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十四年》遭差評吐槽,歷史中的人物故事比電視劇好看!

成龍監製的《成化十四年》開播就撲街,網友們已經359°吐槽完畢~~

《成化十四年》遭差評吐槽,歷史中的人物故事比電視劇好看!

成化十四年 海報


服道化:看上去很美,但是不夠專業,皇帝竟然穿親王的紅衣服

演技:主演們浮誇、做作外加臺灣腔,只是個別老戲骨在苦苦支撐

故事線:開篇就凌亂,人物沒有一個能立起來,不知道在講什麼

後期:剪輯師可能也被編劇弄暈了,上一秒男一破案、下一秒男二找人、再下一秒男一大街上和人吵架~~~

配樂:可能大家在比賽找茬,沒剩下啥能挑錯了,網友們就使勁想,終於有了,古裝劇裡電音太多也得算錯吧!看看人家《笑傲江湖》那曲曲經典啊!

通篇唯一被網友們認可的就剩動作戲了,畢竟成家班加持,效果必然不同凡響。

《成化十四年》遭差評吐槽,歷史中的人物故事比電視劇好看!

成龍


作為時下最流行的耽美劇,本來是能名利雙收。但拍出來的效果實在差強人意。相比較而言原著的確要更好看一些。

成化十四年——多事之秋

俗話說“時勢造英雄”,在重要的歷史時期,英雄們的故事總會更有看點,比如悲壯的《霸王別姬》,發生在霸王戰敗後;再比如《步步驚心》、《宮》等發生在清朝九子奪嫡時期。

成化十四年,自然是講的明朝那些事了,先說“成化”,這是朱見深的年號。要說這位皇帝也是個命運坎坷的主,在他兩歲那年,他皇帝爸爸被瓦剌擄走,然後他叔叔監國,他被立為太子。5歲的時候被廢去太子。想想也正常,叔叔家自己有兒子,為啥還用侄子呀!

就這麼又過了五年,朱見深的皇帝爸爸回來了,“奪門之變”復辟後,朱見深又當上了太子。(《女醫明妃傳》就是講的這段歷史,劉詩詩、霍建華、黃軒聯袂主演)

《成化十四年》遭差評吐槽,歷史中的人物故事比電視劇好看!

皇上劇照


再說“十四年”,這一年其實沒發生什麼大事,有史料記載的就是四川松潘苗民起義,後被鎮壓。十四年作為一個時間點,往廣義範圍擴展一下,就是明朝的西廠在成化十三年建立,這是明朝特有的政府部門。

這時候明朝東廠由錦衣衛掌權,而西廠由年僅十五六歲的太監汪直掌權。

新部門總要跟老部門分權,而西廠它的職權比東廠的錦衣衛更大。比如偵查民臣的言行,對疑犯進行拘留、用刑等一手包辦,他們既是警察又是法官,一時間風頭無兩。

《成化十四年》就是發生在這種歷史背景下,還穿插了後宮秘聞,拍好了,劇情好看不難。


我們再來還原一下劇中人物。

汪植原型“汪直”!

作為劇中人物原型,辨識度最高的肯定是皇帝和萬貴妃。歷史上的朱見深對這位萬貴妃絕對是真愛。史料記載,萬貴妃名叫萬貞兒,是朱見深小時候的保姆,比朱見深整整大了17歲。

《成化十四年》遭差評吐槽,歷史中的人物故事比電視劇好看!

萬貴妃劇照


朱見深即位後,先是封她為才人,然後封貴妃;這位萬貴妃去世的時候,朱見深7天沒上班,這種種表現,劇評兄只能用真愛來解釋了。

根據這兩位人物可以推斷出,劇中汪植的原型,就是歷史上的汪直。

劇中汪植亦正亦邪,西廠提督的名義一出,官員們表面恭敬,實際上不知道在心裡罵了多少回娘;實際上他也胸懷天下,為黎民蒼生考慮。

《成化十四年》遭差評吐槽,歷史中的人物故事比電視劇好看!

汪植劇照


歷史上的汪直也是傳奇人物,他入宮後憑藉機靈勁,派去侍奉萬貴妃。之後被提拔當了御馬監的掌印太監,又因幫皇帝探聽虛實有功,皇帝就給他新開了個部門——西廠,從汪直的履歷上我們可以看到,跟對領導的重要性,皇帝愛萬貴妃,也就愛屋及烏了。

唐泛原型“孫博”?

劇中唐泛是一個聰明、愛吃的小夥子,電視劇開頭就來了個吃播,之後更是無處不體現他愛吃、聰明、愛生氣的人設,劇評兄就納悶了,挺好的男主,怎麼感覺像是拿到了女主的劇本?

《成化十四年》遭差評吐槽,歷史中的人物故事比電視劇好看!

唐泛劇照


唐泛在歷史中,並沒有原型,和汪直有關的史料記載中,提到過一個人——孫博,我們可以對比參考一下。

孫博在成化十四年中進士,之後的考試就名落孫山了。他這個進士命運也還算不錯,被授予了兵科給事中,最少是吃皇糧的。

這位孫博那是直言敢諫,上摺子讓皇帝廢了西廠,這汪直不能同意啊,於是倆人就槓起來了。最後汪直想出一招,你不是看不慣我,那我讓你跟我一起出徵去打仗,專門給我記功。

史書記載:每出戰,令博隨行。博意氣峭撥,指畫利害,持論侃侃,直戀敬之。威寧海一役,師還,博附奏譽直,竟與同功受賞,不復有所辯白雲。

從反對到佩服,這也是劇中唐泛與汪植的故事線,所以作者在創作唐泛的時候,應該參考了孫博這位歷史人物。

我們追劇,總樂於沉浸在劇情中,其實歷史上的真實故事,遠比電視劇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