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守襄陽六年的呂文煥變節遺臭萬年

金庸先生筆下的眾多大俠之中,先生最推崇應該就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郭靖了,在《射鵰英雄傳》中,郭靖幫助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滅了金國,成吉思汗甚是喜歡他,還要把他招為金刀駙馬。郭靖聽說成吉思汗即將對大宋用兵時,和黃蓉帶領丐幫幫眾無償為大宋保衛邊關重鎮襄陽城。

苦守襄陽六年的呂文煥變節遺臭萬年

襄陽城


在郭靖和黃蓉和丐幫眾人的幫助下,襄陽守軍守住了蒙古軍隊的一次次進攻,郭靖夫婦本來可以逍遙雲遊江湖,或者退隱桃花島,可是郭靖沒有這樣做,他選擇為國家盡忠。在襄陽城的幾十年裡打退蒙古軍隊的多次進攻,最後戰死襄陽城。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郭靖是金庸小說裡虛構的人物,如果在歷史裡找原型的話。那應該就是宋末苦守襄陽城六年之久的呂文煥。

呂文煥鹹淳三年(1267年)“依舊帶行御器械,改知襄陽府兼京西安撫副使”。開始駐紮襄陽,對抗元軍的苦旅。初期憑藉城牆堅固,糧道未絕,兼之呂文煥“植木江中,上造浮橋,藉通援兵,與樊城互相策應。”蒙古兵雖然勇猛,一時竟攻不下來。

苦守襄陽六年的呂文煥變節遺臭萬年

呂文煥像


《讀史方輿紀要》記載:宋鹹淳五年,蒙古圍襄樊,其將張弘範議曰:襄陽未下,以糧援未絕。而江陵歸峽,行旅休卒,道出襄陽南者相繼也。若築萬山以斷其西,立柵罐子灘以絕其東,則斃之之道矣。史天澤遂築長圍,起萬山,包百丈山,令南北不相通。又築峴山、虎頭山為一字城,聯亙諸堡,以為必取之勢,於是襄樊大困。

元軍改變攻城策略,在襄陽城周圍修築堡壘,斷絕城裡糧草供應。直到鹹淳九年,張弘範言於阿術曰:襄在江南,樊在江北,我陸攻樊,則襄陽出舟師來救,終不可取。若截江道,斷救兵,水陸夾攻,則樊破而襄亦下矣。阿術聽從建議,派兵毀壞浮橋,截斷兩岸聯繫。“十年正月,遂破樊城,屠之。遣唐永堅入襄陽,諭呂文煥,乃以城降。上功,賜整田宅、金幣、良馬。”

至此,呂文煥率襄陽軍民堅守襄陽城六年,為南宋爭取了寶貴的時間,還算是有很大功勞的。就算最後彈盡糧絕時投降蒙古,也算拼盡全力,或是說為一城軍民著想,也不至於落得一世罵名。呂文煥出城投降時,支援襄陽的範天順仰天長嘆:“活著時是宋朝的臣子,死後也當宋朝的鬼”。在守衛處上吊而死,寧死不降的堅貞不屈和呂文煥形成鮮明的對比。

呂文煥的投降如果說是形勢所迫,那麼他在投降後的所作所為可以說是心甘情願,自甘墮落。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就是十足的漢奸、走狗。

前面說到“襄守將呂文煥懼而出降”,蒙古皇帝不但給他記功,還賜與田宅、金幣、良馬。不知是榮華富貴的誘惑還是威逼利誘的原因,呂文煥開始主動發力,反攻宋朝。

投降後,“授文煥昭勇大將軍、侍衛親軍都指揮使、襄漢大都督,賜其將校有差。”後來“為參知政事,行中書省於荊湖”。呂文煥被安排招安宋軍將士,能當兵的每月給錢糧,不能當兵的給牛和田。他隨蒙古軍隊一路南下,遇見城池就前往威逼利誘進行勸降,成為蒙古攻宋的馬前卒。

攻打鄂州時,呂文煥帶兵來到鄂州城下列陣,對守軍喊話,“你們國家所依抵抗大軍的就是長江、淮河而已,我軍渡江過淮猶如平地,你們難道還不投降嗎?”元軍統帥伯顏以呂文煥為嚮導,馬不停蹄地繼續一路向東。曾經在襄陽抵抗蒙元長達六年的呂文煥此刻異常賣力,像是要幫元軍把此前耽誤的時間都彌補回來一樣,他充分利用長江中游為中心長年積累下來的基礎與人脈,積極地對沿江諸將進行離間和瓦解。

由於呂文煥的反面影響,黃州、蘄州、江州、安慶、池州等沿江州郡接連投降,伯顏的進軍幾乎成了一場兵不血刃的武裝遊行。呂文煥的可恥行徑,不僅在宋朝方面遺臭萬年,就連元軍內部也鄙夷他的人品。

後來,文天祥出使元軍期間,曾經指著呂文煥鼻子酣暢淋漓地大罵,“汝叔侄皆降北,不族滅汝,是本朝之失刑也”,“今合族為逆,萬世之賊臣也!”

苦守襄陽六年的呂文煥變節遺臭萬年

文天祥

呂文煥的投敵賣國之惡行,間接地導致南宋滅亡,南宋百姓在元朝統治期間被列為末等人。其罪惡行徑,本該萬死。可是,他竟然能活到“江淮行省右丞告老”,兒子還被任命為宣慰使。但是,人民心中有桿秤,呂文煥的所作所為足以把他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遺臭萬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