工500塊一天買不起房,公務員4千一月卻買了房,網友:真現實

5:財富運作方式不同

每一個社會層面的人其實跟自我的格局和知識儲備有關,有人有了錢就會去立馬花掉,有人則會讓錢生錢,結果兩者差距越來越大。農民工賺錢就是為了養家,生活家居用品之類的都要負擔,基本上沒有什麼剩餘的錢,但是對於城市的公務員來說,有了一點閒錢就想著如何讓錢生錢,前者用於消費,後者用於投資,自然差別就出來了。

農名工500塊一天買不起房,公務員4千一月卻買了房,網友:真現實

看待問題不能只看表面,想要兒女子孫都能夠買得起房,首先還需要好好培養文化水平和實踐能力,這樣才能跳脫出有錢人越來越有錢,窮人越來越窮,到了買房子的時候才能夠從容拿下!

好了,今天給大家分享的買房知識就到這裡了,如果你們有更好的建議與意見,不妨在評論區給我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