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為什麼都不愛看書了?

農民龍拍天下



心寧手巧



人按照做事目的性強弱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是喜歡隨心所欲活著的人,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一類是目的性特別強的人,只做對自己有利的事情。還有一類是沒什麼主心骨喜歡隨大流的人,看見別人做什麼事情自己就做什麼事情。

讀書,是有人類之後方有的動作,猩猩大象老虎猴子鴕鳥小貓魚,它們即使再聰明,也讀不了書,這不賴它們,因為書本身就是人類文明的衍生物,不是貓科動物等等文明的衍生物,所以問為什麼不想讀書,問的是人為何不喜歡讀書。

讀書是做一件事,不是做一個人也不是做兩件事,這毫無疑問。按照人類做一件事目的性強弱的標準來劃分的話,隨心所欲的人只讀自己喜歡讀的書。喜歡隨大流的人只喜歡看有沒有人讀書。目的性強的人只看讀書對自己有沒有用。通過這三條來分析,我們就不能非得逼著芸芸眾生反思自己為什麼不喜歡讀書了,因為如果這本書能討得人喜歡,自然有隨心之人跑來閱讀,如果這本書真的有用,自有功利之人爭著閱讀,社會上的人都在讀書,那些隨大流的人自然也來讀書了呀。

用這個邏輯來思考,寫書的人要通過以下幾點的努力,來改善普羅大眾不喜閱讀的現狀了。



第一點,擺正姿態。別覺得你是寫書的文化人高人一等,寫出一些曲高和寡陽春白雪的東西來,欣賞者寥寥無幾,應該多創作一些輕鬆讀之易懂的作品,讓隨心隨性的人可以看懂並可以隨意的批評,別動不動就整出一副我這作品誰批評誰垃圾,那是因為你們沒讀懂所以才欣賞不了我的嘴臉,要知道大部分中國人是讀不了狗叫喚的。

第二點,立足實際。當今時代速食文化猖獗,一分鐘教你學會…算、一週教你學會讀…語、一個月教你學會彈…,等等等等,一萬種名字看起來工具書的書充斥了市場,博取了太多太多眼球,可是你真的能教會嗎?很明顯教不會,我自己就是顯著的例子,從小到大,讀了一萬本速成教科書,學習珠心算英語法語鋼琴吉他笛子二胡的試了個遍,還是一事無成狗屁不通,賴誰,賴我嗎?這鍋我背嗎?不,我只是個普通人又不傻,怪只怪寫書的騙人,一點都不立足實際說話,就知道吹牛,像我這種抱著功利性目的閱讀的人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讀了書沒取得我要的效果,我還會讀你嗎?不,我還會喜歡讀書嗎??不,只有不信任。

隨心所遇之人,懷有目的之人都在不讀書,隨大流的人向誰學習,向不讀書的人學習,這樣他們還能喜歡讀書嗎?寫書的人門啊,你們該反思這個問題了!



微涼是我


雖然知道讀書有用,但卻不想讀書,第一這是基於人的大腦喜歡做簡單事情的特點。刷朋友圈和看書,哪個更簡單?當然是刷朋友圈。如果僅是閱讀作為消遣的虛構類書籍還好,若是以獲取知識和收集信息為目的的非虛構類書籍,則需要大腦保持專注並進行邏輯思維,這就是很“燒腦”了。所以大腦也趨向逃避這一不舒服的事情。

第二和你的閱讀技巧有關係。我們從識字開始,就開始閱讀,再到我們整個學習生涯,再到我們進入社會,可以說大家都有豐富的閱讀經驗。但實際上只有極少數人充分發揮出潛在的閱讀能力。大多數人的閱讀速度太慢,無法專心,無法記住閱讀內容。成人平均閱讀速度為每分鐘200到300字,但有的人可以達到600字每分鐘。閱讀速度過慢會導致分心,進而變得不想讀書。其實通過閱讀技巧的提升,閱讀效率和閱讀速度也會提升,進而發現讀書的樂趣。

推薦大家看一下《溝通聖經: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裡面有很多提高閱讀技巧的方法指導。


橘貓隊長_硃小夏


在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強調讀書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書是一筆很重要的財富。從書裡我們可以獲取很多的知識,用古話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雖然這句話不完全正確,但在當時的社會中能夠顯現出書對於當代人的重要性。現在國家也在大力倡導全民閱讀活動,希望通過活動增強全民的閱讀習慣從而提升全民的素質。從國家層面來倡導這樣的活動,我們也不難看出,現在的我們是非常缺乏看書,特別是我們的親子閱讀,培養孩子從小喜歡看書,愛看書,從書中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養成靜下來的習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喜歡讀書,我歸結原因為以下幾點:

第一,現在這個社會是信息超級發達的一個社會,所以現在供年輕人,獲得各種信息的渠道也越來越多,比如電子書,網上圖書館等,他們可以用更快捷方便的方式,來獲取他們想要的資訊、信息知識;

