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由撰稿的日子里,一个人吃饭是常态,如何才能有滋有味呢?

在不出门旅行的日子里,我就做两件事:写作和做饭。


其实我很早就学会了做饭,记得第一次做饭的时候是小学三年级吧,特别恐怖。


有天中午放学回家,爸妈都不在家,于是歪脑筋一动就觉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拿上高压锅就下米煮饭。


下午我放学回来,爸妈也回来了,他们问是谁帮我做了饭?


我天真无邪地说:“我自己用高压锅煮的呀!”似乎还想邀功请赏。


我爸妈当场一时语塞,脸色好像还发青了。因为他们从没教我做饭,而且高压锅使用不当,极其容易爆炸。


我就是这样,静悄悄地一边爆炸,一边成长。


在自由撰稿的日子里,一个人吃饭是常态,如何才能有滋有味呢?

和做饭差不多,从小也是因为有时间独处,自然而然就想和自己说一些没人懂的话。

工作之后我一个人住,自己吃。如果说写作是生存技能,那么做饭,则是生活技能。


生活再多烦恼,自己动手做饭,似乎就能解开心结。


在自由撰稿的日子里,一个人吃饭是常态,如何才能有滋有味呢?


椰子鸡


有一次去我爸那,我爸觉得我瘦了,于是就杀了一只鸡弄干净了让我周日带到海口。


回到海口之后我愁着怎么煮这只鸡,我从没煮过鸡,于是就给我妈发了微信。


在自由撰稿的日子里,一个人吃饭是常态,如何才能有滋有味呢?


我妈让我买个椰子,用椰子水煮,还发来了一大堆语音,告诉我煮“椰子鸡”的各个步骤。


我一听更激动了,步骤有些听懂有些没听懂,顾不得了,周一下班之后立马拿上菜刀切鸡。


在鸡皮和鸡肉分离不了的时候,我用刀上下磨着它们,第一次觉得自己那么残忍。


没办法,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何况我实在是太想吃它了。


切好了之后放姜片去腥,开始砍椰子,真硬,一直在脑海里播放着路边摊的阿姨们是如何三下五除二就砍出来的。砍了半个小时,失败。


拿到买椰子的地方,卖椰子的大叔5秒钟就给我砍好了,果然事情要给专业的人做,自己瞎折腾半天就算了,弄伤了手就不划算了。


在自由撰稿的日子里,一个人吃饭是常态,如何才能有滋有味呢?

切好椰子肉后,鸡肉下锅,倒椰子水没过,把椰子肉均匀地放在肉之间,盖上锅盖,按下开关,开始煲汤。


我想着大晚上了我一个人肯定吃不完,咋办呢?嘿嘿~运动好了。骑行12.8公里。


完了之后锅里已经冒出浓郁的椰子香,太馋了,打开锅盖翻动一下,鸡肉在里面“咕噜咕噜咕噜”抖动,不停地抖出椰香,飘满了整个小厨房。


加几颗红枣,加一点细盐,盖上锅盖继续闷几分钟。关火。开吃。


在自由撰稿的日子里,一个人吃饭是常态,如何才能有滋有味呢?

在自由撰稿的日子里,一个人吃饭是常态,如何才能有滋有味呢?


海南人喜欢吃鸡,一只鸡可以有几百种做法,而椰子鸡只是其中一种。


不知道最初是谁的烹饪创意,实在是太美味了。


趁热先喝一口汤,因为放了一整个椰子,还有椰子肉一起熬,所以汤很清甜,并且带着浓浓的椰香,小口嘬,汤就一点点滑进喉咙里,甜爽。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餐馆里的食物再好吃,也调理不到心情。


在自由撰稿的日子里,一个人吃饭是常态,如何才能有滋有味呢?

在自由撰稿的日子里,一个人吃饭是常态,如何才能有滋有味呢?

在自由撰稿的日子里,一个人吃饭是常态,如何才能有滋有味呢?

在自由撰稿的日子里,一个人吃饭是常态,如何才能有滋有味呢?


