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陽光的“冰火兩重天”,國劇轉向的一個“小信號”?

作者|顧 韓

繼《大江大河》、《知否》一同跨年之後,正午陽光再次出現了左手打右手的情況。《我是餘歡水》4月6日在優愛騰上線,《清平樂》4月7日在湖南衛視播出,中間僅隔一天。

前者由愛奇藝、正午陽光影業出品,王三毛、磊子擔任編劇,孫墨龍執導,郭京飛主演,改編自百花文學獎獲獎作品《如果沒有明天》。講述了中年社畜餘歡水在身患絕症之後開始反思人生、顛覆過去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一部純網播出的12集短劇。

正午阳光的“冰火两重天”,国剧转向的一个“小信号”?

後者由正午陽光影業、中匯影視、騰訊視頻聯合出品,侯鴻亮製片,張開宙執導,王凱、江疏影、任敏、楊玏、邊程等主演,改編自米蘭lady小說《孤城閉》。全劇69集,通過朝堂風雲和兒女情長展現宋仁宗趙禎的為政和為人。

正午阳光的“冰火两重天”,国剧转向的一个“小信号”?

在現實主義、都市話題領域,正午陽光去年剛剛有過爆款劇《都挺好》。《我是餘歡水》中郭京飛一出現,觀眾分分鐘開始腦補聯動。而同樣是王凱主演、主打古裝正劇的《清平樂》,也不難令人聯想到當年的《琅琊榜》。

然而播出後,“餘歡水”還在延續中年人的崩潰,不過是以更新銳的姿態。《清平樂》的觀感卻快從《琅琊榜》2.0變《天盛長歌》2.0了,精良製作卻難抓觀眾眼球。

兩部新劇,一臺一網,一長一短,一古一今,既像是過去的正午遇見現在的正午,又像是國劇的過去遭遇國劇的未來。

正午阳光的“冰火两重天”,国剧转向的一个“小信号”?

尷尬的《清平樂》,失落的朝堂戲

一個倉促定檔加改名,《孤城閉》(現名《清平樂》)終於與觀眾見面。熟悉的朝代、熟悉的卡司,熟悉的淡雅色調,熟悉的宇宙起源式開局,都讓觀眾夢迴《知否》。導演張開宙的業務能力再次遭到質疑。

正午阳光的“冰火两重天”,国剧转向的一个“小信号”?

《清平樂》中的仁宗,就是歷史上“狸貓換太子”的主角。前兩集主要講了年少時的他意外得知自己身世,幾番想要反抗太后又被身邊人按住,只得繼續維持表象。

信息倒都是有效信息。對養母的忌憚、對生母的虧欠,在民間的見聞、與老師的相處,都會勾連到之後的劇情。身為皇帝卻無法遵從本心、顧全親情,也正是全劇的悲劇根源。

問題在於,這些前史完全可以在必要的時候通過閃回交代,《清平樂》卻用了一種溫吞的方式、佔用開局的“黃金時間”來鋪墊。一件事從這個角度強調一遍,再從那個角度強調一遍,以至於成年仁宗王凱在第二集結尾才登場,前面都是新人演的少年版。

正午阳光的“冰火两重天”,国剧转向的一个“小信号”?

並不是說新人實力一定不好,但論對電視觀眾的吸引力,新人肯定比不上明星。要知道,許多劇為了讓主演第一集就出現,可是不惜讓三四十歲的人演青少年的。《知否》、《清平樂》反其道而行之,可能是對內容很有自信的表現,但這次觀眾似乎不願意等了。

一方面,在海量內容供給與視頻網站倍速功能的培養下,觀眾追劇缺乏耐心已成事實。更重要的是,什麼全員戲骨、對稱構圖、精美服化道,這些年見得多了也就沒那麼金貴了,大家不會因為這些“配料”就對劇情網開一面。

國產劇有古裝正劇的傳統,早年有過不少佳作,後來在古偶劇、婆媽劇的衝擊中日漸衰微,直至2015年《琅琊榜》橫空出世,重新掀起“權謀熱”。

《琅琊榜》雖然在當時收視不佳(也是開頭趕客、低開高走……),但影響相當深遠。它證明了網絡IP可以炮製成符合主流價值的“正劇”,也證明了這種看似嚴肅的朝堂戲可以被互聯網上的年輕人接受甚至追捧。順便,還給這類作品的視覺美學與相應的營銷打了個樣兒。

正午阳光的“冰火两重天”,国剧转向的一个“小信号”?

