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廢為寶,蒙城“掘金”綠色發展

 近年來,蒙城縣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綠色發展理念,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不斷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產業佈局,加快先進技術設備推廣、產品更新換代,有力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

  “煩人”秸稈成了新型燃料

  小麥秸稈、稻殼、鋸末這些令人頭疼的廢棄物,在蒙城縣經開區的安徽上元農林科技集團,都變成了“貴客”。深加工後,它們統統變廢為寶。

  4月12日上午,安徽上元新型家居材料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裡,原木旋切、壓制成型、打磨等流程井然有序。擺放成品的廠房內,用作轉椅靠背的彎曲木膠合板堆放齊整、一字排開,十分壯觀。這些膠合板是製作高檔座椅、沙發等傢俱的主要配件。上元集團一天可加工楊樹160立方米。但同時,該集團每天還要“吃掉”大量的樹皮、秸稈等。這是咋回事?上元集團總經理吳興亞告訴記者,在上馬5萬立方米異形板材的同時,上元集團本著綠色發展理念,出於對新能源產業的看好,同時考慮到皖北豐富的秸稈資源,打造了年產10萬噸生物質成型燃料能源綜合利用項目。

  這生物質燃料的原料,就是樹枝、樹皮、鋸末。這些“廢物”經過粉碎、烘乾、制粒成型等工藝,形成了一種新型燃料。

  與傳統的煤相比,生物質燃料燃燒充分,無煙、無汙染,熱能輸出量更大。上元集團總經理吳興亞告訴記者,這種新型燃料燃燒率達87%,無煙、無汙染,被國家認稱為新型環保燃料。

  吳興亞說,在推動這一項目過程中,企業始終把技術攻關和研發工作擺在頭等重要的位置,積極利用外部資源為項目賦能。今年1月,上元集團順利與中國工程院蔣劍春院士簽約,建成了蒙城縣首個院士工作站。

  目前,上元集團10萬噸生物質成型燃料項目的產能已經完全釋放。這些燃料的應用,每年能夠直接減排二氧化硫2500噸,減排溫室氣體二氧化碳25萬噸。

  吳興亞告訴記者,生物質成型燃料能源綜合利用項目,是上元集團未來重點佈局與打造的發展板塊。

  生活垃圾化身綠色電力

  農作物秸稈可以變廢為寶,讓人望而生畏、散發惡臭的成堆的生活垃圾也一樣可以“變廢為寶”。一期規模700噸/日的蒙城生活垃圾焚燒發電PPP項目,今年9月份就要把這一願望變為現實。

  4月12日下午,在蒙城縣九里橋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西側,總投資約3.3億人民幣蒙城生活垃圾焚燒發電PPP項目建設正在快速推進。一期項目配置2臺350t/d +1臺15MW汽輪發電機組,遠期根據垃圾量的實際增長狀況,考慮適時增加一條350t/d的焚燒線和7.5MW汽輪發電機組。

  “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相比傳統生活垃圾的填埋處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要更加環保節能、節約土地,也消除了垃圾滲濾液滲漏汙染地下水的風險。”項目負責人於建君介紹,蒙城生活垃圾焚燒發電PPP項目建成投用後,將可以處理全縣區域生活垃圾,進一步改善蒙城城鄉環境衛生面貌,提升人居環境質量。

  綠色造紙沒有廢水排放

  提起造紙企業,留給人們的大多數是汙水橫流、汙染嚴重的不良印象。但在蒙城,這一傳統印象正在成為“老皇曆”。

  4月12日上午,蒙城縣經濟開發區南區,安徽萬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5萬噸紙漿模塑製品生產加工項目現場,一期3棟廠房約2萬平方米已建成,設備正在安裝調試,各環節在做投產前的最後準備。

  紙漿模塑是一種立體造紙技術。它以廢紙為原料,在模塑機上由特殊的模具塑造出一定形狀的紙製品。

  “我們的原料就是紙箱廠的邊角料。”安徽萬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陸俊明說,他們公司生產的紙漿模塑製品包括工業品包裝、農副產品包裝、醫用護理品包裝、精品包裝等,具有綠色環保、循環再生等優點。傳統泡沫、塑料製品自然降解可能需要上百年的時間,而紙漿模塑製品在正常溼度下,15-20天即可化為“紙泥”,可再生利用,非常綠色環保。

  更關鍵的是,該項目沒有傳統制紙行業的廢水汙染問題。陸俊明指著全長88米的全自動製漿系統說,設備清洗廢水經導流槽回用於製漿工序,冷卻塔排汙水回用於製漿工序,成型產生的白水回用於製漿工序,不外排。“這個系統的用水只進不出,無生產廢水排放。”

  據介紹,該項目總投資2.35億元,佔地117畝,總建築面積5.5萬平方米,規劃建設6棟廠房和1棟辦公樓。項目全部達產後,可實現年產能1.5萬噸,年產值1.3億元,年稅收1000萬元,帶動就業350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