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縣:“脫貧路”修到家門口

  初春時節,蒙城縣許疃鎮陶廟社區陳炮樓村民組,一條條農村道路將散落的各家各戶串聯起來,一輛輛滿載貨物的農用車在水泥路上穿梭往來。村民陳文富告訴筆者,以前陳炮樓交通閉塞,村民走的是泥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這裡的人們出行時的真實寫照。

  “2016年以前,俺們莊只有一條一米多寬鋪著石子的鄉村小路通往大公路,當時摩托車是村民們出行最常用交通工具。天不下雨還好,只要天一下雨,石子路就會變成稀泥路,摩托車上路就容易打滑,隨時可能上演‘人仰車翻’,如果不想‘鋌而走險’,就只能步行。”陳文富感慨地說。

  馬馳是陳炮樓的養豬專業戶,隨著通村公路的建成,一直困擾他的運輸問題解決了,養殖成本降下來了,銷售收入也提高了。如今,他的養殖規模從十幾頭擴大到了一百多頭,還成立了養豬專業合作社,帶領周邊村民共同走上了致富路。

  “現在路修好了,拉飼料不犯愁,賣豬也不犯愁,大車直接通到家門口。”馬馳說。

  修建道路需要佔用村民的土地,雖然把路修好是村民們夢寐以求的事,但是土地也是農民的命根子,村民們在佔地問題上會不會有意見?修建道路能不能進行順利?當初修路的時候,村幹部在心裡打起了鼓。

  “可以說村民們是歡歡喜喜地把地拿出來的!”村組幹部回憶說,一提到修路,村民們紛紛表示願意拿出自己的土地用於修建道路。“修建道路也佔了我家的地,但是隻要路修好了,佔點地又算得上什麼!”這是村民共同的心聲。

  “精準扶貧,交通先行。我鎮堅持把‘村村通’建設作為扶貧攻堅的基礎性、先導性工程,以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為統領,加快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農村道路各項工作取得了全面長足的進步,為實現農村精準脫貧提供了強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僅2018年一年,我鎮就新建道路46公里。一條道路,從基本通行意義延伸至村民的生產生活、思想視角的發展與改變,同時拉近政府與群眾的距離,是一條真正意義上的‘脫貧路’、‘致富路’、‘產業路’。”該鎮負責人介紹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