世上许多事,知道了大概,想做就去做吧,想写就去写吧,如果不开始,永远不知道自己行不行。


尽管失败了,其实你也是比大多数不敢、不想、瞻前顾后的人,多了一些胜算。


而且,做饭这件事,让我长大了之后,还能和爸妈多一些“互相需要”,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麻婆豆腐


这是某一次心情极度不好的时候做的菜。


关于为什么心情不好,是工作上的事,那个感觉吃完饭我就忘得差不多了。


而且觉得自己很久没有吃豆腐了,就到菜市场买豆腐+猪肉。


回来正在把猪肉切小块的时候,工作消息来了,于是肉好像更碎了一点。


在自由撰稿的日子里,一个人吃饭是常态,如何才能有滋有味呢?

▲蒜、葱、辣椒


我说:“好的收到,一会儿改。”心里却想:我想先吃饭,我要吃饭,我饿了~


我不喜欢腥味,所以做肉之前我都会很认真地切姜丝,和料酒一起把味道处理干净,即使会耗费时间,但最后出来的味道是自己喜欢的,认可的,我就觉得我没做亏心事。


有这个心理我觉得我这辈子都发不了财。


在自由撰稿的日子里,一个人吃饭是常态,如何才能有滋有味呢?


但无论如何,食物都是做出来给自己吃的,不会毒死自己。


要活到100岁,看遍世上最美的风景,还得看今天和明天,吃的这一口,能续命是关键。


在自由撰稿的日子里,一个人吃饭是常态,如何才能有滋有味呢?

总之,我喜欢我自己做的这道麻婆豆腐,豆腐很软,处理不好容易碎,但这豆腐不仅没怎么碎,还很好地入味了。


主要是郫县豆瓣酱很赞,锦上添花。


或许我缺的,就是如何锦上添花。好好吃饭,吃饱了才有力气整稿件。


不是所有的人都像父母一样,对孩子所有的杰作都带着偏爱的眼光。


可乐鸡翅


这是一道略甜的菜,自从会做饭以来,这是“点击率”最高的一道菜。


以前喜欢加各种佐料,比如八角、桂皮、味精,还手忙脚乱弄得厨房一团糟,最后成品好看是好看,但是吃起来总感觉很油腻。


做了好几次之后,我就放弃了一些东西。先用水焯一下,下锅煎,用可乐煮,调味,收汁。


在自由撰稿的日子里,一个人吃饭是常态,如何才能有滋有味呢?


一开始油腻,是因为不会做,懂得了它的原理之后,每次都能根据大家的口味,做出不一样的味道。


虽是同一道菜,但每次都有精彩。


在自由撰稿的日子里,一个人吃饭是常态,如何才能有滋有味呢?

如同每一次出门旅行,有时候去古迹,就需要啃一大堆历史;

有的时候比较网红风,那么化个妆搭配一下去出人物照片;

有的时候呢,光是景色就已经很美很美了,你只往那里一站,去感受大自然就对了......


旅行、写作,或者做饭,都可以是一件很自由的事情,不必一定要怎样怎样,在某些时候,我觉得“规则”不需要存在。


但前提是,你遵守过这些规则,吃过不熟练的亏,然后,别被束缚,你带着规则走,去思考和创造。


在自由撰稿的日子里,一个人吃饭是常态,如何才能有滋有味呢?


我还喜欢“手撕包菜”,以前在学校食堂还挺喜欢吃,回海南之后有时候特别想念那个味道,于是就自己开始动手做。

在自由撰稿的日子里,一个人吃饭是常态,如何才能有滋有味呢?


其实喜欢做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超级不喜欢点外卖哈哈哈,外卖好油腻,好贵呀~


还是自己做来得实在点。忘了在哪里看到过一句话,大意是这样:


厨房就是家里的温度,有烟火气,才能暖人心。


我觉得吧,暖不暖人心倒是其次,每当锅里“滋滋滋”响起的时候,我觉得我还有力气再把稿子改一遍。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事情不需要为什么。喜欢自由地吃,喜欢写自由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