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加之罪與不惡之惡

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翻譯過來就是,子貢說:“紂王的不好,並未像傳說的那麼壞。所以,君子厭惡身居低下的處境,因為這樣,天下的壞名聲都會歸附到他身上。”

此言在理,也很可觀。

惡,會越放越大,只因鍋需要有人背,至於由誰來背,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天人下認可就行。

亡國之君。

夏桀、商紂和隋煬,已然是帝王學習的反面教材,引以為戒,並把國家的滅亡歸結為他們在位期間的“惡行”。其實,朝代的更迭有其歷史性和時代性,就好比行駛在海上的巨輪,如果已千瘡百孔,遲早都會傾覆,只是好的舵手會延緩沉海,差的舵手會加速觸礁。

欲加之罪與不惡之惡

就拿隋煬帝來說,在位期間開鑿運河,貫通南北,這對中國歷史政治中心東移,鞏固南北統治有不可磨滅的功績,只因其在開鑿運河時時運不濟(天災),且過於激進(役民),引發民變,終致國滅,而之所以把滅國之惡歸結於煬帝,只因其是亡國之君。

媚主之狐。

商紂身敗,是為妲己讒媚惑主;西周滅亡,是為褒姒搔首弄姿;安史之變,是為貴妃酒池縱慾。是的,她們是有過錯,沒有正確引導與規勸君王,但把這等歷史責任歸咎於她們,則過於無辜與無恥。何況,她們未必有選擇。

欲加之罪與不惡之惡

楊貴妃不過在唐明皇面前撒撒嬌,給自己親族撈了點好處等,就給套上“紅顏禍水”,這是何其的無辜呀。即使在馬嵬坡,玄宗也不願意殺楊貴妃,因為他知道造成當下的局面並非她的過錯,安史之亂的主因是軍隊的體制問題和玄宗的驕傲自大,而之所以把安史之禍倒扣於貴妃,只因其是媚主之狐。

之所以能把這些“惡”全部附加在他們身上,並放大,就因為他們身“居下流”。

況且歷史的鍋是需要人來背的,由她們來背,即給了歷史的“交代”,也保全了男人的“面子”,呵呵,這樣,大家就都樂意接受了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