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S 概念股全面分化 說好的取代微信還有戲嗎?

在經歷了前幾個交易日的集體強勢後,RCS 板塊今日早盤有所分化。截至上午收盤,海聯金匯、神州泰嶽漲幅居前(前者未封住漲停),佳都科技、銀之傑、號百控股封住跌停,板塊總體跌多漲少。

消息面上,昨晚多家上市公司披露 RCS 業務相關情況:

京天利表示,整體行業上看,RCS 業務從通信協議、技術架構到業務系統仍處於發展階段,商用條件有待進一步成熟,未來公司能否參與其中並獲得營收尚存在不確定性。RCS 業務與公司 2019 年業績收入並不直接相關,對公司近期業績不產生重大影響,對公司長期業績的影響也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銀之傑公告,截至目前,子公司億美軟通尚未形成 RCS 富媒體通信服務的營業收入,短信服務升級為 RCS 富媒體通信服務對億美軟通及公司經營業績的影響尚有較大的不確定性。

天源迪科稱,隨著微信等社交平臺興起,公司在 RCS 的收入逐年下降,目前存量 RCS 業務較少,目前廣州易傑與華為合作的收入主要來自於移動端的 IPTV、輕量級 CBS、雲服務管理平臺(manage one)等項目。

北緯科技更是撇清了和 RCS 的關係,公司表示,目前主營業務為手機遊戲、移動增值及行業應用,不存在 RCS 相關業務。

RCS 或成 5G" 先發 " 應用?概念不新 運營商早有嘗試

RCS 之所以受到市場的熱烈追捧,除了三大運營商和各大手機廠商的聯合加持外,也與其有望成為 5G" 先發 " 應用有關。

與 VR、自動駕駛這些產業技術尚未完全成熟,下游應用市場尚未培育起來的酷炫應用相比,RCS 並非新鮮事。

2015 年,谷歌將專注於 RCS 的創業公司 Jibe 收歸門下。該公司著手處理一種名為 Universal Profile 的新 GSMA 標準實施,為其引入谷歌的技術,並將它整合到 Messenger 應用。

早年國內運營商、終端廠商對 RCS 也均有嘗試,但各自為政,最後隨著微信的崛起而偃旗息鼓。不過,隨著本次運營商聯合發佈白皮書,以及手機廠商積極響應,RCS 有望在各方共同協作下迅速普及開來。

安信證券在去年 8 月的研報中就曾指出,RCS 可能是最快落地的 5G 應用,並認為未來 RCS 將會成為企業服務的重要渠道,流量的急劇增加將增加 RCS 的應用普及和多樣化。

國盛證券指出,3G/4G 時代,基於智能終端的各類應用 APP 百花齊放,運營商逐漸扮演起各個內容廠商的管道提供者的角色。而演化到 5G 時代,伴隨各類應用 APP 的大規模氾濫,對於內容廠商和用戶都逐步形成負擔,尤其是對於 B2C 的業務。而 MaaP 的應用有望為用戶帶來一站式的服務體驗,解決了用戶和商戶關於下載 APP 的痛點。

RCS 真的可以取代微信甚至所有 APP 嗎?

與我們使用習慣了的 APP 不同,RCS 的優勢在於其開放性和便利性:無需註冊,也不必下載,只需有個手機號碼就可以了。由於目前中國實行的手機實名制,其安全性也是非常高的。

對於企業而言,未來可以向用戶發送基於 RCS 的消息,如業務訂購、業務查詢、訂單查詢,企業不需要開發第三方的 APP 來適配不同的手機操作系統了,直接就可以對接到運營商的在網用戶,這樣給企業帶來更多的便利和收益。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 RCS 就將取代所有的 APP 呢?其實在之前,微信小程序就做過類似的嘗試,初衷都是自己成為一個 " 超級接口 ",幫助其它客戶打造自己的業務。但是因為用戶習慣、平臺限制等種種因素,微信的小程序還沒有達到全民普及的程度。

事實上,從消費者的角度,可能已經形成了用微信聊天、用 APP 購物的模式。用戶消費習慣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完成的,而是需要經過長期的市場培育,而這又離不開從運營商、終端廠商到企業的通力協作。

從谷歌 RCS 的發展路徑就可以看出,一項應用的推廣需要時間:谷歌 2015 年收購 RCS 初創企業 Jibe;2016 年與美國運營商 Sprint 進行合作,啟用 RCS 通過短信向 Android 用戶提供增強的短信體驗;2018 年 2 月,谷歌推出 "RCS 商業信息 "。

去年 6 月,外媒更是報出谷歌越過運營商,開始測試通過 Android 系統直接提供通訊服務的 RCS,有媒體不禁驚呼 " 或成微信終結者 "。然而,到目前為止,谷歌 RCS 已經逐漸為人所淡忘,而微信也依然活得好好的。展望本輪國內 RCS 的發展,或許會有很美好的前景,但在這之前我們也應該多一份耐心和冷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