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梁漱溟這麼與眾不同?

微博曾經火過一張圖片,拍攝地是廣西南昌火車站,照片上的女人是一個母親。她揹著比她還高的布袋子,塞不進去的被子裸露在外,這個行李壓得她直不起腰。天氣很冷,她彎著身子,左手拿著本該背在肩上的雙肩包,而右手抱著還在襁褓中的孩子,甚至沒有手來護著嬰兒脆弱的脖子。

這讓我產生了深深的觸動,不由地想起了一個人,梁漱溟。如果他看到這個畫面,會有怎樣的反應呢?

為什麼梁漱溟這麼與眾不同?

廣西南昌火車站


20世紀初的北京街上,一個滿頭白髮的人力車伕,勉強拉著自己的車也跑不動。身後的乘客不停催促再快一點,他一著急就摔倒了,白鬍子下流出血來。

當時18歲的梁漱溟看到了這個畫面,直接流下了眼淚,他對人世間的所有事物都心懷悲憫。

《父親梁漱溟》由梁漱溟的兒子梁培寬和梁培恕執筆,為我們介紹和回憶了梁漱溟的故事。兩人都曾做過編輯的工作,最重要的是,他們是最瞭解梁漱溟的人。

《父親梁漱溟》回顧了梁漱溟風雲激盪的一生,講了他在鄉村建設、文革、兩黨合作中的所作所為。除此之外,更為我們描述了梁漱溟堅持自我、敢於直諫的歷史回憶。

1.沒有進過大學課堂,卻能站上北大講臺(自學)

梁漱溟中學畢業後,本打算在廣西備考留學,卻因受不了社會的醜惡而選擇了放棄。在之後的記者工作中,他一邊與生活接觸,一邊鑽研佛學,最後寫出了文章《究元決疑論》。而這篇文章,也成了他進入北大的敲門磚。

蔡培元先生任職北大校長以後,為學校尋找可以教授印度哲學的老師。此時《究元決疑論》正好送到了蔡先生的眼前,雖然這篇文章與印度哲學關係不大,但因與佛學有關,在沒有人精通印度哲學的情況下,梁漱溟便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北大的老師。

梁漱溟雖然沒有進過大學課堂,但他從來沒有停止過學習。學校並不是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自學是我們向前出發必不可少的能力。

如今的大學每年退學的學生,大概有50萬人,也就是說,即使考上大學人生也並不能一番風順。再結合梁漱溟的人生經歷,作為年輕人我們應該明白,學校的教學能幫助我們成長,但並不能讓我們就此成功。想要獲得更大的成就,要學會自主學習。

為什麼梁漱溟這麼與眾不同?

2.抗日戰爭,他只希望國共可以共同抗敵(自立堅持自我)

1937年七七事變,開始了長達8年的抗日戰爭。梁漱溟在山東鄒平進行的農村建設,被迫終止。

他並未選擇加入任何一個黨派(在此之前他曾加入過國民黨並退出),而是組織成立中國民主政團同盟,促進國共合作,共同抗敵。

梁漱溟的選擇並非標新立異。在戰線分明的鬥爭年代,梁漱溟果斷站出來做自己認為該做的事情,不怕面對已經擁有一定聲望的共產黨和國民黨,選擇了雖與兩黨並不對立,但也並不相同的立場。他清楚明白自己要做的事情,也始終堅持自我。

現在的我們經常感到迷茫,看到別人做的好的事情,就忍不住贊同並改變自己的決定。很少有人能夠從始到終地堅持自我,結果就是在紛雜的世界中迷失了自己,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也感受不到人生的意義。

不妨問問自己,我們究竟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梁漱溟這麼與眾不同?

3.十年浩劫,別人身不由己浪費時間,他卻超額完成寫作任務(堅強自律)

1966年,梁漱溟被紅衛兵抄家,所有的寫作稿子和錢財,都被收走。梁漱溟嘗試過給毛澤東和周恩來寫懇求信,也嘗試過與看守人溝通,提出錢財一分不要,只求稿子可以還給他讓他繼續寫作。

但結果並不理想,看守人出於工作職責也不能擅自交還書稿。梁漱溟並未因此降低對自己的要求,無法拿回之前的文稿繼續創作,就重新寫新的文章。雖然被紅衛兵不停審問,梁漱溟也沒有停下寫作的步伐。他堅持晨讀晨練,獨處的時間想辦法寫作。

在文稿還回以後,他很快地繼續之前的《人心與人生》創作,直到1975年此書完成出版。

我們都知道文革對於知識分子的影響,在這樣艱難和身不由己的環境中,梁漱溟仍然堅持自己的寫作計劃。並未因任何阻撓而選擇放棄,也並未因身處不利環境而降低對自己的要求。

而我們,常常以拖延症為藉口,推遲完成事情的時間。學生時期的寒暑假作業,不到快開學絕不動手,哪怕放假之前已經規劃好每天完成多少。從事寫作行業的我,不到交稿時間,總有理由不下筆寫文章。

我們僅僅是面對豐富刺激的互聯網世界,並沒有糟糕的不可抗的外界因素,就輕輕鬆鬆地延後自己該做的事情。與梁漱溟一比,難怪事情總是做不好。

為什麼梁漱溟這麼與眾不同?

梁漱溟

很多人說梁漱溟的一生並未成功,但梁漱溟從來認為自己失敗。不論是同盟秘書長的卸任,還是農村建設運動的被迫結束,梁漱溟都始終無愧於心。

他的每一個選擇,都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認為確實,看不到這件事情繼續進行下去的希望,才轉而做其他更有意義的事情。

他雖然生來並不突出,但他十分擅於自學,喜愛思考;他心懷悲憫,不人云亦云,堅持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他堅強自律,不論身處怎樣惡劣的環境,始終堅定如一。

這就是梁漱溟。喜歡安靜又熱愛行動,從不害怕面對權貴,不害怕逆向而行。梁漱溟在北大教書的經歷的告訴我們,不要給人生設限,不要被各種高大上的條條框框約束,只有用心做了,認真學習了,才能有所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