此後,市場上開始出現一批高配權謀大劇,如架空世界的《九州海上牧雲記》、《九州縹緲錄》,三國題材的《軍師聯盟》、《三國機密》,女頻書改男頻劇的《天盛長歌》、《鶴唳華亭》,等等等等。

粗看,這類劇的格調要高於同期流行的宮鬥瑪麗蘇、玄幻打怪獸。細看,卻時常出現劇本拖演員與製作後腿的情況。權謀戲智商不夠,氛圍來湊,大家一起故作高深。為了平衡天價片酬與製作費用,動輒六七十集,節奏緩慢還時常存在不必要的注水。

總而言之,看上去很美,但可看性並不強。

除了觀眾質疑、平臺冷淡,總局近年的“限古令”、“限集令”,對權謀、宮鬥題材的限制,對現實主義、“小大正(小成本,大情懷,正能量)”的提倡,也都對燒錢的古裝大劇形成沉重打擊。

種種跡象表明,權謀大劇的時代即將告一段落,即便是參與締造這個時代的正午陽光也無法挽留——或者無意挽留。

從《不完美的她》到《餘歡水》

在路上的“新可能”

再來關注一下《我是餘歡水》。其原著連載於《小說月報》而非網絡平臺,官宣拍攝全在2019一年內完成。種種原因吧,原著和改編劇的知名度都不高,播出兩天、豆瓣評分8.5,熱度還是可憐巴巴。

有此結果,其實並不意外。在硬糖君看來,《餘歡水》儘管沒有像《不完美的她》一樣手法上姿勢清奇、花樣百出,但也是實驗多過盈利:

精品短劇、嚴肅文學IP都是屢屢被提起、但尚未被驗證的新風口;現實背景“爽劇”在海外已有一些爆款(如《梨泰院class》),國內還沒有類似案例。《我是餘歡水》的出現,確實令許多觀眾耳目一新,光12集的體量就拉了不少好感。

正午阳光的“冰火两重天”,国剧转向的一个“小信号”?

事實上,回顧正午陽光的發家史,其嗅覺是相當敏銳的。從網絡IP熱到迴歸現實題材,從都市群像到年代獻禮,重要的行業轉向幾乎從不缺席。當然,也不是每次嘗試都會成功。

這一方面要歸功於團隊本身。另一方面,正午陽光是最早觸網的傳統制作公司之一,與視頻網站建立關係較早,是搜狐視頻、也是全網第一部“網臺聯動劇”《他來了請閉眼》,以及騰訊視頻《鬼吹燈》系列的首部《精絕古城》的合作對象。

這回,愛奇藝作為12集短劇的主力推手,合作過一圈兒電影公司之後,終於找上了在電視劇領域更有號召力的正午陽光。

那麼,《我是餘歡水》表現如何?正如之前所說,該劇在敘事手法上沒有玩花巧,基本是正常來。妻子出軌、上司無情、老父吸血,業績被徒弟碾壓、到孃家吃飯被小舅子嘲諷,懟不過奇葩鄰居,也治不了欠錢不還的朋友……短短兩集,觀眾就跟隨餘歡水接受了來自社會的360°毒打。一環扣一環,中間沒給什麼喘息的空間,有些年輕人直接就給打蒙了。

正午阳光的“冰火两重天”,国剧转向的一个“小信号”?

這之所以能夠成立,很大程度上在於荒誕喜劇的定位。多數人比較認可這部劇是將中年社畜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危機提煉出來,再用一種戲謔誇張的方式進行表達。前面受虐也好,後面逆襲也好,都具有某種寓言意味。喜劇緩解了人物臉譜化帶來的失真感,也沖淡了舊式現實題材劇的說教傳統,更具網感(反觀主角瘋狂價值輸出的《如果歲月可回頭》)。

作為主角的餘歡水也是被諷刺的一方。他有過意氣風發的過去,卻漸漸把自己活成了一個低級謊話張口就來的油膩男子,反殺之後也帥不過三秒,去夜店尋歡,反被富婆們拉去……咳咳,總之,主創不介意刻畫他的性格缺陷、展現他的醜態,觀眾可以共情,也可以抽離出來看整體,這也不失為現實題材的一種有效打開方式。

唯一令人擔心的是根紅苗正的正午能否平衡好爽感和現實、諷刺宣洩與主流價值,收尾時可別再來一次《都挺好》式的緊急和解。

正午阳光的“冰火两重天”,国剧转向的一个“小信号”?

