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與書擦肩而過,便錯失了另一番風景,讀書,只為自己

讀一本書,在悠閒的午後,大樹底下,竹椅上躺著,泡一壺淡茶,伴著迎面而來徐徐的清風,心平氣和,怡然自得,這是讀書最愜意的場景。

選擇與書擦肩而過,便錯失了另一番風景,讀書,只為自己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讀書可以安撫心靈,讓心沉澱,不再浮躁。有人說讀書無用,在當今社會,大學生一樣給初中還沒畢業的老闆打工,大學生的工資竟然比不上一個農民工的,讀了十幾年的書也不見得多有出息,學到的東西根本派不上用場。讀書還有什麼用?幹嘛要浪費時間?我想說,不一樣的,讀書跟不讀書的人,在處事態度,看待問題和自身修養方面是有差距的,賺錢並不是讀書唯一的目的。

選擇與書擦肩而過,便錯失了另一番風景,讀書,只為自己

書中有許多美好的東西,讀書就好像進入了作者內心的那個世界,他的想法、情緒、感受,都能夠通過文字在你面前展現得淋漓盡致。文字真是神奇的產物,它沒有五彩斑斕的顏色,也沒有變化多端的表情,而我們就是可以通過文字瞭解書中的語境、語感、語韻,如身臨其境般體會到書中的魅力。就好比進了一個異空間,一個夢中的世界一樣,卻又似幻非幻——

選擇與書擦肩而過,便錯失了另一番風景,讀書,只為自己

1、弗蘭茲·卡夫卡在《變形記》中寫道:格里高爾變成一隻大甲蟲,具有人類的情感和思考能力,能聽懂人們說話,而別人聽不懂他的甲蟲語言。格里高爾被家人厭惡卻無能為力,這是格里高爾的無奈,也是卡夫卡的無奈。讀《變形記》我們能夠明白,格里高爾是孤獨的,是不被理解的,是痛苦的。

選擇與書擦肩而過,便錯失了另一番風景,讀書,只為自己

2、魯迅先生在《故鄉》裡刻畫楊二嫂的外形是“細腳伶仃的圓規”,只簡簡單單幾個字,形象而生動,彷彿楊二嫂就在眼前一般。同時也讓我們聯想到那個年代老百姓生活的艱辛和貧苦,楊二嫂正是那個年代的一個典型。

選擇與書擦肩而過,便錯失了另一番風景,讀書,只為自己

3、艾米莉·狄金森描寫陽春三月讚歌的那一句:自從你一來,以致怪罪也像贊美一樣親切,讚美也不過就像怪罪。語言風格是俏皮的,也是真摯的。春天太過美好,而美好的東西也有離開的時候,這爛漫的春天,必須經過冷酷的嚴冬才能到達我們的面前。就像我們的人生,風雨過後才有彩虹。而我們,終會為美好事物的到來感到欣慰。

選擇與書擦肩而過,便錯失了另一番風景,讀書,只為自己

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讀書一定要讀認為好的書,什麼樣的書才算好的書呢?就是自己認為有意義的,有幫助的,值得去讀的書。讀書其實沒有什麼方法,遵從自己的喜好就好。關於讀書,我想說說我的一些經驗和體會。

一、讀書不需要目的。有人說讀書要先列出自己的目的和問題,要有目的性的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而我覺得讀書不需要目的,一本書想讀就讀,遵循內心意願就好了。如果讀書是為了尋找答案,那麼答案找到之後,便再沒有心思讀下去了,這樣豈不是錯失了書中許多美麗的風景?讀書為了找答案而找答案,這樣的讀書是沒有意義的。讀書應該是為了讀書本身,在書中細細體會,慢慢欣賞,不帶目的性去讀書,你能夠收穫更多。

選擇與書擦肩而過,便錯失了另一番風景,讀書,只為自己

二、讀書做筆記。你讀書會做筆記嗎?我會。讀一本書不是說讀完了就完成任務了,那麼厚一本書,我不可能記得書裡全部內容,說不定過幾天我就什麼都忘了。所以我喜歡一邊讀書一邊做筆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句話我非常贊同。在讀書過程中,我會把一些優美的句子,有趣的觀點,或者對我有幫助的部分摘抄下來,閒暇時候翻看筆記,重讀一遍,印象就加深了。書不能白讀,讀書肯定希望自己有所收穫的,而做筆記正好是一種行而有效的方式。

選擇與書擦肩而過,便錯失了另一番風景,讀書,只為自己

三、讀書勤思考。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不思考如水流過鴨背,一下就忘了。要思考的東西很多種,比如聯想:書中內容讓你聯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這個理論放在實際當中會怎麼樣?這一句話用的妙,又妙在哪裡?作者用了什麼樣的表達手法使語句更加生動,有韻律?對一件事物的讚美可以是這樣的,我能不能用相似的形式展現更多……思考是讀一本書重要的環節,讀書不必追求速度,學到手的才是你的。

選擇與書擦肩而過,便錯失了另一番風景,讀書,只為自己

書是我們的心靈之窗,打開不同的窗,總有不一樣的風景。書是我們精神修養的樂土,當你困擾、迷茫的時候,當你壓抑、疲憊的時候,當你崩潰,無奈的時候,都可以在這片樂土中休養生息。書是安放靈魂的小屋,小屋裡溫暖而安全,讓動盪不安的靈魂終於有了歸宿。書是雪地裡的炭火,是沙漠裡的水源,是荒山裡的指南針。讀書總是好的,多讀點書,你會看到不一樣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