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有錯?那是因為你沒有穿上盔甲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最原始的人性,也是人類最高尚的美德,保持善良是我們一生的修行。

善良當然不會有錯,但當善良讓別人傷害自己有了可乘之機,那就是錯了。做人要善良,但請穿上盔甲。

一、無原則的善良,其實是種軟弱

柏邦妮曾說:善良是很珍貴的,但善良沒有長出牙齒來,就是軟弱。

好心幫助別人,別人未必領情。毫無自保意識的善良,等同愚蠢。

善良一旦給錯了人,有時就是一場災難。大夥都還記得2017年6月22日凌晨發生在浙江杭州藍色錢江小區的那場大火吧?

一家五口,除了男主人因出差倖免於難,有四口人葬送在這場火災中。美麗的女主人、三個活潑可愛的孩子,四條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永遠的消失了。

當男主人在大庭廣眾之下捶胸頓足痛哭流涕,哀嚎聲傳遍整個小區時,聞者無不鼻子發酸,心中哽咽。

反觀這場災難的起始,不由嘆息受難女主人過度的善良。

做為一個只需接送孩子,偶爾做做飯,其他都不幹的保姆,每月7500元的報酬,包吃包住,有獨立的臥室和衛生間,福利好,薪酬高,比普通白領的月薪高多了。

當時,因為這個保姆並不勤勞很多事都不會幹,朋友就建議女主人換個保姆,女主人卻寬容的說:"哪有人是十全十美的"。

女主人對這個保姆真是好得超乎想象,把自己的奔馳車給她開,過節過年還給保姆的兒子買禮物、寄衣服。

甚至三個孩子都被教育得對保姆敬愛有加,出門旅遊還特意前去問保姆喜歡什麼禮物,要買給她。

而且,更難以理解的是女主人簡直毫無底線,多次借錢給這個保姆,累計竟然多達十幾萬,至事發分文未還。

可是,就是這般對她好。這個有著賭博惡習的保姆,還是慾壑難填,按捺不住對金錢的誘惑,居然十多次盜取被害人家中金器、手錶等貴重物品典當換錢。

最後,還是因為貪婪,一把火燒掉了一切……

美國思想家愛默生說過這樣一句話,"你的善良需要帶點鋒芒——不然一切就等於零"

事實就是如此,你若好到毫無保留,對方就會壞到肆無忌憚。

你無私地付出,他只當理所當然,在他們心中,沒有感恩,只有索取。當善良淪落為遷就、退讓,你的善良,最終會變成刺傷自己的利劍。

善良,本是一種很珍貴的美德。但善良沒有了原則,就成了一種軟弱。

善良有錯?那是因為你沒有穿上盔甲

二、善良有尺,忍讓有度

真正的善良是建立在"底線"二字上的,過分善良有時就變成所謂的"濫好人",而沒有底線的善良就成了助紂為虐。

俗話說,鬥米養恩,擔米養仇。不要用你的善良喂大了壞人的胃口。

曾經有段時間,因一名叫向海清的大學生的控訴,演員孫儷被“罵上了熱搜”。

而起因卻是因為孫儷對他的資助。從他剛上高中開始,孫儷一直資助他。在他第一次高考落榜後,又是在孫儷的支持下,讓他復讀了一年,然後才考上了上海水產大學。

向海清來上海水產大學報道的那天,孫儷母女倆親自到車站接他,並繼續承擔他大學期間的所有學雜費及生活費。

可是,向海清上了大學後,生活卻逐漸變得放縱:談戀愛、打遊戲、換手機,花錢似流水揮霍無度,不停地向孫儷要錢,孫儷看到這樣的向海清,只有失望地停止了捐助。

而要求得不到滿足的向海清,便惱羞成怒,理直氣壯地發了長文控訴孫儷,還杜撰出許多的惡名扣在了孫儷身上。

非親非故,我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這個向海清哪來的底氣?何來的膽量?來指責恩人?

沒有原則和底線的善良,最容易讓別人誤把你的情分當成了你的本分,理所當然享受你的付出,並且得寸進尺想要得到更多。

對這種不懂感恩,沒有廉恥的人。當你付出的善良卻不被當作善良對待,那對自己就是傷害。

此時,終止你的善舉是最佳的選擇。為孫儷的停止資助,叫好!

三、懂得拒絕,讓你的善良穿上盔甲

做人要善良,但不做爛好人,如果以傷害自己或傷害他人為前提的求助,就勇敢拒絕吧!

有一同事,曾同我聊起過她剛入職公司時的遭遇:因是新手,自感資質低、經驗差,她覺得應該先與同事們搞好關係。

於是整個辦公室的事,事無鉅細她都攬。大到幫同事頂班,小到遞茶倒水,清潔衛生,啥都幹。

時間久了,她彷彿成了個打雜的,每個人都使喚她,搞得自己的本職工作也幹不好,還得犧牲休息時間加班。

所幸,她後來意識到不能這樣下去。她開始學會了拒絕,不屬於自己份內的工作不攬,不合理的求助不幫。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上去。後來,很快就因為工作乾的出色升了職。

她說,當一個人的付出超出了範圍,時間拖得越長越沒人會念你的好,往往反給自己帶來各種困擾,最後搞得自己裡外不是人。做人還是要有原則,該拒絕就拒絕,做老好人的下場會很慘。

善良不是點燃自己去照亮別人。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要學會斷然拒絕,這是對風險、責任邊界的確認。沒有人應該為了成全別人的慾望而委屈求全,犧牲自己。

善良更不該,因為別人的錯誤而讓自己受到損害。

早年,看過黎巴嫩作家紀伯倫學生時代的一個故事:他一個家庭富有的同學,有天發現放在書包裡的一大筆錢不見了。同學們七嘴八舌議論紛紛,表示一定要揪出這個小偷。

但有錢的同學沉思了一下,說:"大家不必找了,我想拿錢的人一定是因為太窮,太餓了"

大家聽了,都為這個同學的善良歡呼。只有紀伯倫站出來說:"你這不是真善良,反會害了他。偷是不對的,必須找出這個人來,如果是因為窮,我們可以幫助他。"

那個小偷在壓力下主動承認了錯誤,果然是因為太窮了。但貧穿不是偷竊的理由,善良也不是好心氾濫的慷慨。

後來,這個小偷成了一個大法官。晚年在他的回憶錄中,對於這件事他這樣寫道:"當年不是紀伯倫,或許我不需要承擔任何後果,但我並不恨他,相反我還非常感謝他,因為他是一個真正善良的人,如果不是這樣,在飢餓時我難保不會第二次去偷竊,那次深刻的教訓,使我徹底避免了再次犯這個錯誤,不然,根本無法成就後來的我。"

有原則的善良,好比裝上了盔甲,保護了自己,最終也幫助了別人。

拒絕不合理的求助,並非絕情。世界太複雜,人心最叵測。因過分善良,讓自己身陷泥淖,甚至是絕境的例子比比皆是。

早些年黑龍江的《孕婦為夫獵豔案》中慘死的那個只有17歲的花季少女,還有《2016年江歌案》中為護友慘遭殺害的正當風華正茂的女留學生,都是因為過度的善良,不懂得拒絕,在最好的年齡,成了羊落虎口的犧牲品,過早的香消玉殞。

古人尚且知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與人善良要適可而止,不傷害自己才是最完美的善良。

善良是心中有底,丈量有度。善良是你不去扎人,但身上必須有刺護體。

善良,是人性光輝中最溫暖、最讓人感動的一縷。世界若沒有了善良,就沒有了祥和、美好。

願你善良,但請穿上盔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