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馬上朝,被貶三次仍年薪五十萬,清平樂中的北宋大臣俸祿最優

由正午陽光出品的《清平樂》如今正在熱播,電視劇雖然以宋仁宗趙禎的一生為線索,但彰顯出十足魅力的可不僅僅有趙禎的扮演者“王凱”一人。還有能讓人沉下心學史的

“背誦默寫天團”

騎馬上朝,被貶三次仍年薪五十萬,清平樂中的北宋大臣俸祿最優

北宋擁有著極為豐富的詩詞文化,歐陽修、晏殊、范仲淹、蘇軾、蘇洵……這些在初高中語文課本上令人顫抖的大文學家,在這部劇中呈現出的不再是一頁平板的形象,而是殫精竭慮的活生生的文臣。換個現代說法,他們也是經歷了高考,從萬人中脫穎而出的北宋公務員。

騎馬上朝,被貶三次仍年薪五十萬,清平樂中的北宋大臣俸祿最優

最新一集中,韓琦等人下朝後結伴而行,坐的不是轎子,而是騎馬。還有細心的網友發現,紅綠紫袍官員的馬是不一樣的。綠袍騎黑馬,紅袍騎棕馬,紫袍騎的是眉心一點白的棕馬。那麼,宋朝官員是如何上朝的呢?

騎馬上朝,被貶三次仍年薪五十萬,清平樂中的北宋大臣俸祿最優

北宋只有皇帝、年老有病宗室、才能坐肩輿出行。大臣們平時出行上朝只能騎馬。年老或者患病的元老級別大臣,皇帝也會賜給他們肩輿,以此表示皇帝對元老大臣的榮寵。政和三年(1113年)宋徽宗下詔:“最近天氣不好總是下雪,路面太滑騎馬容易摔倒,有的大臣騎馬上朝甚至摔傷了。現在特許大臣們可以乘肩輿,只是肩輿不許進入皇宮。”等到大雪停了以後路通了,又恢復原來不許官員乘肩輿的規定。

騎馬上朝,被貶三次仍年薪五十萬,清平樂中的北宋大臣俸祿最優

北宋公務員的工資也是歷代封建王朝中是最為優厚的。《清平樂》中由劉鈞飾演的“范仲淹”三次被貶,卻也有三十萬錢,換算到今天,一年工資約五十四萬元。

騎馬上朝,被貶三次仍年薪五十萬,清平樂中的北宋大臣俸祿最優

宋代官員的俸祿大體可分為“正俸”“加俸”“職田”三大類。

據《宋史·職官志》記載,宰相、樞密使一級的高官,每月俸錢三百千 (即三百貫),春、冬服各綾二十匹、絹三十匹、綿百兩,祿粟月一百石;地方州縣官員,大縣(萬戶以上)縣令每月二十千,小縣縣令每月十二千,祿粟月五至三石。

正俸之外,還有各種補貼,如茶、酒、廚料、薪、蒿、炭、鹽諸物、餵馬的草料及隨身差役的衣糧、伙食費等,數量皆相當可觀,都由政府埋單。這些福利補貼合起來蔚為壯觀,比月薪高多了。

宋仁宗嘉祐年間正式制定“祿令”,宰相、樞密使月俸三百貫,有人據當時每石米價六七百文到一貫文折算,得出宰相的月薪近90000元人民幣。

而北宋實行官員高薪制,目的在於養廉。北宋從宋太祖至宋徽宗,曾為百官養廉而不斷增加俸祿。北宋少數官員也曾提出高薪養廉問題,如范仲淹在“慶曆新政”施政綱領中就提出,“養賢之方,必先厚祿,祿厚然後可以責廉隅……然後可以責其廉節,督其善政,有不法者,可廢可誅”。

騎馬上朝,被貶三次仍年薪五十萬,清平樂中的北宋大臣俸祿最優

然而,高薪以養廉卻並沒有起到它應有的作用。貪者之多,有名的鉅奸有好幾個,如王欽若、丁渭、蔡京、秦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