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A洗腦、非議、羞辱:那個去世的北大女生包麗,被殺死了三次

1 女性為什麼這麼難

最近有很多可怕的新聞,不論是總裁養父性侵14歲女生,還是PUA受害者包麗去世,都讓人感慨,中國女性的生存環境遠比我們想象得惡劣。

然而更讓人絕望的是,當那些犯罪事實被曝光之後,總會有一種聲音,他們不去指責犯下罪行的人,反而把髒水潑到了女性身上。

於是,我們看到,在財新雜誌的報道里,40多歲的公司高管被描述成天真的"傻白甜",李星星母女卻成了處心積慮"仙人跳"的實施者,老男人是無辜的,是能被14歲女生玩弄於股掌之間的。

PUA洗腦、非議、羞辱:那個去世的北大女生包麗,被殺死了三次

我們也看到,在包麗與牟林翰的糾纏之中,會有人跳出來說,是女生不夠自愛,被指責也是活該。

PUA洗腦、非議、羞辱:那個去世的北大女生包麗,被殺死了三次

我們還看到,在韓國N號房醜聞曝光後,有人不是指責而是懊惱,懊惱自己沒有早一點找到"資源"一飽眼福。

人們習慣戴著有色眼鏡看待女性,卻很少意識到,那些潛移默化的文化,那些下意識進行"蕩婦羞辱"的言論,最後都化作利刃,狠狠地在受害者身上刺了進去。


2 被殺死三次的北大女生

正是因為有這些畸形的"受害者有罪論",那個去世的北大女生包麗,活生生被殺了三次。

第1次, 因為不是處女,被愛人羞辱

在不滿一年的戀愛中,男友牟林翰對包麗侮辱、謾罵、逼迫自殘,種種行徑觸目驚心。

他讓包麗自稱"母狗",稱自己為"主人";

PUA洗腦、非議、羞辱:那個去世的北大女生包麗,被殺死了三次

他嫌棄包麗不是處女,口口聲聲說"女孩的第一次最珍貴";

PUA洗腦、非議、羞辱:那個去世的北大女生包麗,被殺死了三次

這時,包麗還能說出"最美好的東西是我的將來",但在愛人不斷否定當中,她明顯開始糾結,開始懷疑了。她的尊嚴開始逐漸崩塌,因為"不是處女"而經歷了愛人第一次傷害。封建時代的貞操觀,成了牟林翰控制包麗的精神武器。

第二次,被洗腦到放棄自己

如果說,因為"是否處女"導致的爭論還只是在情感上傷害包麗,那麼,牟林翰長期從根本價值上否定包麗,就成了社會學意義上的"謀殺"。

他提出要拍性愛視頻、拍裸照,威脅包麗如果分手,自己就把視頻公開;

PUA洗腦、非議、羞辱:那個去世的北大女生包麗,被殺死了三次

他以自殘相逼,但實際上並沒有真正自殺,只為了讓包麗心軟,予取予求。

PUA洗腦、非議、羞辱:那個去世的北大女生包麗,被殺死了三次

他甚至讓包麗"懷孕後墮胎",給自己留個紀念。

PUA洗腦、非議、羞辱:那個去世的北大女生包麗,被殺死了三次

那時的包麗是痛苦的,掙扎的,提出分手,卻被牟林翰拒絕,或者用"永久絕育"的提議來說服對方。

PUA洗腦、非議、羞辱:那個去世的北大女生包麗,被殺死了三次

牟林翰通過不斷打擊包麗、從根本上否定她的價值,最後,包麗只留下一句"在北大遇到了熠熠閃光的你,而我卻是一塊垃圾",服藥自盡。

PUA洗腦、非議、羞辱:那個去世的北大女生包麗,被殺死了三次

在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精神虐待",這是虐待行為中的一種,指一個人針對特定對象,通過看似無害的字眼、指涉、推論以及非語言的暗示,對受虐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的行為。

PUA洗腦、非議、羞辱:那個去世的北大女生包麗,被殺死了三次

表面上看,包麗因為服藥而死,事實上,真正的她早就死於牟林翰的精神虐待之下。

第三次, 被輿論非議不得安寧

最讓我們憤慨的是,從包麗的不幸經歷被曝光的第一天開始,就有許多人認為她也有罪。有人認為她太過卑微,性格有問題,才導致了這場悲劇。

PUA洗腦、非議、羞辱:那個去世的北大女生包麗,被殺死了三次

還有人對牟林翰的"處女情結"表示理解,認為包麗自己"不自愛"才是關鍵。

事實上,這種處女情結不過就是蕩婦羞辱的另一個版本罷了。所謂的處女膜,在某種程度上,和指甲、皮膚真的毫無差別。它甚至不叫"處女膜",而是叫陰道瓣,這才是它真正的學名。

用所謂的處女膜來綁架一個女人的貞潔,不僅在認知上不成立,在科學上也是可笑的。

但現實是,大部分男性都是處女情結的潛在擁護者。鳳凰網曾給出這樣一組調查數據:

中國有85.82%的男性認為自己有處女情結;有63.49%的男性表示會把是否處女作為擇偶的第一考慮因素;有20.1%的人表示不接受非處女;剩下的43.49%表示是處女會優先考慮。

沒人關注真正的罪犯,卻讓受害者在去世之後,一次又一次地經受致命一擊。


3 每個人都不是局外人

回顧了包麗從生到死的不幸,我們不得不承認,改變女性的生存環境,任重而道遠。

我們需要更強大的聲音去為弱勢群體呼號。

我們需要更廣泛而徹底的性教育。

我們需要平等的性別地位,平等的文化環境,拒絕蕩婦羞辱,拒絕有色眼鏡。

我們還需要所有人明白,一段好的親密關係,永遠不會建立在傷害上。

當那個被"總裁養父"侵犯的女孩勇敢站出來時,無數女性喊著"姐姐來了"站在她身後,這是對那份幼小而微弱的勇氣最好的回應。

當女性不會因為"第一次沒流血"而被恥笑,不會因為談論身體快感而被抨擊,不會因為羞於提及避孕而過早妊娠,女性的身體自主權才會被尊重。

當被家暴的人敢於說"不",當每個人都能意識到,一切讓你不舒服的的關係,都不是好的關係,傷害才可能在一開始被降到最低。

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不是看高樓大廈,也不是看GDP,而是看它對婦女和兒童的態度。尋求改變的路註定不好走,但路再長,只要每個人日拱一卒,總能抵達終點。


觀人間百態,品麻辣江湖,更多精彩文章,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