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烏紗帽”?


何為“烏紗帽”?


“烏紗帽”也叫紗帽,他的前身是古代男子裹頭髮用的幞頭。

東晉成帝時,都城建康(今南京)宮中做事的人,都戴一種用黑紗做的帽子,人稱“烏紗帽”。到了南朝宋明帝時,“烏紗帽”傳入民間,成為百姓常戴的一種便帽。隋唐時,皇帝、官員和百姓都戴烏紗帽。宋太祖趙匡胤時,為防止大臣在朝堂上交頭接耳,下令在烏紗帽的兩邊各加一個一尺長翅,又在烏紗帽上裝飾不同的花紋,來表示官位的高低。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規定文武百官上朝和辦公時,必須戴烏紗帽,穿圓領衫,束腰帶。


另外,取得功名但還沒有授予官職的狀元、進士,也可戴烏紗帽。從此,烏紗帽稱為官帽。


至今人們仍習慣地將“烏紗帽”作為官位的代稱,“丟掉烏紗帽”就意味著被罷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