第二,在這個快節奏的生活中,越來越顯得這個社會很複雜,很多年輕人也靜不下心來,顯得很浮躁,沒有時間慢慢去體味讀書的樂趣;第三,現在的年輕人有很多的興趣愛好,娛樂方式,會花很多時間和朋友聚會、喝茶、聊天,也不願意加入讀書的行列;

第四,現在一夜暴富的心理太多,覺得讀書無用,還不如花時間去幹一點別的,這樣掙錢還來得比較快。



休閒影吧


社會上沒有學習思維的人佔據百分之八十以上。這個時代,學習不是僅僅限於讀書的,可以先培養學習興趣開始,頭條文章評論回答問題都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微信朋友圈,抖音火山,都是學習工具,語言文字見人品,瞭解各種人性和心理。再加上看書去了解未知的世界,擴大自己的格局和認知。這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每天比昨天進步一點點,又多懂了些知識。不會恐懼任何社交,各種層次的人溝通交流。那種不具備學習思維又不讀書的人基本就是固步自封的人,情商低下,抬頭就是天,井底之蛙。人只有自救,否則誰也救不了你。喜歡群居的人絕對不會成長和變優秀,不懂得反省反思就不會有自律。


Love追夢人991


不想讀書很多時候被認為是不好學習!

讀書的目的是什麼?

增長知識和正能量,但是目前很多書籍偏離了書籍的軌道,都是為了博人眼球和賺錢為目的的發行,這樣的書讀不讀兩可!

另外,讀書只是一種手段提升自己,還有很多方式可以提高自己!也是學習的方式!

不想讀書就暫時不讀,想讀的時候再讀。

人生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每個人都有自己學習增長的方法!

如果你處於該學習讀書的階段,還是儘量選擇讀書學習一下!



盞眼看紅塵


說說我自己,我是農村孩子,小學的時候根本沒有什麼課外書讀。四年級的時候(差不多)學校有了個圖書館,但是不對外開放。

然後我們村一群調皮的孩子,包括我。偷偷溜進學校,爬上三樓(圖書館的位置),門不知道是被人弄壞了還是就是這樣,撞幾下就有一個口子,可以容納小孩進入。

然後幾個小夥伴就從圖書館偷書回去看。

對於小孩子而言,越是得不到的,越是珍貴的,越想得到。

反正我弄回家了四十多本各類故事書,小說,童等書籍。

雖然知道這樣很不好,但是至今難以理解,為什麼有圖書館反而不開放,當個擺設。

後來,當然是一本接著一本讀了,畢竟每一本書都得來不易。(至於其他小夥伴,感覺偷回家去,並不是因為喜歡看書,純粹是當做樂趣。)

格林童話,伊索寓言什麼的,看的太多。偶然間看到了一本《魯濱遜漂流記》,說實話初讀只是感覺有趣。

但在看完這本書之後的一個下午,放學回來的時候,看CCTV6套上的電影時,正巧播放著電影版魯濱遜漂流記,一切都印證著我看過的紙質內容。

似乎自己能先知先覺的知道一切劇情。

由此播下了喜歡閱讀,熱愛看書的種子。

此後因為看的書多,老師提的問題,別人不知道,我卻知道。

那種滿足感不必多說。

更加堅定了我對於書籍的渴望。

我初中也是在村裡附近的中學唸的,沒辦法買書看。那時候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到縣城去讀高中,去書店買好多書看。

那時候對於書籍的渴望很單純,魯迅全集,老舍全集,凡是語文課本上出現的作家的名字,他們寫的書都成為了我的目標。

那真是最單純,最純潔的一段時光。

但因為家庭等條件限制,根本無法滿足我的閱讀慾望,只能看看西遊記,三國,水滸等實體書,不是原版,是兒童版那種。

悲催吧!

而且看這種書,家裡都說我,說要專心讀書,看課外書不好。看小說有癮了,會影響功課。

等等之類的。

到了高中,很遺憾,我沒有瘋狂的去看我曾經想看的書。

而是迷上了網文,也就是網絡小說。

那是在中考之後,接觸到手機之後觸發的另一種閱讀癖。

這真是成了癮了,我現在仍在看,也開始嘗試著自己寫網絡小說,寫自己心中的故事。

當然故事並沒有結束,高中四年,對是四年,因為網文,耽誤了學習。

在高四那年,一年的時間幾乎都沒有看過網文。

但那種對文字的飢渴,對閱讀的渴望,不知道你們理不理解。

實在是無法忍受。

所以,我逾越了三年,迴歸了曾經的想法,迴歸了書店。

那一年,我熱愛散文,將餘秋雨的書全部看完,那一年我鍾愛歷史,將學校圖書館歷史類書籍看了個遍。熱愛科幻,每月必買一本科幻世界和它的譯文版。

就這樣,一年過去了,考上了大學,雖然是三本,有遺憾,但相比於一年以前,已經提高了太多。

如果時間能重來,讓我選擇一個時間段,我會回到中考之前。

那一段單純而又純粹的閱讀之心。


何足道兮


曾經的我也不喜歡看書,覺得特無聊。

我分析自己不想讀書的原因:如沒有養成讀書習慣或者選擇不適合自己的書籍就會覺得特別痛苦,肯定沒有看電影,刷劇,打遊戲,無限制買買買來的痛快。

我是從去年養成讀書習慣的,剛開始階段是每天讀書10分鐘,幾天後延長到30分鐘後面延長到2小時。到目前為止平均可以看2-3本書,每週都會抽一天時間去圖書館。

培養讀書習慣初期,可以選擇簡單而又有興趣的類型;中期可以選擇自己好興趣的領悟的入門書籍;中長期就可以選擇該領悟的經典書籍。

讀書和其他事情一樣,還是要看自己能不能在此過程獲得樂趣。每讀一本書,獲得新的知識,我都會特別開心。很多時候還會動筆寫下讀後感或者與朋友分享!