不管從政策利好還是輿論反響看,製作升級的短劇和創新表達的現實題材,都是大勢所趨。但諷刺的是,二者恰恰是對超長大劇與豪華古裝的迭代,指向性極強。正午陽光這次看似“歡歡樂樂”攜手而來,可實質難道不是“我背刺我自己”嘛?

關注當下、書寫現實

隨著《清平樂》開播、反響兩極分化,正午陽光是否被過譽的話題又熱了起來。其實就像上文所提到的,正午陽光的過人之處在於願意試錯且經得起試錯。但並不是每種類型都玩得轉,試過之後又撤出賽道的也不少。

從網絡上的已知信息看,正午陽光在《清平樂》之後沒有新的古裝項目。團隊最擅長的“小人物、大時代”式年代劇有兩部:《大江大河2》與《喬家的兒女》,故事分別發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與改革開放-2008年。改編自阿耐小說的《落花時節》賣點據說是中年人的愛情故事,不過從劇情簡介看,男女主角結識於青年時期,或許也會帶到時代變遷。

正午阳光的“冰火两重天”,国剧转向的一个“小信号”?

當代軍旅劇有兩部。一部是調性輕鬆的軍旅生活劇《我們正年輕》(原名《尉官正年輕》),由萬茜、秦昊、李佳航等主演,目前是拍攝完畢處於待播狀態。另一部是與蘭曉龍合作的《境外組》,定位是“境外追捕熱血劇”。項目2017年便已官宣,但遲遲不見動靜。

教育題材是近兩年的大熱門,檸萌算是在這一領域站穩腳跟,《小別離》、《小歡喜》……今年又來了《小捨得》。正午陽光錯失先手,在去年7月備案了一部《以子之名》。該劇改編自未夕同名小說,講述三個差生家長的悲喜艱辛與和解。換個角度看,這還能算一部女性群像劇,三個主角都是媽媽,“喪偶式育兒”的話題看來可以預定一下了。

正午阳光的“冰火两重天”,国剧转向的一个“小信号”?

同在去年7月備案的還有一部《我的超級英雄》,原著來自《失戀33天》、《閃光少女》的編劇鮑鯨鯨,原名《我的蓋世英熊》,是酒店門童戀上美豔空姐後的宅男逆襲故事。看描述像偶像劇,其實可以跟《我是餘歡水》歸為一類,都是給男性同胞們的雞血劇。

另外,今年3月,網絡作家祈禱君爆料稱,正午陽光買下了其“無限流”小說《開端》的影視版權,並透露會有電影與電視劇兩版。雖然感覺可能性不大,但若兩版都由正午陽光製作,那麼這將是他們的首部電影作品。

關注當下、書寫現實已成為國劇的新主題。2020又是如此特殊的一年,繼獻禮劇、扶貧劇之後,出現了抗疫劇這樣的特殊任務類型,觀眾看電影、追劇也更想從中尋求故事與自身的關聯。各大頭部內容公司都在不斷加碼現實題材的內容儲備,尋求新的競爭優勢。

換言之,這次比的不再是誰更能砸錢、誰的選題更極致獵奇,而是誰更能將平凡的現實做出不一樣的味道,與觀眾形成共振,在作品中展現出對社會的洞察與思考。我們靜待佳音。

本文為作者 娛樂硬糖 分享,影視工業網鼓勵從業者分享原創內容,影視工業網不會對原創文章作任何編輯!如作者有特別標註,請按作者說明轉載,如無說明,則轉載此文章須經得作者同意,並請附上出處(影視工業網)及本頁鏈接。原文鏈接 https://107cine.com/stream/12457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