圖片源自網絡


未可末


在之前的為什麼要多讀書的問題,我是分不同階段來說的,因為我覺得人在長大,心智也在不斷成熟,看書的想法也在發展,有必要分開來說。對於為什麼不想讀書,也有必要分階段來說,畢竟,我們選擇多讀書還是不想讀書,都是我們成長的結果,隨著年齡的增長,需要自己獨立做出的選擇就更多,當然背後就是選擇所帶來的責任。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小學之前,我相信除了這一生註定吃文字這碗飯的所謂天才,會自己把讀書作為愛好之外,沒有哪個孩子是喜歡讀書的,父母愛讀書從而想影響孩子,這是一個偽命題,就和孩子們看的動畫片都是成年人做的一樣。

小學階段,和小學之前差不多,基本都還是處於沒有自我意識的狀態,更多的是看到別人在做什麼就做什麼,大多數同學都是不讀書的,那我為什麼要讀書?

到了中學,特別是初三和高中時期,為什麼不讀書,因為學習的任務已經很重,做的卷子和試題已經夠多,一套卷子和一本書所承載的知識量差不多,每天都讀,也不是個辦法。

上大學之後,我們把更多的時間交給了床和球場。因為我們看到在大學讀再多的書是沒用的啊,混的好的都是學生會以及和老師走的近的同學,你看他們每天那麼忙,哪有時間讀書,我們沒他們那麼聰敏,讀書又有什麼用。

工作以後,不讀書成了自己工作不好能力不夠的藉口,真的好用的理由,給誰都不會放過。我們怪罪自己太多了媽媽會心疼,怪罪別人太多了自己會假裝良心不安,索性溟然眾人,一起投生在工作苦海無涯的大海中去了。


若姜602


我們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是不想,是主觀上不願意讀,不表示讀書不好。

其次,讀書,如果讀書是一件不好的事情,那麼就不會有人願意做,可是為什麼都不願意讀呢,因為讀書是一件累人的事情,是不容易,要付出努力的事情。

總結來看,不想讀書,主要就是因為個人執行力不足,在讀書過程中,遇到了一點點小困難,然後就放棄了。為了給自己開脫,說我不想讀書,讀書沒用。至於到底有沒有,這個就見仁見智了。

那麼有的人為什麼執行力會不足呢?

因為我們的身體不止一個自我。 所以可能是另一個我在作祟。

蘇格拉底曾說過,人的靈魂是有三重本質的。為此還專門畫了個圖,圖裡一個騎手駕馭著一輛由黑色和白色的馬拉著的戰車。這個黑色的馬代表著慾望,白馬代表著意志靈魂,騎手代表著理性的靈魂,他要駕著這兩匹馬勇往直前。 而從腦科學的角度來看,人腦是由三層部分構成的,最裡面那層,我們叫鱷魚大腦,它代表我們身體的各種應激反應,第二層是猴子大腦,產生各種情緒,比如恐懼,興奮等。第三層是最高級的是前腦額葉,而人類之所以發展起來,可以說就是因為前腦額葉的發展,有科學研究表明,前腦額葉越發達,人就越聰明,也越理性。 所以,這裡的黑馬就是代表直覺,白馬是代表情緒,騎手就是代表理性。 按照這個理論,我們知道,人在小的時候,因為騎手還沒長大,戰車還是破破爛爛的,所以多數時候無法控制兩匹黑白馬,所以小時候的我們總是愛哭,愛鬧。長大後,我們始終沒能好好控制兩匹馬,時常任由自己的情緒或者直覺做一些判斷。

以讀書為例,我們時常設置讀書的各種目標,但是一旦出現其他好玩的事情,我們的注意力就被其他東西所吸引走,而那些前腦額葉發達的人,會懂的控制自己,理性的駕馭兩匹馬,那麼,這個過程要怎麼達到呢?

刻意練習。

首先,讓騎手學習各種新的概念和知識,通過反覆的思考學習,把這個概念傳給我們的白馬,也就是情緒,比如學習讀書好不好,通過前期打磨概念,我們知道,讀書好,並反覆思考,傳遞給情緒,我們再遇到讀書時候,會主動願意去學習,不會產生排斥情緒。最後,通過刻意練習,練習到一定境界之後,讓我們的黑馬,遇到讀書,直接產生應激反應,可以是每天固定時間一定要看書,否則就難受。

這時候你還會不想讀書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